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
2023-08-10 15:47一代游圣徐霞客,寻水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年过半百“万里遐征”,走进云南。
云南,是徐霞客游历生涯中生活最长、也是徒步旅行最长的省份。他在云南写下的游记,占了全书的40%,份量最重,他的手迹至今也只能在云南看到。
在云南,作为地理学家的徐霞客,攀上了当时世界地理科学的顶峰。他考察岩溶地貌、江河溪涧,写山水崖洞,更写花果菌草、风俗人情。
重读《滇游日记》,我们把它剖开,用十大主题去一一拆解,看一看这本奇书中,近400年前的云南是怎样的沧海桑田;循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又能开启怎样的瑰丽与奇幻之旅。
传统节庆
大多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
人们把共同的
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
融入其中
今时今日
传统节庆逐渐演化成一个或一段
独具内涵的迷人日子
象征着我们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
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
旅途中若有幸遇到当地节庆盛事
往往会给这段旅行
增添更多生动感
“中国第一旅游博主”徐霞客
就曾在“日记”里写下
正月十五在大理鸡足山
赏灯的情景
节庆狂欢
让云南各民族的精神生活
以更加活泼可感的方式
内化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之中
今天
我们一同循着徐霞客的足迹
开启节庆狂欢之旅
回归本真、追寻快乐
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
各民族其乐融融、各美其美
每逢佳节、喜事儿
他们大多喜欢以歌会友、以舞传情
把故事装进歌里
把热情融进舞里
邀请五湖四海的朋友一同庆贺
1638年5月,徐霞客离开贵州进入云南,第一站就是曲靖富源县。
而碧峒,就是今天的古敢水族乡下笔冲村。
古敢水族乡,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行政建制乡,地处云贵两省三县(市)交界。这里,人文风情醉美淳朴,石山脚敬山拜水、补掌村歌舞翩跹,下笔冲古风遗韵、洒交凼景美人欢、“水五寨”稻香扑鼻、“吞口”文化闻名遐迩。
吞口舞
水乡飞出欢乐歌
新平男女载歌载舞
脚步往西
来到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感受一次花街节
载歌载舞传递情谊
花街节,是玉溪市新平花腰傣青年男女的情人节。
每年农历春耕时节,小卜少(姑娘)身着高雅华丽的傣装,腰挎秧箩饭,边走边舞步入街场。小卜冒(小伙子)在街道两旁,注视着沿街而过的姑娘们,寻觅意中人。他们择机互赠花线、小秧箩、亲手绣制的手绢、花腰带等礼物,互相中意就一起吃“秧箩饭”,在竹林下或幽会对歌,或集体歌舞,尽情欢乐……
刀雪锋 钟应生 赵祥明 白健摄
近年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持续打造“风情花腰傣 神秘哀牢山”旅游品牌,花街节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每年大年初三开始的花街节,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来到这里,与当地花腰傣群众赶花街、过大年。
刀雪锋 钟应生 赵祥明 白健摄
对歌、传情都在春日好时节
如果在金秋欢聚起舞
又能收获别样的仪式感
1638年,徐霞客先后两次在昆明停留了40余天,夏游西山、冬游滇池。如果徐霞客有机会在秋天来到昆明,那他定会参加一次苗族花山节。
资料图 苗族同胞喜迎花山节
每年在昆明市盘龙区三转弯村委会杨柳塘山花场(苗岭秋园)举办的苗族花山节,因其举办时间在“立秋”当天,亦称立秋节,俗称“牛打架”。
花山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是集苗族歌舞、芦笙舞表演、斗牛、爬花杆、射弩、苗族服饰展示展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体活动。节日期间,大家尽情地对歌、盘歌、跳舞,以节助兴、以节传情、以节为媒,演绎苗族传统歌舞的饕餮盛宴。
节日的意义
除了共同欢庆外
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依托
千百年来
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
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
美丽又动人的习俗
“水花放,傣家狂。”泼水节,德宏傣语称“摆爽南”,德昂语称“拱拍”,也叫“浇花节”,一般于每年的4月中旬举办,是傣族、德昂族最为盛大的节日。
每到泼水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节庆期间人们会互相泼水,以此来寓意将过去一年中的不好通通洗掉,祈求在新的一年拥有好运,让自己焕然一新。
德宏州委宣传部 供图
泼水节的庆贺始于水,却不止于水。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民众采花、洒水祝福、嘎秧、象脚鼓韵、丢包传情、水鼓舞联欢等。明年四月让我们相约德宏,一起在漫天的水花中泼洒祝福、共沐吉祥水吧!
