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11-01 21:39记者 陈忠华 朱 鹏 云经报记者 徐有定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也是美好的地方。2015年3月下旬,40多岁的张涛从昭通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副主任岗位选派到水富县向家坝镇大池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一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上,他迅速融入了村民生活,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村组干部和众多普通群众的好评。
清农村家底开展帮扶工作
大池村距水富县23公里,全村22个村民小组4300多人。目前,仍有4个村民小组未正式通公路,3个村民小组的泥石路尚未硬化。道路、水利基础施设薄弱,全村经济来源以农作物种植和家庭养殖为主。
作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涛在驻村后的四个月中,用了53个工作日的时间,走访了19个村民小组83家农户,深入了解大池村的村情、社情和群众的生活状况,针对群众面临的主要困难来开展帮扶工作。
“在走访群众时看到他们面临的困难,总是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张涛告诉记者,只有亲自了解群众有哪些困难,才能真正帮助到群众。
新田村民小组的唐朝云老人,独自居住在用木板竹条遮挡风雨的破败土墙房子里,儿子在外打工基本不回来,76岁仍然下地劳动,。了解老人的情况后,张涛组织大池村委会干部开展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动员周围的群众作为志愿者,定期上门照顾老人。
当前,在村“两委”和张涛倡议下,全面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已在大池村展开,主要是委托留守老人和儿童住地周围的群众,由他们作为志愿者定期看望、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民政适当给予一定补贴。作为大池村的指导员,张涛则不定期的通过走访了解,主动与志愿者沟通,促进大池村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的行动落到实处。
“很多群众的生活还是很贫困,庙湾村的田云进家里两个老人都已70多岁,他自己是残疾人,弟弟又患有尘肺病,因为有低保救济才勉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一家人居住的环境特别差,现在把他们纳入急需政府兜底的危房改造对象,争取早日改变他家令人心酸的居住状况。”张涛说。
送技术上门让群众得实惠
“大池村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差,群众收入来源单一。”张涛说,到村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镇村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后,他和村两委商量,要把大池村的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来进行。在大池村重点巩固、培育茵红李、紫秋葡萄和中滩溪渔业庄园建设。同时,张涛进村入户了解农户所需技术要求,根据农户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结合产业发展和群众的需要,张涛从镇、县相关部门请来相关专家在大池村进行茵红李种植和后期管护等技术的培训,为群众提供专业科技服务。 “在茵红李的种植上,专家过来培训了2期,总共培训了160户群众。让群众不出村就学到自己想学的农技知识,拓宽了增收致富的门路。”张涛告诉记者,目前,大池村已经有进入产果期的集体经济项目200亩茵红李,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茵红李产业800多亩。同时,2000亩的紫秋葡萄基地,上千亩的毛竹、板栗栽种区,使大池村的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环境整治旧村庄有了新面貌
张涛说,刚到大池村时,看着尘土飞扬的道路,垃圾遍地的街道,薄弱的基础设施,他很困惑,“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工作。” 不过,短短的半年时间,大池村已经面貌一新,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人感觉舒适而又清爽。驻村后,张涛把改变群众观念、推动文明村组建设,作为了自己工作的重点内容来落实。针对不少村民猪鸡放养、垃圾乱丢、污水乱倒、道路无人清扫、垃圾池无人清理的现象,他与村组干部一起,认真分析原因,切实研究对策。最后,利用村委会议和“到组入户”的机会,多次召开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和民情恳谈会、群众座谈会,大力进行美丽乡村、文明村组建设的宣传,引导群众改变一些不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爱护环境,提升村寨的文明程度。 今年7月,张涛按计划为大池村委会、学校周边及村民集中居住区域的环境整治、大池村水库垃圾采集、污水排放等四个急难项目争取到了昭通市公积金中心4万元的帮扶资金,为大池规划设计的5个垃圾池,目前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2个,村委周边两天排污沟的改建治理业也完成。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许多大池村民的卫生习惯已有较大改变,主动参与道路清扫、垃圾捡拾的人明显增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有所减少,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在我心里,群众的事都是大事。”半年多的时间里,心系群众冷暖,关心群众困难,帮助群众发展,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张涛所做的这些事为他在大池村赢得了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