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7-28 10:23一
盛夏时节,一早驱车前往马楠山的万亩草场。汽车驶离闷热的永善县城,行出三五公里后,笼罩在县城的酷暑之气,就被我们丢在身后了,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伴着草木气息的空气,从车窗外灌了进来,扑进我们的鼻孔,灌入我们的体内,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忍不住想吼叫一声。
过了新拉和富庆的地界,沿着“之”字形的公路蜿蜒而上,稻子的清香没了,空气越来越凉爽,越来越清新。翻过二龙口、越过石灰窑,地势突然缓下来,公路两边的草地上,有了自由散漫的羊群、牛群和马群,它们在早晨的阳光下,把头低向大地,慢悠悠啃着带着晨露的嫩草。有些绵羊,散落在公路两边的路坎上和路坎下,不时从公路的这一边,慢悠悠走向那一边,大腹便便、不紧不慢,即使抬起头来看一眼驶到眼前的汽车,透过挡风玻璃似极不耐烦地看一眼车里的人,那种神态和眼神,也是不屑一顾的。
一路往前行进,似乎就越接近天空,草地越来越宽阔,天空和大地,没有明确、清晰的界线。那些委婉隆起的山脉,绵延在广阔的大地上,散布的山包和土脉,像巨大的鱼的脊背,在绿色的海洋里此起彼伏地畅游,但始终把鱼头和鱼尾埋在绿色的海洋里。极目远眺,逶迤绵延的群山,云蒸雾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悠然而静穆。
不知不觉,就到了“云上草原·浪漫马楠”的露宿营地,这里是万亩草场,地势相对较高、视野相对开阔的区域。放眼四野的绿色,漫无边际。视野的尽头,绿色的草地与蓝色的天空浑然一体。这里的天空,那种纯净的蓝啊,像是用清水反复冲洗过多次的样子,一尘不染。蓝色天空下散布的云朵,洁白得容不下一丁点儿的杂质。在绿色的草地上,在蓝色的天空下,这纯粹的绿色、纯粹的白色、纯粹的蓝色,构成了这个时空区域的基本色调。
伫立于高原的万亩草场,突然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在这个辽阔而纯粹的时空里,我们来这里的每一个人,仿佛就成了这个时空的一粒杂质。悠闲自在的羊儿、牛儿、马儿,一些在慢悠悠进食,一些在慢悠悠散步,一些在磨蹭着亲昵,一些卧躺在草地上,像是在休憩,又像是在沉思和冥想,让人担心自己的到来,打扰了它们清净的世界。
来这里的人,有的携家带口,有的结伴而行,有的独自一人闲逛。他们在这漫无边际的草场上,或兴奋地游走,或坐下来沉思、遐想,或伫立在石头上眺望远方,或躲在遮阳伞下窃窃私语,或在草坪上跳起舞来,录视频、拍抖音……在这绿色和蓝色的海洋里,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喧闹的市声、来来往往的人,面向空旷的世界,毫无顾忌地把自己完全打开,内心像天空一样敞亮、自然、亲切、友善。
遇到操着外地口音的游人,与他们随意地交流几句,也是一种轻松快乐。一位女士告诉我,她是从湖南来的,在这炎炎夏日,好像也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去了,鬼使神差地一路就来到了这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地方那么偏远、那么原始,天空那么干净,大地那么干净,在闹市中待久了,突然来到这种地方,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说:“你说的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像从人间到天堂的那种感觉?”她爽朗地笑了,说反正也没去过天堂,不知道天堂是啥模样,但是,一来到马楠,突然间,或者有那么一瞬间,心头就没有了杂念,心境澄明。
也许,马楠高原的魅力,就在于让人心无杂念,心境澄明。
二
“云上马楠”这句广告语,流传好些年了,不过,之前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名字,无非是在“马楠”的前面,加了一个修饰词——“云上”。“云上”这个词,给我的感觉总是有点不踏实的,有点恍兮惚兮的样子,不太稳妥、不太实在。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云上”这个词似乎变得实在了一些,好些以前在“云下”做的事情,现在都转移到“云上”去做了。
当我心无旁骛置身于马楠山的万亩草场,端详这辽阔的天地,我发现,“云上马楠”这句话,不再是一句静态的广告语。“云上”这两个字,赋予了静态的马楠山的动态之美,让静默的马楠山有了斑驳的旋律,有了灵动和高逸的意境。“云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流行词,让古老的马楠高原有了那么一点儿现代气息。
