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促开放 提信心 向“绿”行——服贸会释放重要金融政策信号

 2023-09-05 15: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9月3日,在2023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活动期间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接连发声,透露出下一步金融监管的风向和信号。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融市场开放也不断深化,更多经营稳健、资质优良、具有专业特色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以本届金融服务专题为例,参展机构覆盖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中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展示其最新的产品、技术及应用,也谋求在中国市场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

从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释放的信号来看,金融业开放不会止步。“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

金中夏说,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扩大市场准入,又要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三是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金中夏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流动性收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有所暴露,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发达经济体加息所产生的溢出影响。“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扩大金融业开放,同时也要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唯有在开放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行稳致远。”他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在论坛上也介绍了外汇局近期助力跨境投融资高水平开放的举措。郑薇说,外汇局一是服务重大区域的发展战略,支持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点区域的外汇管理改革的先行先试,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水平。二是继续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优化熊猫债和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配套的政策管理,不断完善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序推进合格境内投资机构对外投资业务的发展。三是持续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政策,提升企业跨境资金运营的自由度,更好支持总部经济的发展。

金融深化开放的同时,金融管理部门也力促金融业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服务。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在论坛上也透露了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促绿色金融发展的工作思路。

周亮表示,一是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金融机构全面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提供指导。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三是强化风险管理。

周亮还说,要完善日常监管。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的监管评价,加强对实施情况和相关风险的监测分析,确保银行保险机构安全稳健运行。五是推进国际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加快投资端改革、提高上市公司投资的吸引率、优化完善交易机制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向市场传递了金融管理部门活跃资本市场的决心。

“提振投资者信心,从根本上讲要靠完善的法治、严格的监管执法、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在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继续从五个方面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一是持续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焦津洪表示,证监会将推动修改公司法等法律,制订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线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使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为加强监管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推进监管转型,强化各条线的监管协同,构建高效协同的监管架构。完善符合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健全部际联动、央地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化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增强监管执法合力。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四是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五是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力度。(记者 张莫)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经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