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7-20 09:59“我是去年7月29日到这里的,正赶上放暑假。” 2022年7月,根据东西部协作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田园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付宗亮从上海来到盐津县第三中学担任校长,他深知自己肩负教育帮扶的使命。
“到了盐津,我给自己立下4个目标。”付宗亮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教育帮扶之旅。经过深入调研,他结合盐津县第三中学实际,确定了几项重点工作:文化立魂、课程立根、教师立人,以及积极协调上海各方力量、资源,帮助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教师办公条件。
文化,让山区学校“有魂”
“没有文化的学校就是一盘散沙,学校有了文化,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我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学校文化体系。”付宗亮说。
那么,怎样实现“文化立魂”?付宗亮立足学校原有基础,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提出盐津第三中学文化体系构想,最后确立“锐意进取、努力奋进、拒绝平庸、知行合一”的“行”文化体系。同时,设计新校徽,新校徽寄托“天鹅回首、华丽转身,风正帆悬、奋楫笃行”的美好愿景;重新“点亮”并新增文化理念石刻,将学校所有建筑以“行”为体系命名,将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策略等固化在楼名、路名、石刻上,刻进师生们的心里。
行思楼、先行楼、行云路……记者沿着校园走了一圈,处处体现着“行”文化。
课改,让山区学校“立根”
“校训有了,办学思想有了,‘三中精神’也有了,‘行’文化体系建立起来了……第二件事就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抓‘课改’。‘课改’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付宗亮说。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通过初期听课调研,付宗亮及帮扶团队梳理出第三中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强化引领示范,深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纵深推进线上线下“同课异构”;稳步推进主题教研与集体备课制度,丰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形式,推动实施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班主任全覆盖的“主题班会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校本资源开发和课题研究工作,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的不断突破。
一年来,在帮扶团队的协调组织下,盐津第三中学的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有重点、有组织地参加了上海市闵行区教研活动、昆明市教研活动、安宁中学录播课和考情学情质量分析等活动,得到了启发和收获。
传道,抓好“立德树人”工程
“教育工作既要‘树’学生,也要‘树’教师。只有在思想上、理念上、师德师风上抓实抓好,教育工作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付宗亮说。
带来新理念,传授“德育经”。在付宗亮的带动下,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第一标准,坚持开展“六个一”常态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崇师德、尊师道的良好氛围。针对学生,学校采取了成功教育法,更多地鼓励学生自信、阳光。
“当时走进学校,我感到和上海的落差太大了,说心里话,坐在教室里我眼泪都下来了。”想起刚到学校的情景,付宗亮感慨万分。
今昔对比,盐津第三中学焕然一新。一年来,付宗亮想方设法引进上海资金资源,争取社会各界帮助,更换教师办公桌椅,配置办公电脑,改建操场和运动场,改造“文行厅”,安装大屏幕,使大型教育活动实现了信息数字化。
“课程立根和师生立德永远在路上。” 接下来,该校将持续深化“教学评一体化”推进工作,加快推进“同课异构”等工程,争取更多资源,将“组团式”教育帮扶不断推向深入,让盐津第三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节节高升。
昭通日报记者:秦勇 单虹 殷国庆 罗丹 李洋/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