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美丽绽放 ——昭通市教体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侧记

 2023-08-29 10:3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昭通市教体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试行)》文件精神,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谋划、高位推动,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通过“四个着力”,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各民族师生增强“五个认同”,积极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倡导者、实践者、传承者。

健全机制

筑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压舱石”

市教体局在2020年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结合《昭通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行动方案》《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和要求,于2023年5月进一步成立了全市教体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及时成立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市专班”),构建起市区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参与、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大创建工作格局。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召开全市教体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部署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创建下步工作,拟定了《昭通市教体系统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各块任务安排,全方位、全过程、多形式、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逐步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思维创新

促共同体意识融入创建队伍

不断突出创建队伍的重要性和带头性,以思想引领创建,注重教体系统领导示范作用,开办了全市教体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学习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试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试点任务及考核指标(试行)》等内容,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实理论学习,筑牢教师思想根基,提高党员干部教师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将共同体意识作为培根铸魂的核心。

鼓励学校遴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专(兼)职教师,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目前,全市已配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1.3万人,通过培训学习已打造一支上万人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锚定目标

有力有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市教体局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学校创建工作,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常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全市教体系统通过校园文化墙、黑板报、小广播等方式呈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和民族常识,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说课比赛、读书活动、体育比赛等方式,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氛围,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和校园文化资源,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月琴、蜡染、织布、芦笙舞等兴趣班,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各族青少年成长全过程,既提升了“双减”质量,又调动了师生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积极性。

3年来,全市教体系统共组织38550人次参与普通话测评,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创建1500所,学前学会普通话的幼儿共计210046人,占比达95%。全市74所学校成功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7所学校作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试点学校进行创建。组织了8期“双语教师培训”,150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组织教体系统13万人次参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测试”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知识测试”。

教学创优

促民族大团结融入创建内容

对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指标,2023年5月22日,市教体局印发《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化昭通市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征集课程资源的通知》,按照“一主题一节课”在全市教体系统分学段征集优秀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探索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和课件。

课程征集覆盖全市各级学校,共报送711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市教体局联合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18位评审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历时2个月共遴选出6个学段12个主题168节优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初步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课程资源库。遴选案例囊括道德与法治(或思想政治)、历史、语文、音乐、美术、主题班会等各方面教学活动,为一线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有力的教学技术支撑,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融合,真正做到互融互通。

文化创先

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建精神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充分发挥“石榴红同心营”作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目前已在上海举办了一期由50名学生参加的青少年交流活动,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昭通日报记者 杜恩亮 通讯员 高光毅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