在马楠山,云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即使你忽视了它,它也依然存在。有时候,你看到的云,是在马楠山的峡谷中蒸腾翻滚的,或者是平静如湖的。此时,山上漫无边际的草地和突兀的山峰,是清晰的,天空也是晴朗的。在马楠山,想看到壮阔的云海奇观,要有耐心,还要足够的时间来等待,当然,也要看缘分。在磅礴的云海奇观里,马楠山端坐在云端之上。这个时候的“云上马楠山”,说的是马楠山在云海之上。这个时候,“云上”一词中的“上”字,是一个介词。
在马楠山,即使再精密的仪器,也很难准确地预测出一天的气候变化。在这里,有时候一天的气候、一个小时的气候,甚至十分钟的气候,都是让人难以捉摸的,就像两三岁的小孩,脾气古怪得很,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翻脸就翻脸,全凭自己的性子。很有可能,刚才还在云端的马楠山,就在你转过身子、拉起衣摆,避开风、山下的云雾,就不由分说地涌上了马楠山,片刻工夫,你就被笼罩在云雾之中了。这个时候的“云上马楠”,说的是云,它上马楠山来了。这个时候,“云上”一词中的“上”字,是一个动词。
几年前,也是夏天,马楠山最盛大的节日——花山节,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气候的突然骤变。还是朗朗晴空、阳光普照大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成千上万的人群在草地上享受着节日的狂欢,独具民族特色的草原足球、斗羊比赛、斗牛比赛、草原摔跤……就在斗牛斗得最精彩的时候,突然之间,静悄悄的漫天的迷雾,不知从哪个方向铺天盖地袭来,只一会儿工夫,就把花花绿绿、成千上万的人群,笼罩在迷雾之中了,三米之外,认不清熟人的面孔,五米之外,看不见人影。浓稠的迷雾中,人们在惊叫、在呼喊、在狂奔,没有天空和大地的参照,草地上没有明显的道路,到处都是大同小异的草地,人们只能凭借人群的声音,辨别下山的方向。此时此刻,大部分人行进的方向,都是盲目的。我是第一次置身于这样的处境,心里难免一阵恐慌,害怕一个人误入迷途,只能盲目地跟着人声走去,心里还是担心与目的地背道而驰。
刚刚下到公路上,心里总算踏实了下来,转过身子,抬头一看,刚才铺天盖地的迷雾,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天空和草地,又清晰可见起来。
在马楠山,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蒸腾的云雾,这马楠山还有什么意义。同样,在这片飘着云朵的天空下,如果没有万亩草场、草场上放牧的牛羊,那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上苍的高明之处,把马楠山万亩绿色的草地,把蓝色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赋予了这片洪荒的土地,让它们相互依存和变奏,在变幻莫测中演绎出大自然的律动,演绎出惊心动魄的美。
三
陈氏餐馆不大,屋子里有点凌乱,狭窄的大厅里摆了四五张桌子,有三张桌子上坐着人,正就着羊肉汤锅吃饭,听口音,他们不是本地人。他们的桌子上,一个羊肉汤锅,一盘洋芋片、一盘小瓜片、一篮子白菜和莲花白混装在一起,一盘萝卜片,也就没啥了。还有两张桌子是空着的,看样子,也是有人吃过饭刚离开,碗筷都还没来得及收拾。随后又有几个人进来,向老板咨询吃饭的事。老板说:“吃羊肉汤锅,羊肉一百块钱一斤,素菜按人头算,一人十块钱,吃了不够又添,随便吃,不加钱。”
我估摸一算,这家餐馆一天接待的客人,应该不会太少,这还不是周末,陆陆续续,来吃饭的就有好几桌人了,一桌三五个人,十桌下来,就是三五十个,一天十来桌,或者二十来桌,应该没啥大的问题。来餐馆吃饭的人,一个人消费一百块钱左右,十个人就是一千块钱,一百个人的话,就是一万块钱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他这个餐馆,房子简陋,自己一家人经营,蔬菜就在当地购买,成本应该不会太高。老板端羊肉汤锅来的时候,我问老板生意咋样?老板笑呵呵地说:“还可以,这还不是周末,周末人更多。”我说一天要挣很多钱吧!老板说:“不多不多,勉强混得过去,实话说,平均下来,一天三百块钱是有的。”我知道,他说的这个数目,肯定是有所保留的。
