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9-03 08:43楼坝,金沙江和横江间静卧的一个村庄。
第一次听说楼坝,是关于楼坝的子姜鸭,到这里的人必须要尝一尝位于护国路街口汪继森家的子姜鸭。子姜鸭是四川省传统的名菜,属于川菜系,是以鸭子为主要食材的私家菜。水富人的口味与四川人相近,汪继森家的子姜鸭之所以出名主要源于新鲜的食材,嫩姜切成滚刀块,青红辣椒和花椒在热油中爆香,倒入鸭块用中大火炒至发黄,这道美味可口的子姜鸭留在了许多楼坝人的味蕾中。
这是我第5次走进楼坝,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再次走进楼坝,是因为朋友工作调动来到这里工作,为了让我既能感受到她的热情又符合我吃货的特质,还能让我深刻感受楼坝,她认为汪继森家的子姜鸭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对于一个地方的认识,除了它的人文气息、历史底蕴,留在记忆深处的还有唇齿间挥之不去的味道。这几年,汪继森家的子姜鸭除了楼坝人经常光顾,还给过往的驾乘人员、游客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想到楼坝便想到子姜鸭。
品味子姜鸭的咸香,静静聆听当地人的故事,感受楼坝乡土文化的传承。在他们的讲述中,我对楼坝有了新的认识。
站在修缮过的楼坝古渡口,仿佛能撩起曾经繁华的历史喧嚣。所有的故事都应从如今成为休闲之地的古渡口说起。如果没有古渡口,楼坝会和所有的深山村庄一样,靠着土特产淹没于丛山中的小道上,和外界保持着稀疏的联系。可喜的是,它偏偏受大自然眷顾,在崇山峻岭间又得了一条奔向大江大海的横江。
楼坝的精彩在激荡的江水中上演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从历史的遗迹可以看出,古渡口是一个忙碌的地方,有往来匆匆的商旅,有两岸居民嘈杂的日常,他们在这里聚了又散,留下了诸多有趣的故事。
楼坝以“四古”闻名。四古,即古墓遗址、古渡拜台、古渡楼子和古石寨。古墓为东汉古墓群,是研究滇东北地区东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依据。古渡拜台,高9米,半径宽4.5米,呈半圆形状,由青条石砌成。拜台两侧各有27级台阶,顶部立有1块石碑。碑文上刻着清道光年间维修拜台的文字。村民集资“培修”这个“拜台码头”,从此民众多称渡口为“拜台”。2008年,水富县政府对码头整修一新,竖碑,命名为“楼坝渡口”。
碑旁有一株苍翠挺拔的古榕树,像一把巨伞覆盖着整个拜台。和古渡拜台连为一体的是古渡楼子。榕树如和蔼的老人,把整个渡口拥在怀里。孩童、商人、游客,甚至一草、一木、一石、一虫都是他的子女。他们在慈爱中生活,演绎各自的人生。那些离合悲欢,就像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古代交通不发达,要翻越重重大山,人们不得不历经千难万险,而且运输的物资也很有限,便自然而然选择横江作为水路,河岸边的村落成为忙碌的渡口,村落也因此繁荣起来。
漫步古渡口,用心拂去岁月的尘埃,静听历史远去的足音,当年的号子声、摆渡声,虽然已经遥远得无法听到,但看到两岸青山间一江碧水缓缓流淌,你会发现,古渡口仍然散发着古老凝重的历史气息。
一段历史,几代人的记忆,时光冲刷下的渡口,总是藏着许多故事。
流淌的横江水与古渡口擦肩而过,古今缘分,仿佛在江水的激荡中照见刀剑纷争的滚滚风尘。在水富市博物馆馆员陈海燕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从古到今横江的战争不断,留下了很多战争遗址,也形成了非常浓厚的战争文化。横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张献忠围剿四川时,攻克石城山,杀死明朝官兵2万余人,尸横遍野,血流有声。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大军进入四川宜宾县境内,曾在楼坝一带安营扎寨。尽管这里上演过许多人间悲喜剧,但早已落下帷幕,如再去翻阅那时光册页,免不了会让人觉得往事如云。
古渡口经历百年的变化,依旧为两岸村民往来提供便利。
在榕树下,83岁的曾昭才爷爷向我们招手。他身体硬朗,头脑清楚,只是听力下降了许多,说话要大声用力他才能听见,但是他说话还是底气十足。老人从小住在古渡口边上,与这条河相伴了一辈子。
渡船的号子永远存续在曾昭才的记忆里,楼坝古渡是最热闹的,无论春夏秋冬,古渡口都像集市一样熙熙攘攘。早晨,牵牛的、挑水的、挎筐的、扛着锄头的,还有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的……都从古渡口进进出出。船票从最初的几分钱一张,到2元、3元、5元一张,物价上涨,票价也跟着上涨。船公们喊着号子在那里不辞辛劳,迎来送往。在一趟趟渡船中,曾昭才一天天老去,他现在说得最多的便是生产队如何奋斗的事,那是他的青春岁月。其中,有太多太多关于乡土的眷念与热爱。