德宏州委宣传部 供图
如果说泼水节上的水花
盛满了傣家人新一年的祈愿与祝福
那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哈尼族村落每年举行的
盛大的“开秧门”仪式
更立体生动地诠释了何为缘物寄情
“开秧门”是哈尼族村寨迎接播种的一种传统古朴的仪式,通过歌颂劳动、祈福丰收、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等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原生态的哈尼农耕文化。
开秧门又称“染饭节”,最大的特色就是染黄糯米饭和红鸡蛋,象征来年稻谷像黄糯米饭一样金黄、红鸡蛋一样饱满。同时,当地人会在秧田的一角祭献布谷鸟,感谢它们给哈尼族报春。
哈尼姑娘插秧苗 阿里巴巴 摄
“开秧门”当天,数百名当地民众会以哈尼梯田为舞台、高天流云作背景,生动自然地再现哈尼族犁田、耙田、栽秧、打泥巴等农耕实景,展示哈尼族独特的高山梯田农耕文化、旖旎多姿的民族风情。
开秧门祈福仪式 阿里巴巴 摄
与自然相亲相融
将生产生活置于天地以寄情
是哈尼人独有的浪漫
在旷野之上竞相追逐
将开心幸福肆意挥洒于当下
是佤族人独有的热烈
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定不能错过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佤族是崇尚黑色的民族,他们认为黑色象征着勤劳健康,把勤劳的人比喻为“黑如水灵果叶,美如松树针”。
“摸你黑”是佤语的音译。每年的狂欢节,激情高亢的《摸你黑》摇滚乐响彻广场,整个“摸你黑”广场成为“激情狂欢的海洋”和“泥巴的世界”。人们在纵情狂欢中增进友谊,表达珍惜生命、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来吧,来临沧沧源,加入万众狂欢的“摸你黑”狂潮,品尝医食同源、绿色生态环保的至尊佤王宴,痛饮甜爽沁心的阿佤水酒,融入阿佤人的激情世界,获取让你健康快乐的“娘布洛”吧~
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
到野外戴花插柳、踏青春游
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
在天地间全然表达心中缅怀
……
在云南
一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
是独属于这里的人间烟火
“春时,群花竞放,凭高望之,满城皆花如锦如云,极为佳丽。”徐霞客笔下的云南保山满城皆花如锦如云。
每年端午节前后,保山人民以赶集的方式庆祝一个以花命名的节日——保山端阳花市。
据载,明朝中后期,栽培花木已经成为保山的地方时尚,当时城内外出现不少大的花园,园艺水平较高。徐霞客在其游记中就记载了永昌马氏、闪氏等四家的大花园。每年的农历四月底五月初,正值保山永昌一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之时,当地民众在端午节把自家栽培的花木盆景抬出来沿街摆放供大家观赏。久而久之,一到端午节,永昌城内的上、下巷街就成了摆满花卉的一条街,四乡八寨的人们纷涌进城观花、赏花、赶街看热闹。
历史资料图
以花为市天地美,以花为媒满春光。如今,昔日的民间“赶花街”已发展成集花卉、药材、地方名特优特产品展销、商品物资交流、经贸技术协作、科技知识咨询、文化体育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博览会。端午时节,来保山端阳花市,领略一番当地鲜活的人文风采吧!
如果说保山端阳花市
是赏遍百花的视觉盛宴
那么大理三月街
就是让人馋涎欲滴的味蕾天堂
大理三月街是由传统庙会演变而来,是云南最大的民间传统贸易集市。
图源:“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
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记录了三月街的情景:
大理三月街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会期少则5日,多则半月。每年的三月街上,中药材交易、大牲畜买卖、土特产销售、生产生活用品交易十分兴盛,其中尤以中药材交易为最,其交易量大且种类繁多。
此外,让人馋涎欲滴的美食——永平黄焖鸡、三营驴汤锅、凉鸡米线、豌豆粉等,也是三月街吸引人的一大亮点。
时至今日,三月街的盛况更胜从前。除唱歌、跳舞、做买卖外,赛马大会、民间文艺汇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等文体活动也精彩纷呈、夺人眼球。每年三月街期间,苍山雪影隐现,洱海碧波荡漾,正是大理最美的季节,也正是体验白族风情的绝佳机会。
与大理三月街意义相通的
还有纳西族的三多节
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三多节承载着纳西族
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三多节。三多节是纳西族最具广泛性、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至今已经延续了1200多年。今天,三多节演绎成了集歌舞娱乐、野炊、踏青、赏花、庙会及农特商品交易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和丽新摄
每逢三多节,丽江纳西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进行赏花、远足等节日活动,到玉峰寺观赏著名的“万朵茶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同时,丽江市古城,玉龙多个区县会组织开展学术研讨、特色游园、非遗展示、民族歌会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欢度佳节。今年举办的中国丽江纳西族“三多节”2023年文化旅游商贸博览会、中国·丽江21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研讨会、第十八届云南省非遗巡展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李佳健 摄
相约农历二月初八、跳起“喂猛达”,唱起“阿哩哩”,有机会就和纳西族人一同庆祝这个充满乡愁的民族节日吧~
和丽新 摄
看到这里
你是否想立马到云南
体验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彝族十月历岁首之节。这一天,彝族人民共同庆祝、欢度生活中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火把节。火把节,楚雄彝族称其为“阿嘟将”,即“火节”“祭火节”的意思。据最早记录彝族火把节的元代史籍《云南志略》记载:“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躯攘。”
每逢火把节,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围成圆圈载歌载舞。2023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期间,楚雄彝族自治州将开展32项系列活动,邀你体验这别具风情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和三五好友一起置身月光下,与熊熊篝火一同雀跃,跳起左脚舞,沉醉在火的乐章中……
来云南吧
在多姿多彩的节庆狂欢中
用心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