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昭通
2023-08-02 09:2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高盐、红肉(或加工肉类食品)等食物摄入比例增加,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022年全国统计数据表明云南省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全国排名第三。因此,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首要是加强居民的肿瘤防治意识,早诊早筛,预防先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报告中发现患有“肠息肉”,并由此产生了与肠癌相关的担忧。那么,究竟肠息肉与肠癌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肠壁上的小肉粒。有的息肉外观上长得像蘑菇帽,通过“小辫子”连接于肠壁上,称为“有蒂息肉”;有的像倒扣的饭碗,基底部较宽,称“广基息肉”,也叫“无蒂息肉”。病理学上,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这些息肉最喜欢在大肠安营扎寨,其次是小肠。它们形成的原因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长期慢性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哪些人群容易得肠息肉?
肠息肉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中,其中50 岁以上的人发病率较年轻人明显增高;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以及肥胖也是肠息肉的易感因素之一;长期吸烟饮酒,息肉发病率也增加。有人发现:吸烟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息肉,而20年以上者大的息肉发生率明显增高;酒精长期刺激胃肠道粘膜导致胃肠道息肉发病风险高于不饮酒的人;此外,代谢紊乱(比如胆囊切除术后胆汁代谢异常、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糖尿病等)导致大肠内胆汁代谢、肠道菌群及微环境异常,反复刺激肠道引起肠道炎性病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血吸虫病等),肠粘膜反复破坏修复,最终导致息肉发生。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导致息肉以及肠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如APC基因功能缺陷导致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导致林奇综合征等)。
肠息肉与肠癌有什么样的关联?
一般来说,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多数为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变,而那些腺瘤性息肉较容易发生癌变。有报道95%以上的大肠癌都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更高。一个息肉发展为肠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鲜血便或粘液血便,长期慢性出血导致贫血,以及疼痛等症状。而当发生癌变时,上述症状可以加重,消瘦,但不具有特异性。如果肠息肉及时发现并治疗或监测,就会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病率。
如何预防肠息肉的发生?
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是预防的第一步,管住嘴,迈开腿,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注重健康,积极筛查,及时治疗,减少癌变发生。
01
戒烟戒酒,减脂减重,多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对肠息肉的防治大有裨益。长期烟酒刺激可诱导基因突变,机体免疫失衡,引起肠粘膜发生息肉或癌变。久坐不动人群,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容易造成便秘及排便功能紊乱,粪便中的毒素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致癌物与肠道粘膜接触机会过多,息肉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建议戒烟、戒酒,多运动,减脂减重,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我们居民相关健康指南建议:控制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²)在18.5≤BMI<24范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一周中应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至少75~150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每周大于2天的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运动,锻炼所有主要肌肉群。那么,中等强度或高强度有氧运动如何判断呢?一般来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自我感觉呼吸和心跳适度增加,用力但不吃力,可随呼吸节奏完整地说一句话,但不能唱歌,少量出汗,心率衡量指标为(220-年龄)×(61%-70%);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自我感觉有些累,不能说完整一句话,中度出汗,心率衡量指标为(220-年龄)×(71%-80%)。通过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和肌肉强化运动,减少身体脂肪堆积,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少毒素在肠道内滞留时间,从而降低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02
少吃动物脂肪及红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肉类食品摄入比例增高,甚至很多人无肉不欢。红肉中(猪、牛、羊肉等)的亚铁血红素、一些加工过的红肉(比如腊肉、香肠、烧烤等食品)中大量杂环胺混合物及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以刺激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生;动物脂肪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中可以促进息肉生成甚至癌变,当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胆汁在大肠内滞留就会转化为戊酸,该物质具有强致癌作用。因此,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注意控制红肉和加工红肉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食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的摄入,能预防肠息肉及肠癌的发生。
03
多吃富含益生元食品及膳食纤维。低聚糖(又叫益生元)是可溶性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为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提供营养,产生醋酸和乳酸,酸性肠道环境为肠细胞提供健康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降低息肉和癌变的发生概率;有些膳食纤维虽然不被人体吸收,但摄入后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减少食物和潜在的致癌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保护肠道微生态,对预防肠息肉和肠癌有益。因此,提倡生活中多摄入小麦、洋葱、大蒜、香蕉等低聚糖食品以及无花果、豆类、大麦、茄子、梨、绿叶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增加粗粮、杂粮摄入量,呵护肠道健康。
04
多吃富含姜黄素、萝卜硫素、叶酸食物。姜黄素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利胆等作用;萝卜硫素能保护动物肠道,延缓肠息肉的生长,诱导有害细胞凋亡;叶酸对预防息肉形成有保护作用,有效降低肠癌发病率。因此,生活中可以多吃芥苿、生姜、咖喱等富含姜黄素食品,多吃西兰花、花椰菜、胡萝卜、白萝卜等富含萝卜硫素的食品,多吃绿叶蔬菜,预防肠息肉及肠癌发生。
05
肠息肉中医治疗。在中医上,肠息肉称为:“肠蕈”或者“肠癖”等,认为该病主要是与饮食不节、外邪侵体、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方剂治疗肠息肉常用“平胃散合地榆散加减”治疗湿瘀阻滞证;“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治疗肠道湿热证;“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证;“四君子汤和化积丸加减”治疗脾虚夹瘀证。针灸或艾灸“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在肠息肉的治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部分患者可在中医治疗后肠息肉缩小或者消失,但具体治疗需咨询专业医生。
06
肠息肉人群筛查:对于没有肠癌及肠息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建议50岁开始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检查,有条件者建议肠镜检查,特别是具有长期吸烟、饮酒、熬夜、高脂高盐饮食者、胆囊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以及肥胖的人,建议主动进行肠镜检查;而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甚至更早开始进行筛查,早期发现病变予以治疗,减少癌变发生。
虽然肠息肉与肠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并非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为恶性病变。当体检报告中出现肠息肉时,大家不必恐慌,但需要予以重视,积极治疗及监测,减少肠癌的发病风险。此外,提倡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远离疾病,珍爱生命。
来源:@健康昭通 微信公众号
作者:党雪菲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闵行分院 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上海市闵行区援昭通市永善县中医医院专家
戴月娣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闵行分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施云军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