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报客户端
2023-07-01 09:356月18日,记者在昭通市举行的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昭通市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和备案2266个,涉及投资超过900亿元;完成昭阳经开区、彝良产业园区、水富经开区、镇雄产业园区、冷水河流域等5个规划环评审查,完成排污许可核发与登记1736家,有效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昭通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盯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全力做好环评审批要素保障。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推动环评审批提质增效。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全面落实环评审批“放管服”要求,严格执行“三集中三到位”,2022年,环评审批实现政务服务好评率、审批事项办结率、审批事项入驻窗口率均达到100%, “三个100%”和环评审批实现全年零投诉、零差评“两个零”。在审批权限上,结合承接能力,遵循“宜放则放”原则,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近75%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市)区,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办事。在审批手续上,全面落实“四减”要求,环评审批申报材料“能减则减”,同步推行“网上审批”“跨省通办”等方式,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审批时限上,积极探索试行相关流程“并行推进”方式,努力争取审批时限“能短尽短”,审批时限提速70%以上,在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中,推动环评审批提质增效。
在推进环评机制创新,服务重大项目落地中,昭通市强化技术指导,分别为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和基层环评审批部门,提供环评审批“定制”、环评文件编制指导和技术支撑协调“三个服务”。“十四五”以来,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到企业现场进行服务指导300余次,协同工信、自然资源、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会商解决环评问题100余次,请求省生态环境厅帮扶指导400余次,线上线下解答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各类环保问题2000余次。在做好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强跟踪调度,建立了昭通市省级重大项目、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规划环评“三个清单”,为项目环评提供“一账式”清单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生态环境厅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已审批和备案42个,豁免环评5个,审批率达47%;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中,已审批和备案29个,豁免环评42个,审批率达71%。
服务“民生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在强化重大项目环评动态管理的同时,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报件齐备的综合交通、供水设施等建设项目的“民生工程”,实施“容缺受理”“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方式。“十四五”以来,审批交通、水利、卫生等民生工程120余个,水富港物流园铁路专用线、鲁巧高速、水青高速、威彝高速、猫鼻子水库、苏木水库等先后获批。
加强环评质量监管,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在做好环评服务保障的同时,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放管并重,印发了《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环评质量监管贯穿审批全过程,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在审批前,认真核查环评编制机构资质,对于违法违规环评机构编制的环评文件,一律不予受理。在审批中,依托“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大数据平台,逐一比对分析项目与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的关系,对触及底线的环评文件一律不予审批;对于发现存在未批先建行为的项目,按程序移交违法线索。在审批后,定期对全市环评文件质量、合法合规性进行抽查复核。“十四五”以来,昭通市共抽查出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12个,对1家环评机构进行失信计分。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科学治污。污染治理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十四五”以来,昭通市对固定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并依法依规开展排污许可核发与登记工作,对已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全面开展质量核查,在审核的过程中及时督促企业整改发现的问题;对新申请的排污许可证做到严把发证质量,并推动排污许可与环评衔接,为精细化的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已完成1736家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核发与登记,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科学精准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