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人文丨时光划过挑水巷

 2023-07-09 09: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挑水巷是一幅丰富的古画,得名于人与水的关联。过去的人们为了维持生计,曾去原顺城街与崇义街中间的石砌水池打水,然后挑着水走过巷子,一滴滴水珠落在青石板上,留下痕迹。旧时的巷子记录过一段艰苦岁月,承载着过往的记忆。时光划过,如今已难寻那些挑水的日子,青石板路依旧,陈砖旧瓦及斑驳的墙体,让人浮想起曾经的韵味。

几年前走进巷口,见一位配钥匙的人正靠着工具箱打瞌睡。他或许已经习惯做梦了,在斜射过来的阳光下,梦到的或许是神秘的密码,无须动手就可以开启梦幻的大门。长年累月的蹲守,他所要开启的,应是心的锁孔。或许他还梦到他的长辈,他的童年,好奇的眼神,甚至还梦到煤球燃烧的火焰。

挑水巷狭长而幽静,此间的人和物,与巷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走进巷子,就有一种清爽之感。“代写祭文、庚书、申请、诉状、控告、举报、答辩、协议、书信、教案,经营各类五金产品”的牌子端端正正地竖在几间屋前,曾经的画面在眼前浮现:代写庚书的人耐心地询问男方和女方的生辰八字,不紧不慢的样子。20世纪90年代我在昭通读书时,见过一位老人,戴着一副圆溜溜的眼镜,镜框横悬在鼻梁上,写累了,用手推一下镜框,眨眨眼睛,喝一口茶水,把毛笔往墨盒里蘸几下,顺顺笔端,又继续书写。如今,小屋里摆着两张桌子,一位打了领带的、微胖的男人仔细看着纸上的信息,挠头思考。

挑水巷没有了喧嚣和拥挤。原来见到的补鞋摊,如今变成了“修鞋馆”,补鞋补的是脚步的寄托,修鞋则是另一种境界,“补”与“修”,恰好切合时代的变迁。“修鞋馆”一边的“创意空间”,给挑水巷增添了一抹亮色,在这安静的巷子里搞创意设计,灵感一定在,店面上的图画就充满超前、大胆的想象力。一扇雕花的老木门上的飞禽走兽,形态逼真,有鸟儿从天空飞来,动物在花间嬉戏,好想伸手摘下一朵艳丽的花,却又不忍破坏艺术的留存。

巷子里有一块石板,刻着“广东会馆”。会馆的产生与存在与那些到异乡来谋发展的主人息息相关,据说当初的客长只要振臂一呼,各乡会的纠纷与争执就会一扫而光,矿场商旅就多了些和谐少了些争吵,大家就可以坐到戏台边,看熟悉的乡土戏、乡土剧,其乐融融;或者到昭通城有名的几家洞经乐坛去,听一听江南丝竹声,去其他会馆串串台,听几声秦腔,看看川戏,消除一天的疲劳。而今,会馆已人去楼空、人走茶凉了。当我们还在为昭通城众多会馆的消失而惋惜的时候,当会馆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当我们在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时候,我们期待会馆重现,不要让我们在这个有文化的城池里苦苦寻找。

多年前,有一位开古玩店的老人,滔滔不绝地说起“迟家大院”“温家庙”“曾家大院”,以及四川人崔丫头开的“江湖茶室”;还说过去经常有一群年轻人来此喝茶,吹牛谈天。如今,茶香飘远,茶客不见,只有紧闭的木门。还记得老人曾回到店里,翻看着锈迹斑驳的铜器、各个年代的钱币及其他老物件,若有所思。

一个加工皮带轮的店面里,主人正低头操作着机器。我坐在店面门口的凳子上再看挑水巷,阳光映照下的房屋斜出一半影子,一位老人带着孙辈在那里闲游。回头,只见店里的地上堆满了金属碎片,一只白炽灯固定在机器上头。主人说他专门搞农耕机械,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定制和维修。他说客户急着要,要加班了,说话间目光一直未离开皮带轮。看来,主人要夜以继日地忙碌了。

挑水巷的青石板被时光打磨着,发出幽蓝的光泽。青砖、纯木结构、高低错落的房屋从两边排开,又如长藤蔓延,狭窄而幽深,藏着无尽的秘密。

时光悠然流过,挑水巷有风声磨打之迹。许多人和物的故事,或已远走,或以旧物散布于天幕之下。流云带走的是连绵的思绪,在驻足或行走中窥见历史的沉寂与喧嚣。滴水之迹,其为过往,任凭无尽的文字书写,总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许多原本鲜亮的色彩顿然暗淡,许多光滑的墙体却已斑驳脱落。世人走过的脚步,在青石板上踏下的分量,难以用天平的斤两计算。还好,古巷尚存,便有初升的日光照下斜影,并在世人的瞳孔里游走。

作者:鲁庆鸿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