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网评|直播“贷”货不可野蛮生长

 2023-08-11 09: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新客户10天免息”“最高可借20万元”“限时3.6%利率新人专享额度”……如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类似宣传语打在直播间背景板上,加之主播的卖力吆喝,可以说,“吸粉”效果明显。

随着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热,一些金融机构顺势跟进,纷纷在网络直播间推介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在短视频平台尝试直播“贷”货,不失为营销方式上的一种创新。不过,金融产品有其特殊性,把贷款、信用卡产品当作普通商品促销“特卖”,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营销宣传上,相比各类优惠信息通常以醒目大字提示,贷款的风险提醒、免责条款的提示就较为隐晦,常常在聊天窗口、按钮栏之下;授信参考上,有的机构更多依赖于借款人的消费类数据等作为授信依据,这不利于风险防控;信息采集上,部分机构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等等。

作为金融机构的营销试水,直播间推销贷款等金融产品,能否凭借短视频平台的高流量带来业绩上的明显增长,仍有待观察。然而,不管怎么说,金融机构直播“贷”货必须有章可循,不能野蛮生长。这就要求金融机构直播营销必须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一方面,相关主播应当具备相应的金融从业资质;另一方面,直播内容应当符合规定,不容许通过所谓的营销话术打法规制度的“擦边球”。

直播“贷”货固然需要相关金融机构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严格自律,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监管。对于金融产品网络直播营销这一新鲜事物,监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规章制度,让金融机构直播“贷”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此,也有必要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面对直播“贷”货,自身必须保持应有的理性。应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同时要树立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唯有各方齐力携手,守好法规制度“红线”,才能使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周慧虹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网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