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7-20 10:17一把寻常的镊子、一颗微小的螺钉、一套昂贵的腔镜……这些治病救人的医疗器械经医生、护士使用后如何处理?想必很多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无菌医疗器械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使用过的器械从清洁到无菌,无一例外,都要经过一个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科室——消毒供应中心。
提及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团队,人们可能会感觉很陌生。虽然他们很少出现在患者眼前,但是,每一台手术、每一项治疗之前,都离不开他们前期的辛勤付出。他们默默无闻,却是临床一线的“亲密战友”;他们无私奉献,却无声守护着患者的安全。他们是医疗前线的后勤保障、是医院的“隐形天使”,有人把他们比喻成医院的“心脏”,也有人把他们比喻成医院的“肝脏”。他们是“心脏”,是因为他们要往全院各科室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无菌器械,功能特别像人体的心脏;他们是“肝脏”,是因为他们每一天都要到各临床科室把使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让一件件器械重获新生。2023年1月至6月,消毒供应中心已处理手术包及各种治疗包329293包、清洗器械1012822件、压力蒸汽灭菌1684锅次、超声波清洗机运行2242次、WD390长龙清洗机运行972次……
消毒供应中心常年承担着医院不可或缺的工作,医院的医疗安全离不开它的保障。
一把普通镊子的“新生”
到医院外科就诊过的老百姓,一定见过医生经常使用的金属镊子之类的器械,这些重复使用、毫不起眼的镊子从使用后再重回“工作岗位”,需到消毒供应中心经过许多道工序才能重获“上岗”资格。
穿上特别的隔离服,戴上无菌帽和口罩,换上专门的工作鞋,记者“全副武装”,在护士的带领下走进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工作区域。
“一把镊子经临床医生或护士使用后,通过规范的回收到达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按照严格的清洗流程,保养、检查、包装等环节,再通过科学灭菌以及严谨的物理检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百分百合格后,才能重上手术台或者送往临床科室。”消毒供应中心主任成忠晏告诉记者,所有临床使用过的每一件器械、器具都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差错,必须做到规范、严格,遵循科学。
进入清洗环节,工作人员按器械污染性质、程度进行分类,认真按照“多酶器械清洗剂”浓度配制要求配制清洗液,先预浸泡5—10分钟,并在液面下进行手工刷洗、洗涤后,在自来水下进行漂洗,再次在纯水下进行终末漂洗,之后进入消毒干燥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每一件器械拆卸到最小单元,分类入筐、核对信息,根据器械材质、性能、污染程度等进入人工清洗和设备清洗。
机械清洗流程,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先经过人工或者超声机预处理后,再把每一件器械有序摆放在不锈钢篮筐内,放在器械清洗车上,缓缓送入全自动多舱清洗机中,开始规范的机械清洗。透过清洗机玻璃窗口,可以清晰地看到医疗器械整齐摞放,在机器里被水浸淋、喷雾、超声清洗、漂洗,终末漂洗好、高温消毒、干燥、润滑保养后才从清洗机中取出。
经过以上程序处理过的医疗器械来到了检查包装区。在检查包装区,工作人员必须仔细检查每件器械的清洗质量,不仅要肉眼观察,还要用5倍的放大镜查看,检查镊子等医疗器械的表面及“关节”“齿牙”处是否光洁,有无血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污锈斑,以及功能是否完好,有无损毁等。清洗质量一旦不合格就要立即返回重洗,一些精密、复杂的器械还要进行个别维护。
接下来,工作人员会按照器械图谱以及包装规范装配每一个器械包,在每一个器械包最难灭菌的位置贴上化学指示卡,在包的外面贴上化学指示封包胶带和信息标签。这些工序完成后,一个器械待灭菌包便进入“重生”流程了。
工作人员一一扫描包装好的待灭菌包,根据其材质、性能,选择科学的灭菌方式,将其送入不同的灭菌设备中,进行高温或低温灭菌。灭菌工序结束后,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观察本锅次的物理参数、批量监测结果是否合格,再通过30分钟冷却、降温,最后观察生物监测是否合格,确认合格后依次把这些信息录入信息追溯系统,实现质量可追溯。
随后,经过灭菌处理的镊子和其他器械包被整整齐齐地摆上架子,进入无菌存发区。至此,打包好的各类医疗器械包才有资格再次“上岗”。
举办活动
揭开消毒供应中心神秘面纱
“消毒供应中心不直接对外开放,消毒供应中心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神秘的。在‘世界灭菌科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消毒供应中心,揭开器械灭菌的神秘面纱。”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赵声龙介绍道。
4月11日至13日,消毒供应中心结合本学科的工作实际,创新开放日活动模式,举办了以“严格科学灭菌 守护患者安全”为主题的世界灭菌科学日活动,通过省级医学继教班学习、实地感受、游戏互动、讲课比赛、茶话交流、实操展示等多种方式,推动全市消毒供应专业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增进医院内各科室之间的相互了解,让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复用医疗器械的科学灭菌方法。活动特别邀请了各市直医疗机构代表、11个县(区、市)医疗机构代表、民营医疗机构代表、外来医疗器械代表、患者家属代表以及市第一人民医院部分科室负责人代表等参加。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介绍复用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全操作流程。讲解器械清洗消毒后的装配流程、质量标准等,科普相关灭菌知识。最后来到灭菌物品储存发放区,工作人员介绍发放区的管理要求、无菌包的质量检查标准及发放流程等。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各种复用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控制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部门。通过此次活动,既增进了患者对消毒供应室的了解,也促进了科室间沟通交流协作,为临床高效提供灭菌合格产品,筑牢医疗安全防线。
