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9-06 10:18“产业兴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战略之一。农业与文旅融合是指将传统农业作为基础,以旅游业为载体,赋予特定的乡土文化,使“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得以实现。近年来,鲁甸县小寨镇紧抓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机遇,着力打造精品示范村,依托现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以生态康养、采摘体验、观光旅游为目标,对精品示范村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建设和升级村内道路、景观小镇、河道工程、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以及建设田园综合体等,将各项精品工程串联起来,打造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小寨镇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优势分析
(一)发展定位清晰
鲁甸县小寨镇拥有300多年的樱桃种植历史,主要品种是本地小樱桃,果汁丰富、美味爽口,堪称樱桃中的极品。目前,小寨镇樱桃种植面积1.4万亩,主要集中在大坪社区,小寨、梨园、赵家海3个村也有分布,形成了“十里樱桃长廊”示范带、大坪半山区樱桃种植区,其中处于盛果期的樱桃有1.2万亩,平均亩产值5000元,抚育管理较好的可达1.2万元。小寨樱桃已成为鲁甸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和产业名片,鲁甸享有“水果之乡”“中国樱桃之乡”的美称,成功举办了15届樱桃文化旅游节,大力推动了小寨旅游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9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以上,带动广大农民群众依托产业发展持续增收致富。
(二)樱桃品质优良
樱桃作为小寨镇的基础产业,提升品质才是增收致富之本。小寨镇积极引导果农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力推广应用矮化栽培、病虫害生态防控、防霜防晒等配套技术。一方面,强化技术支撑,邀请乡土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对樱桃栽种、改土培肥、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带领群众完成了8000余亩樱桃的改造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滴灌、遮阴网架设对500亩老果园进行科技化改造,完善300亩新植樱桃园的基础设施,有效解决果园浇灌困难,既能抵御霜冻、暴晒等自然灾害,又能提升樱桃品质,实现稳产增收。
(三)发展模式优化
鲁甸县确定了以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的新模式,一是打破土地空间限制,聚焦樱桃产业发展,对新种植樱桃进行统一规划,规划种植地块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均为农户所有,新植樱桃为所占土地承包人所有,由合作社对樱桃进行标准化种植、实施科学化管理,真正打破传统土地空间限制,改变了传统简单土地流转形式;二是村民与合作社利益双保障,通过宣传发动,由合作社向农户收取一定管理费用,对新老果园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提升樱桃园种植的组织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二、小寨镇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不强
樱桃已成为小寨镇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但仍存在组织化、科学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一是受限于地理条件,小寨樱桃多为小面积散户种植,种植模式落后,难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销售”。二是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许多实用技术没有得到应用,樱桃多为露天种植,容易受到霜冻、干旱和暴晒的影响,樱桃品质难以保证。三是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新品种、新技术投入成本相对较大,固有观念更新需要时间,加之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技术、精力投入不足,进一步制约了樱桃产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通往小寨镇的道路主要是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乡村水泥路,樱桃成熟季节是小寨镇旅游的高峰期,但旅游高峰期小寨镇交通承载力较弱,四面环山,道路两旁峰峦起伏,坡高路陡,与其他乡村旅游景区相比,缺少吸引游客的配套设施,整体服务水平偏低,导致景区综合竞争力较弱,降低了景区的持续盈利能力。鲁甸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将小寨镇打造成3A级、4A级景区的目标,也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然而仍然缺乏核心的自然景观,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
(三)农业与文旅融合程度不深
小寨镇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一是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生产力水平不高,且科学种植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易受市场冲击,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土地流转承包农业等,但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缺乏既“懂农业”又“懂旅游”更懂“挖掘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传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的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民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足,阻碍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四)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
