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9-02 09:05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英雄式、史诗般的人物让人们铭记,而许多兢兢业业的小人物,也是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有这样一个平凡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村党总支书记,他从青葱年少到两鬓白发,一直奋斗在永善县黄华镇各村带领村民谋发展,直至退休。他就是永善县黄华镇任坝村原党总支书记张云辉。他始终默默耕耘,于平凡之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华章。
初见,一片丹心入乡野
1988年,张云辉高中毕业便留在黄华镇任坝村当代课教师,母亲骤然离世和家庭的困难让他萌生了在村上工作的念头。次年,恰逢黄华撤乡建镇,村支书见他是村里难得的高中生,便集体组织考察推选他成为任坝村文书。
时至今日,他仍记得初到村上时,面对陌生的工作方式,面对积贫积弱的任坝村,他一度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真的很感谢当时的老支书带着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村里的情况。”张云辉感慨道。老同志们耐心、细心、负责的态度让他这个内向的新同志也渐渐有了变化,独自下队遇到群众时,他也会主动、亲切地打招呼。
“群众的善良淳朴激励着我,深感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每一件事。”那时,因陆路不通,上级统一采购的化肥、农药、籽种等物资只能通过金沙江河道运输,到沙河桥附近后再转运至村委会分发给群众。正值农忙季节,时间紧、任务重,村里便将在河边看守转运物资的任务交给了年轻的张云辉,他内心有过犹豫,但想到这些物资对于村民的意义,义无反顾带上行囊到河边驻守了整整1个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年近古稀的张云辉谈起这段往事感触颇深。他深情地说:“初到任坝村工作,虽然辛苦,可是有大家的信任,我干得有劲。任坝村的发展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立誓,雄心壮志辟道路
时光之轮转到了1991年,在黄华至黄坪段“乡乡通”公路项目建设的工地上,一位穿着深蓝色上衣的男子拿着纸笔仔细记录着什么,他眉毛和头发上盖了一层灰尘。不用猜!这就是被抽调到黄华至黄坪段公路建设指挥部工作的张云辉。
他边学边干,不仅分到手里的活儿丝毫不落,有时还会帮着其他人一起干。一年多后,黄坪的公路便建成通车了。
“修黄坪公路的时候,天天和工人一起上工地,坡度要多少才合适、线路要怎么走,都有经验了。”在全县乡(镇)公路均通达后,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要组织群众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因有过修黄坪公路的经验,张云辉便主动担起任坝通村公路的建设重任。
“那时全县都在修公路,交通技术员极为缺乏,县里面交通局派不出技术员,就叫我到公路上具体负责公路段落划分、炸材管理使用和分配等。”那段日子,他不仅要驻扎在建设一线,还要兼顾村委会的工作。“因为缺乏懂技术的人才和大型机械设备,只有自己慢慢摸索、慢慢学习、慢慢组织。”其中的辛酸和艰难无以言表。
“还好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大家想到路通了,人走马驮都方便,全程8.757公里分片到户,全村人齐上阵。”张云辉说。3年后,任坝村公路终于建设完成了,任坝村终于有了一条通村公路。
乡情,质朴的“莲花白”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在任坝村历任文书、村党总支书记后,2000年,他被调整到黄华镇三合村任党总支书记。
三合村群众基础较差,如何快速转变工作角色、改变贫困现状?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那时国家正在实施“95扶贫计划”,各种与民生相关的扶贫项目在三合村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在修建三合苗寨小学的时候,面对苗族儿童渴望读书的眼神,面对地势偏远、道路不通的困难,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民生大事”办好。后来,干群齐心筹资、投工投劳,苗寨小学终于建成了,他也与当地的苗族同胞结下了深厚情谊。
