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发布
2023-07-06 14:51区域协同立法,是指为解决跨区域治理难题、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地缘相近的两个以上平行立法主体共同确定立法项目、协同立法程序,着力构建相对统一的制度规范、相对统一的法治环境。这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立法形式,是近年来地方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今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明确赋予“区域协同立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近日,聚焦区域协同立法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记者采访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区域的相关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为推动解决跨区域治理难题提供参考借鉴。
浩浩长江,滔滔嘉陵。站在两江交汇处的重庆朝天门码头极目远眺,滚滚碧波,水清沙白,远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样的美景,离不开川渝两地关于嘉陵江保护协同立法的有力保障。
今年3月,立法法修改,增加规定区域协同立法,明确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或者有关区域内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近年来,积极推进区域协同立法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立法的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少地方通过协同立法,有力推动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难题,促进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好地落地落实。
除了全流域保护的区域协同立法,在解决特定的环保问题上,区域协同立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加强预防性保护和精细化维护。全面摸清文物健康状况,为文物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完善风险防控和预警手段,及时发现、排除风险,减缓文物劣化过程。除了文物本体保护,还要加强周边环境治理。
加强文物科技研究。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强文保单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创新体系。
加强数字化保护工作。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数字化建设,建立文物数字档案,为今后的保护、研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规范数据采集、加工、存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建立资源开放平台,加强数字资源管理和共享共用。
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盘活文物资源,要坚持与时俱进,依托丰富多元的展览展示形式,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让文物可亲可近,焕发新的生命力。
改变办馆理念,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博物馆应把握不同层次观众的个性差异,主动适应观众需求,注重分众传播,做好自己、做出特色。
用好数字科技,加强观众与文物互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让文物灵活地“动”起来,增强趣味性、互动性、观赏性。
用有温度的方式,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深入挖掘文物蕴藏的故事,梳理背后的历史文化,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愿意听的方式讲故事,让文物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同时开拓文物故事传播平台,让文物承载的文化价值得到广泛传播。
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一步提高文物研究阐释能力,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要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继续挖掘好文物自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专业人才和专家从幕后走到台前,积极与社会大众直接交流对话,传播文物价值,引发共鸣共振。要加大历史文化遗产工作研究,不断活化利用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让文物活起来。
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文物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文物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考古论坛等,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起交流,既可以把国外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到国内,又可以通过现场交流和实地走访,让国外专家亲身感受中华文明,更好地向世界展示鲜活、独特的中国形象。
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持续抓好文物战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一步。
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实践锻炼,为文物保护方面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优秀青年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完善文物相关工作者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奖惩机制,鼓励他们积极作为、潜心研究。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支持高校文物相关专业建设,鼓励跨专业招生,让更多优秀青年加入文物工作中。建立健全文物工作者的继续教育体系,让文物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业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和文物工作的需要。
有梯队地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合理规划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师徒相传、大学教育培养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有层次、有梯队的文物战线干部人才队伍,确保文物工作的可持续性。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