小寨樱桃文化旅游节,不仅能成为鲁甸县乃至全市的一大旅游热点,还能成为各类商家的一大商机,但是,每年的樱桃文化旅游节游客都只是“昙花一现”,旅游节一过,各类服务行业相继停业,游客也随之淡出。小寨镇只能为游客提供单一的观光、休闲和农家乐餐饮需求,未能深入挖掘新形势下的游客需求。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也未能以新形式展现给游客,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难以实现。
(五)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缺乏,经营业态单一
小寨镇农家乐虽遍地开花,但是缺乏核心农庄,农家菜肴虽具地方特色,但千篇一律。农家乐“不特不精”现象没有根本性转变。总体来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休闲农业的经营业态较为单一,经营农家乐的,单纯提供樱桃进园采摘、餐饮、棋牌娱乐等服务,不根据季节变化创造不同的产品和旅游价值,无法保障休闲农业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收入。
三、对促进小寨镇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整合现有农业资源,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樱桃小寨·农旅之乡”发展定位,借助樱桃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构建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聚焦重点产业、资源要素,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点线面结合,着力打造以樱桃产业为特色,水果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为辅助的“科技示范园”“生态采摘园”“休闲观光园”。一是实施樱桃连片规模化科学化管理,在赵家海新田片区、大坪曾家沟老营盘片区实施樱桃连片规模化科学化管理;强化“十里樱桃长廊”樱桃品质提升。二是全面推动集樱桃采摘、“双线”销售、商超配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综合消费于一体的樱桃产业发展。引进和推广早、中、晚熟不同生长期的优良樱桃品种,选择推广“玛瑙红”、美国大樱桃等适宜本地种植的樱桃品种,满足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延长樱桃上市的时间线,如本地小樱桃以现场采摘、周边销售为主,大樱桃则兼顾线上销售和高档超市配送。三是在适合种植水果的村(居)民小组发展杏子、葡萄、软籽石榴、杨梅等特色水果种植,进一步扩大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切实拉长水果产业时间线。随着樱桃结构更加合理,服务更加多元,不断擦亮“小寨樱桃”品牌,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新格局,让群众享受到农旅融合发展的红利。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精品示范村
从市级层面加强规划引导,将休闲农业发展纳入城乡统筹规划中。依据昭通市农业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生态资源及人文资源,制定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带。通过发展种植园、培育产业园、打造生态园、提升景观园,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从“食、住、行、购、娱”等方面引导现有农文旅企业结成产业联盟,全面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功能雷同、恶性竞争,又可用差异化的特色服务延长客人滞留时间,用“特而全”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愿意来、留得下、玩得好。
(三)挖掘特色文化,夯实产业基础
立足农耕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以“乡愁”文化为魂,将农村的特色农业生产景观、自然景观、建筑风貌、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址、乡土故事人物等元素与非物质载体巧妙融合。提供以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项目,注重对农业和农村体验活动的设计,做到生产性和观赏性相结合,提高农业活动的可参与性。例如,打造“亲子农场”,增加饲养小动物、领养小动物、私人种植区等项目,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提供野炊、露营等服务,增加吸引力和参与性,提高二次消费的可能性。以提供餐饮为主的农家乐模式,突出餐饮产品的特色,以文化资源为背景,结合节庆、民族文化等因素,对传统的餐饮文化进行挖掘和包装,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例如,在每年的樱桃文化旅游节,以长街宴作为特色进行营销和推广,通过对美食的挖掘,吸引特定游客群体,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小寨镇乡村旅游的人气。小寨镇还可以依托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重大节庆日,开展民俗文化歌舞展演、篝火晚会等一系列传统群众文化活动。
(四)完善人才培养,提升村级旅游管理水平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引进与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着眼于“引”。以“乡愁”做文章,创新扶持激励机制,为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服务、审批许可等系列政策优惠,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最大限度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二是立足于“育”。举办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种植养殖技术等不同主题的培训班,通过实施结对帮扶,积极培育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对乡土人才按照技艺技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经营管理等类别进行划分,分门别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加强跟踪动态管理。三是致力于“效”。组织各类优秀人才在活动场所、田间地头,通过理论讲授、现场示范、结对培养等方式,向广大村民讲解“致富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模范作用。同时,将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培育并引进人才,构建良性人才循环系统,完善“内部培养+外部挖掘”的农文旅复合型人才体系,充分考虑当地居民以及游客的多重需求,加快景区管理队伍建设和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出既懂农文旅产品设计,又懂运营管理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段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