读新闻 2023-09-11 14: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纵深推进“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润土培根”工程和“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构建融合式发展格局。一是坚持以旅促融。突出“磅礴乌蒙∙大美昭通”整体形象,精心打造南丝绸古道、镇彝威红色文化、金沙江高峡平湖三条精品线路,开展节庆会展、避暑避寒、文旅康养等宣传推介,采取“周调度”和“一把手”招商,三年来实现旅游人次增长32%。二是坚持以行促融。严格按照主题主线聚焦好、规划布局呈现好、讲解服务效果好、活动平台载体好、示范作用发挥好“五个好”要求,创新认定挂牌“三项计划”实践基地“石榴红同心营”“石榴红家园”“石榴红驿站”共60个,常态化开展各民族共同参与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三是坚持以联促融。牵头组建赤水河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联创共建联盟,承办3省4市14个县(市、区)联创共建签约仪式,共同推进流域沿线生态保护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融共促;成立市内区域创建联盟3个、万人以上安置区联盟1个,定期开展联盟创建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形成齐头并进的创建局面。
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73个,搬迁群众3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7万人,全部实行“插花”安置,推动实现互嵌式居住;全力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水利水电移民安置点21个,20.4万各族移民构建起搬迁人口全省第一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规模化组织化推动各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大流动、大融居,实现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0万人以上,利用33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动态调岗等服务,帮助外出务工人员与当地各民族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构建立体式交融平台。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沪滇协作,输送5.5万名学生到中东部地区学习;举办“石榴籽一家亲”“团结进步同心营”等活动,推动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认同。坚持以文润心、以交促融,举办“送文化百千万工程”“中华民族一家亲·笔墨丹青庆端午”等文艺演出和交流联谊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文体比赛和展演活动,参与群众达810万人次,各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来源:昭通市民宗局
联系电话:0870-2158276
登报作废:0870-3191969
联系邮箱:ztnews@163.com
主办: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承办:昭通日报社;Copyright © 2017~2028 昭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爆料、涉未成年人举报、涉毒及有害信息举报:0870-3191933 举报邮箱:ztnews@163.com,涉毒举报,疫情求助
登报作废:0870-3191969,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举报电话:0870-2159980
昭通市“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870-2132590,举报邮箱:305906736@qq.com,举报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市委宣传部(市委大院内)
滇ICP备19003243号-3 ;云南省公安厅备案号:53060203202019;互联网信息新闻许可证编号:53120180014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云)字第002号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 赵文律师,未经昭通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