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聚焦云南中医药丨云药,底气十足!

 2023-08-23 11:28  来源:云报客户端

8月21日

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华润集团主办

以“中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

中药产业链沙龙在昆举办

与会嘉宾围绕

中药产业升级、创新研发、合作共建等

进行深入探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这为推动中医药事业

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一方一剂中

一叶一花里

中医药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刻写进民族的文化基因

也正因此

它的生命力顽强而绵长


本次中药产业链沙龙

为何选在云南昆明举办?

云药闻名中外底气何在?

我们不妨一起找找答案

底气一:资源禀赋 云药名副其实 

云南

是名副其实的“药物宝库”

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良

优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条件

采摘三七籽  资料图

云南是中医药大省

已发现的中药材总量8875种

居全国首位

以民族医药为代表的地方中医药

在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疾病防治方面

具有独特优势

业界有句话叫“无云药,不成方”

云南中药材

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上售卖的各种等级的干三七 谢锐佳 摄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天然药物资源遍布全省16个州市

特有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极为丰富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

全国12807种药用生物资源中

云南拥有6559种,占比51.2%

全国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约300种

云南拥有145种,占比达48%

全国大宗药材品种40种

云南有10种,占比达25%

大理南涧公郎镇村民正在田间采收红花 适志宏 张朝荣 摄

截至2020年

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有

文山、怒江、红河3个州

超过50万亩的有

曲靖、临沧、大理3个州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上新城乡采山坪村成片板蓝根喜获丰收 资料图

从20世纪起,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启动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项目坚持近40年,行程80余万公里,走遍云南山山水水,持续、深入地进行着长期性的大规模野外调查,编撰的《云南天然药物图鉴》收录了4392种天然药物,采集标本10万余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近16万张;发现新分布药用植物93种,翻译民族药名5567个,收集附方5816个,确证药物基原1679种,建立3个共享信息数据库,填补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重要天然药物及民族药相关研究空白。


底气二:如虎添翼 云药乘势而上

近年来

云南中药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中药产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

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公司,以鲜三七为原料的气血康口服液的生产线 谢锐佳 摄

为助力打造云药品牌

从2018年起

云南每年推出“10大名药材”评选

筛选出了三七、滇重楼、灯盏花

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云茯苓

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等重点品种

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健康产品发展迅速

云南白药牙膏成为中国牙膏市场第一品牌

贝泰妮“薇诺娜”系列护肤品

正发展成为民族功能护肤品知名品牌

血塞通系列、骨伤愈合系列

灯盏花系列、美洲大蠊系列

龙血竭系列等中药产品享誉市场

第7届南博会薇诺娜展区 资料图

目前,全省已建立了以三七、天麻

重楼等道地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产区

覆盖全省的道地药材规范化

标准化种植基地

形成了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

楚雄经开区、文山三七产业园等

一批特色“云药”产业集群

通过创新基础设施

打造质量品牌、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云南生物资源优势

在生物医药产业上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云南玉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资料图

好风凭借力,近年来,云南陆续出台 《云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医疗保障领域推动经济稳进提质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了“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为我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保障和服务。今年七月再出台《云南省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多个政策互相促进、互相配合,将极大推动我省加快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推进健康云南建设。

天赋异禀,目光远大

如今“云药”已非“养在深山人未知”

而是在与市场的接轨中

成为打造生物强省的“千金方”

底气三:传承创新 云药厚积薄发

回眸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

神农尝百草

扁鹊创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张仲景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孙思邈倡大医精诚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昭通天麻 资料图

千百年来

中医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中医药学根植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

凝聚着几千年来

中国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

云南一位位中医

努力弘扬中华文化

造福四方百姓

滇重楼助农增收 张树禄 茶树旺 摄

张之道:踏千山 尝百草 兴彝药

云南省著名彝族医药专家,参与我国第一部彝药专著《彝药志》和《中国彝族药学》编写及“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建设”等工作,被评为楚雄州敬业奉献模范、“感动彝州”十大人物、“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医生”等。

60多年前,在禄丰县小窝村的张之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便萌生了学医的想法,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彝区农民群众解除病痛。自此,张之道艰难地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向民间医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他跑遍云南山山水水,采集药材标本、拜访民间医生,穷尽一生心血致力于彝医药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在实际当中不断创新,经过不懈努力,使彝药有所发展。

张之道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总是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始终坚持为周围人民群众看病并很少收取费用,对困难群众实行免费医治。如今,已经快90岁高龄的他仍然在门诊坐诊,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

张之道不求闻达,在彝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节点建言献策,尽所能积极弘扬推广民族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2022年,他获得楚雄州首届“兴楚人才特别贡献奖”,所得的50万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楚雄州中医医院,用于支持中彝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

陈本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院长,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发现了500多种新药,研制了100余个疗效显著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中草药组方,研制发明的四个药品被批准为国家药准字号。

陈本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善良、本色、平凡的人,对人的热情可以用“掏心掏肺”来形容。凭着对医疗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中医理论,搜集民间单方。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开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抗击新冠肺炎;第一时间带领医务人员,开始配制针对新冠肺炎病症的大锅药和免费发放20万人次大锅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医多年的陈本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自创了双手把脉的行医方法。一经把脉,患者的病症他几乎都能准确查判,经他治愈的患者数不胜数。

从医40余年,陈本善一心扑在治病救人上,不是在单位坐诊看病、处理公务,就是扎进深山采挖药材,为救治更多人做足准备。正是这份一心为民的担当,激励着陈本善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

李伯藩:悬壶济世 终身为民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中医院原院长,他年逾古稀却初心不改,用六十余载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守护群众健康的苍生大医,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好人榜”入围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云南省最美医生”等荣誉。

李伯藩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母、父亲学医。中医药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李伯藩的毕生的追求,就是要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为更多的病患者解除痛苦。

2006年6月29日,已延长了5年多工作时间的李伯藩退休了。李伯藩退休后,他放不下热爱的中医事业,也放不下广大的患者群众,婉言拒绝了省城多家大医院的高薪聘请,在自家小院里搭建起一间简易诊所,开始了义诊之路。十几年如一日开展义诊,只要患者上门,哪怕春节也照常看诊;大年初一赶30多公里路出诊;每天坚持坐诊10多个小时……作为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伯藩一辈子用医者仁心展现着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服务群众的品格。


集市上售卖的药根 资料图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在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中

兼容并蓄、创新开放的中医药

不断吸收融合各时期各民族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

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技术方法更加丰富

在云南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中医药学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焕发出勃勃新生机

中医药产业熠熠生辉


云药,底气十足!

云药,真的很牛!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