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驻村日记丨乡村振兴 奋斗有我

 2023-07-22 09: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龙萍(左)帮助农户采摘辣椒。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四季更替,寒来暑往,两年匆匆而过。驻村期满,我告别了为之拼搏、奋斗了两年的永善县马路村,回到单位。工作之余,翻看手机相册里驻村时的照片,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马路村工作的点滴。

2021年5月,我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以一名驻村干部的身份去到永善县永兴街道马路村,激动是因为即将开启一段充满挑战的工作旅程,忐忑是因为我深知乡村振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知自己能否胜任。

马路村位于永善县城东北部,地处金沙江畔,距离县城30公里,下辖1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等种植为主。全村共有户籍人口1003户2838人,其中,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共234户999人。

刚到村里,我和同事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就立即投入到宣传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工作中。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工作的包罗万象——防返贫动态监测、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电信诈骗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劝导……作为一名农村工作的“小白”,我倍感压力山大。

虽然这些工作都有村干部一起负责,但是驻村干部不是“看客”。于是,我们主动跟随村干部走村入户,主动了解村情民情,融入群众,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小事,培养感情,一点一滴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为民服务,做好点滴小事。2021年11月,在农村危旧房屋整治过程中,88岁的蒋禄友,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搬去安全住房,还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为了保护她的生命财产安全,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和包村干部组成了一支“搬家队”,多次与她交心谈心,最终说服老人搬离老旧危房。队员们主动帮着收拾东西、抬家具,抬着笨重的家具爬坡,大家都累得够呛,但看着老人住进了干净整洁、宽敞安全的新房子,所有人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入户走访民情,以群众为师。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入户走访过程中,黄顺华夫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顺华今年57岁,他的妻子患有慢性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做些简单的农活,唯一的女儿也已经外嫁。为了不给女儿增加负担,黄顺华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上务工。但有意思的是,夫妻俩在家门口弄了个小花园,花园里种满月季、雏菊、芍药,安装了供人休息的长凳,平时周围邻居都很喜欢到他家的小花园坐一坐,约着跳跳广场舞。在2022年马路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评比中,他家入选了红榜,成为全村学习的榜样。

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虽清贫却能自娱自乐,在一方小天地打造一片专属花园,每次经过他家,我都要驻足半天,欣赏一番美景,这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激励了我,让我在驻村期间,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都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基层工作,入户走访是了解民情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在与群众交流中发现,村民们比较关心的还是增收问题。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关键。2023年初,马路村以永善县“双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将撂荒土地恢复成耕地,引导村民将土地集中流转,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真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同时,千方百计引进企业发展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村民富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员,我们与村“两委”一道,开启了“白+黑”工作模式,白天下乡查看撂荒土地整改情况,晚上召开小组会,及时给村民解惑答疑,做好政策宣传,疏通群众思想,引导村民支持土地整改、流转工作。通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马路村成功流转土地140余亩,引进枇杷种植项目,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这是你家的1180元,现场数数。”今年5月22日,领到土地流转金的元堡二组村民李茂林,看着手上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看着村民脸上的笑容,我触动很大,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这是对驻村干部最大的肯定。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过去两年,我见到了奔流不息的金沙江,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枇杷和沃柑,走过了在陡峭山腰间人工开凿出的沟渠,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坚强不息,还结识一群任劳任怨的村干部……在这里,我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也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这段宝贵的经历也为我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龙 萍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