“记得一位叫张广才的苗族同胞,是苗寨村民小组长,他家里种了一些荞麦、洋芋、莲花白,在莲花白上市季节,几乎每个赶集天都下山来送几个莲花白给我。我想着一个苗族老人步行15公里山路背东西来卖,于情于理都不能收,就不要他的,然后他就不理我了。后来我回村上和老陈谈及这事,他说你做错了,他送你东西是尊敬你、看得起你,你不要他就生气了。我说他经常都送莲花白来,老陈给我支招,让我买两包粑粑、饼干或其他副食品送给张广才,后来才慢慢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张云辉说:“因为以前没有和苗族同胞打过交道,所以真的需要学习。”
在三合村任职近3年,他没有辜负苗寨中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也没有辜负那一颗颗跨越15公里,送到他手中的莲花白。当张云辉离开三合村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攻坚,悬崖峭壁建新渠
2003年,黄华镇新坪村还是一个极度缺水的村,村民祖祖辈辈都在考虑从何处寻找水源解决吃水问题。到新坪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张云辉把饮水问题当作最为重要的事情来抓,在积极向上协调争取后,终于等到了新坪村黄沙湾水利工程项目。
在项目启动建设的那天,他们便遇上了罕见的大雨,临时搭建的帐篷在风雨中飘摇。镇上带队的领导同他商量,是不是暂时把20多位干部和工人撤离回去,他说:“撤不了,这边离村委会20多公里,离村民家也太远了。”最后没有办法,一群人以4人为一组稳住棚子四周的木桩,一个多小时后,风雨小些后才勉强渡过了这一难关。
凿渠前的道路探测,每一处都充满未知的危险。“还有一次遇到天气突变,漫山遍野全是雾,能见度不足五六米,想着周边全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路又找不到,我们一起出去测量的几人寸步难行。直至17时许,雾渐渐散去后,才顺利返回营地。”张云辉回忆道。
终于,一群人起早贪黑干了整整11个月,长达16公里的黄沙堰建成了,张云辉也因长期睡在潮湿的铺上,食物几乎只有炒面吃,身体出现了不少毛病。
“我不后悔,村民自此就不缺水了,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张云辉笑着说。
又见,初心逐梦十一载
一段岁月见证一段人生旅途。2007年,张云辉又从新坪村调到任坝村任村党总支书记。
哪里最艰苦、最偏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下田坝、铜厂沟等一条条村组公路的建设,到长达一公里的集镇建设改造和全村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再到200多户的农户易地搬迁,任坝村的每一处变化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脱贫攻坚鏖战正酣,村委会夜晚灯火通明是常事。张云辉白天带着“一线三支队伍”入户开展工作,晚上他坚持陪着年轻同志填表、录系统,熬到次日凌晨。他说:“我自己虽然对电脑业务不熟悉,但对各家各户情况还算了解,我陪在旁边,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回答他们。”
张云辉说:“脱贫是政治任务,懒政不行,从成为党员的那一刻起,就没有退路,只能扛起责任向前冲。”但全心扑在工作上,就少不了对家庭亏欠。虽然村委会离自己家不远,但“早出晚归”“夜不归宿”早已成为常态,每当回到家里,他就尽量多干些家务活,多陪陪妻子和儿子。
“工作很重要,家庭也重要,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担当有为的村干部,也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好父亲。”张云辉说。
岁月匆匆,不问人间悲喜,不眷时光风情。2017年初,他感到眼睛不适,起初还不在意,身边的同事看他这么劳累都劝他好好休息。但他总说,工作任务耽搁不得,干部做不好,群众利益就得不到保障。直到2018年10月的一天,年近60岁的他因积劳成疾,双眼永远失去了光明。
接力,守望奋进新征程
青山不悔平凡人生。从1989年到卸任,他的足迹遍布任坝村、三合村、新坪村,从“优秀共产党员”到“优秀村干部”……当初那个朴实的毛头小伙凭着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自身不懈的努力,用这些不胜枚举的平凡荣誉诚实地记录着他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也默默影响着身边的人。
“现在我没得法了,任坝村只能靠你们了,要好好干。”在他退休后的日子里,他一如既往牵挂着村里的大小事。每当遇到任坝的村、组干部和他打招呼,他都会问一下工作近况,为村上的同志答疑解惑。
“无论在哪,决不能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也不能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张云辉说。现在的任坝村“两委”班子将张云辉当作榜样,坚守在任坝村的土地上,努力带领全村群众向着美好的生活前进。
通讯员 龙正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