迎新社区党总支书记陈仕强是地地道道的楼坝人,他见证了楼坝的发展变化,楼坝以不同的方式滋养着他。在他的记忆中,楼坝是充满茉莉花香的。20世纪90年代,整个楼坝片区家家户户都种植茉莉花。丰产期,整个村子都弥漫着茉莉花香。那个年代,茉莉花种植大户每天都有近千元的收入,令人羡慕。随着市场行情的萧条,2000年,老百姓调整产业结构种脐橙,当兵退伍后的陈仕强也贩卖过脐橙且挣了不少钱,再后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不少土地被闲置。
随着历史的变迁,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楼坝在行政区划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不变的是楼坝人昂扬奋斗的姿态。
近年,楼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鳞次栉比,厂房灯火通明,一个个项目建设落地,与对岸横江古镇的古朴幽静相比,楼坝显得十分热闹。房屋推倒重建集中安置区,闲置的土地建成了标准化的工业园区,吸引了客商投资,23家企业入驻迎新社区,理世集团、中城液化气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在厂房内各种机器嘀嘀嗒嗒的运转声中,楼坝在不断地改变着。
在悠悠古渡口行走,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快速富裕起来的村民,急切地盼望着快速改变自己的住房和生活条件。37岁的晁一渊因楼坝这几年的发展改变了生活,金明化工厂在楼坝建厂后,他毕业后便进入了该厂,并与妻子应少英相知相恋,如今他们一家人不仅在水富城内买了房,在楼坝也购置了一套商品房,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年,人们挣钱的路子广了,就近就业、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层出不穷,村民渐渐富裕起来。
2021年8月13 日,这是两岸群众记忆最深刻的日子。
横跨滇川两省的楼横大桥通车。自古以来,云南省水富市向家坝镇与四川省宜宾市横江镇居民的往来交流大多采用船渡形式,出行极其不便。在一声声鸣笛声中,渡船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渡船的号子消失在历史洪流中,成为人们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
那一日,船工喊着号子,把渡船牵引至岸上,大桥上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有的人眼睛一下湿润了,有希望,有割舍不掉的情感……
楼横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内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改善了向家坝镇、横江镇两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实现两镇产业优势互补,促进滇川文化交流,为水富、宜宾的经济共荣、整体发展提供交通便利。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今的古渡口俨然成为网红打卡地,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榕树下,一杯清茶,一把蒲扇,说着家长里短,看着游客来来往往,皆是心满意足的笑脸,让人心生欢喜。隔江相望横江古镇的清幽,惬意的时光在蒲扇的左右摇摆中缓缓划过。
古渡口从破败到修缮,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到焕发新颜,它以不同的方式滋养着楼坝人。总能听到热情的楼坝人引以为豪地自荐:“走嘛,去古楼子口耍。”
如今,南丝绸之路上已不见山间铃响马帮来和栈道纷争的刀光剑影,只留下古渡拜台、古楼子、古石寨等古迹,这座消失在历史尘埃里的渡口重现新颜,将一直在那儿养育一代又一代的楼坝人,将这些历史的厚重和底蕴,融入美好的新生活中。
一杯茶,一渡口,一条江,这颗“闲心”啊,是多少繁华都市人行色匆匆之后的向往。只是,红尘嚣嚣,何时归去,又要归往何处?看到楼坝的古渡口,这首词“哐”的一声,有了着落。
伫立在薄雾缥缈的古渡口,我久久不愿离去。时代的潮流势不可当,楼坝,它留给我的也许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体验,也许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憧憬,抑或兼而有之,金沙江边上楼坝古渡口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
光阴的渡口,我们都是匆匆而过的客人。
昭通日报记者:莫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