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7-19 16:27盛夏6月,瓜果飘香。眼下,绥江县10万亩“半边红”李陆续成熟,果农们采摘果实、打包售卖,又迎来新一轮的丰收季。
“大果5元1斤,小果1元1斤,今天我摘了300多斤,卖了500多元!”石龙村11组的果农李开福驾驶着农用三轮车,准备回到果园再采摘一车到市场售卖。
绥江是有名的“李果之乡”,10万亩“半边红”李生长于金沙江畔,形成沿江3个万亩基地和6个千亩基地,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覆盖了20个行政村,种植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0%,“半边红”李在绥江造就了一支“红满天”的新型职业农民——金江果农。
20世纪30年代初,第一棵“半边红”李树苗在绥江破土而出,历经90余载雨露滋养,勤劳质朴的果农精心培育出属于绥江特有的李子品种——绥江“半边红”李。从种下第一棵李树到建成10万亩李树长廊;从全省规模最大的地方小果种,到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从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到形成就地就近就业的5万多果农大军,几代“金江果农”辛勤耕作,让绥江有“李”而兴、因“李”而富。
兴产业,果农是幸福的农民
2021年,绥江县实施“半边红”李高质量发展,5万多名金江果农常年忙碌在10万亩果园中疏花采摘、修剪拉枝,助力提升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
一业兴、百业旺。绥江县依托“半边红”李这一主导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了精深加工、电商物流、乡村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已先后举办李花文化旅游节4期,培育引领型市场经营主体6家、专业合作社59家,打造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吸纳就业50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多万元。每年3月,“李白花开节”的举办吸引来大量游客,6月“半边红”李丰收引来全国各地的客商抢购,产业带动就业的成效充分显现。2022年,全县“半边红”李产量达6.8万吨,产值4.08亿元。“半边红”李红遍金沙江畔,让金江果农端上金饭碗,成为幸福的农民。
重科技,果农成体面的职业
“小火车开进了果园,我们采摘轻松多了,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在新滩镇鲢鱼村,“半边红”李种植大户许兴武在果园里安装了山地轨道运输系统,果农们将采摘的果实搬运到轨道车上,很快便运输到公路边,山地李果出园运输难题迎刃而解。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助力。无人机、智能灌溉、手机App、小火车成为了金江果农的新农具。近年来,绥江县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力度,建成了3个万亩示范基地和3个千亩标准示范园,建立起“半边红”李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产业道路、水利设施、病虫害物理防治、产品溯源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普及大型无人机飞防技术;积极探索产业生产环节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建成了一批水肥一体智能化灌溉系统;山地轨道运输车的运用解决了农事管护、运输难题。基础设施的强化、新技术的运用让金江果农告别繁重低效的体力劳动,成为轻松体面的职业。
育人才,果农变种植的专家
提高果农素质,需要培育职业化果农。“十四五”期间,绥江县通过电商孵化、归雁兴绥、柔性引才等举措,积极与大中专院校、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县内设立起专家工作站,充实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实现县级专家挂钩到镇、到主要产业点,镇级人才挂钩到村、服务到户;围绕农村技术型人才培育,大力开展农村土专家、致富能手培养,累计培养了高素质农民330多名,培训网红主播150名以上,成功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最后一公里”。
搭平台,建品牌。绥江县人社部门牵头,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劳务体系,抓住东西部劳务协作契机探索“互联网+劳务”模式,打造指尖上的云端劳务市场,使果农足不出户就可以报名培训、精准就业。2021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000多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000多人。
“一半紫红、一半翠绿”的“半边红”李,富了果农,美了乡村。凭借“半边红”李百年的种植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绥江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发展推动就近就地就业,金江果农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通讯员 罗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