舀了一碗羊汤喝下去,味道极好,新鲜、清爽。再吃羊肉和羊杂碎,味道挺好。来马楠山,不吃羊肉汤锅,那是一大遗憾。这里的羊儿,在万亩草场上生长,朝饮晨露,夕宿晚霞,一天都在户外的草地上自由放牧,吃的是纯天然的草,沐浴的是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这里的牧羊家庭,特别是苗族同胞,对牛羊有着特殊的感情,羊子病了、受伤了,主人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给羊儿吃,用背篼背着羊子去看兽医。我就亲眼看到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在炎炎烈日下,背着一个二十五公斤装的塑料桶,肩上搭着两圈水管,说是天气太热了,怕牛儿渴了没水喝,背水给牛儿送去。
做羊肉汤锅,是一门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讲究的厨艺,做不好,要么羊膻味太重,要么失掉羊肉汤的本味。真正做羊肉汤锅的高手,除了食用盐之外,他们都用纯天然的植物佐料。至于要用哪些材料、比例如何搭配、做到什么火候,旁人看来凭的是感觉,只有内行才知道里面的讲究。
老板端来素菜,说这里的小瓜、莲花白、白菜,都是马楠山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没用过肥料,看上去不咋个好看,但吃起来比城里的安逸多了。夹了几片莲花白和几片小瓜,放进沸腾的羊肉汤锅里,烫上一会儿,拈起来放进嘴里,慢慢品味,只觉唇齿间的那种清脆,味蕾上的那种香甜,就像草场上的空气,清新而纯粹,原汁原味,近乎麻木的味觉神经,被这简单的几样食物激活了,舌尖上的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四
无论如何,要去一趟老铁厂。
老铁厂是马楠村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距村委会驻地有十来公里路程。那个地方,多年前我去过一次。那天运气不太好,刚到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还下着毛毛细雨,不一会儿,铺天盖地的大雾就贴地而来了,把我们笼罩在一块湿地中,什么都看不清楚。
那个时候的老铁厂,是一个荒凉而原始的苗家寨子,住着二十来户苗族同胞,除了一两家修建了几间低矮狭窄的石头房子,其他的大部分人家都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屋里除了简单的几样做饭炊具,看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有点像我二十多年前路过马楠山时看到的情景。那时候,还没通电,在这高寒而偏远的地方,可以想见那种生存的处境。据说,政府之前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修了房子,让这里的苗族同胞搬下去居住。他们去看了一下,试着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全都回来了。离开这个古老的寨子,他们的生活很不习惯。
现在的老铁厂,已经不是七八年前的样子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样式的砖混结构的房子——两层楼,屋顶是两面流水,外墙统一用漆成黄色的木条做了装饰,防冻、保暖,独具民族特色。
把车停在公路边,正好遇到一个苗家妇女在洗晒衣物,顺便走进她家的洗衣房里看了一下,宽敞得很,一间房子,洗衣间和卫生间两用,地面和墙上都贴了瓷砖,安装了自来水,房间里面放着洗衣机,安装了浴霸。我问苗家妇女,家家户户都这样吗?她抬头朝屋外指了指说:“你看那些,一楼转角处的小平房,就是做这些用的。”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放眼一看,几乎每家门前都停有摩托车或三轮车,不少人家的院坝里,还停有轿车或面包车。“现在这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嘛!”我自言自语的这句话,被苗家妇女听见了,她说:“是比以前好多了!”洋溢在脸上的幸福,是掩盖不住的。
我问苗家妇女:“你们这里的人,靠什么收入?”
苗家妇女告诉我,这里的二十多户人家,有的出去打工挣钱,有的在家养羊,一家人有四五十只羊。
寨子的前面,以前是一片湿地,现在将湿地的出水口堵了起来,围成了一个方圆一里左右的湖,起名“感恩湖”,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倒映在湖中;岸边上漂亮的房子,倒映在湖面上。云朵下的村庄,在湖的岸边。云朵上的村庄,在清澈的湖里。远处,湖水溢出去的地方,有流水声传来,林间,有鸟儿的呢喃声。朝着湖面望过去,对面湖边的钓台上,有人正在垂钓。
眼前的情景,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的苦寒之地,如今,怎么就变成世外桃源了呢!
作者:杜福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