受邀嘉宾观摩后,感叹道:“原来我以为的消毒供应中心,应该只是消消毒、洗洗刷刷。今天参加‘世界灭菌科学日’活动,我感到非常震撼,原来医生使用的器械是经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这么规范、正规地清洗、包装、检查、灭菌。”
打造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始建于1956年,为满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和临床治疗需求,于2015年建成了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
新建的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流程合理,区域相对独立,划分明确,功能齐全,配备了现代化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包括瑞士倍力曼单腔清洗消毒器1台、全自动串联式四腔长龙清洗消毒器1台、脉动真空灭菌器3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2台、环氧乙烷灭菌器1台、纯水处理系统及酸性电位水机等设备。消毒供应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7人,日清洗器械数量最多时达15000多件,日处理各类手术包1000余只。消毒供应中心严格工作制度和质量标准,确保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到的每一个消毒包、每一把器械100%合格。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保障供应的重要部门,承担起医院医、教、研、护理工作使用的各种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敷料制作、监测储存等工作,是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消毒供应中心除了承担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监测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等“医疗安全”工作外,还着力打造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开展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集中管理工作,在管理中不断提升专业质量内涵,强化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保驾护航。
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主任,成忠晏自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爱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每天早上7时不到就到消毒供应中心,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走进消毒供应中心,能深切地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感受到整个团队积极、向上、快乐、和谐的良好状态。同时,每一个人都呈现出一种专业的精神、敬业的态度。在成忠晏的带领下,每个人都换上隔离衣、戴上医用圆帽、外科口罩、护目镜,他们要做的就是对成千上万件器械物品进行清洗、干燥消毒、检查装配、灭菌、储存等,经过无数道工序的处理之后,将这些物品分发给需要的科室,医生或护士再用在患者身上。
“器械处理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极其重要,如果过程中出了一点点问题,就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成忠晏说,每天,为了保证医疗器械每一个齿槽、每一个丝扣、每一个轴节、每一个管腔、每一个缝隙都是洁净、无血渍、无污渍的,他们要用带光源放大镜对每一件器械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包装,科学灭菌。
或许在别人眼里,他们的工作没什么难度,任何人都可以完成,但成忠晏表示,科室每个人都很辛苦,每天需要处理的无菌物品达1000多包,若按单件计算,则多达万余件,每一件器械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了保证每位手术诊疗患者的安全,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人员把每一把器械、每一块敷料、每一只刀片都当作最为珍贵的“奢侈品”对待,虽然很累,但他们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始终把病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各临床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始终追求每一件器械灭菌百分百合格才发放到科室,始终追求每一件器械达到最大寿命使用率。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打交道,却始终任劳任怨,不叫苦不叫累,从源头上防范了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昭通日报记者 杜恩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