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8-17 09:24◆通讯员 谭平才
在绥江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她们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巾帼不让须眉;她们视群众为亲人,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这条披荆斩棘的扶贫路上,她们留下了一抹抹难忘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串串坚韧的足迹……
“妈妈只有一双手,搬砖就不能抱你,抱你就不能搬砖啊!”
怀孕几个月了,单位上没有人知道,也没请过一天假。她就是中城镇副镇长苟因钱。这个看似腼腆纤弱的她,却是工作上的“女汉子”、“女强人”。
2016年苟因钱怀孕后,她没有搞任何特殊,始终坚守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去年“7·05”暴雨洪灾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前往农业村苟茨林和三溪片区查灾、核灾和组织群众抢险救灾,摸清挂钩帮扶贫困户的灾害损失程度。救灾途中,需要趟过一条六七米宽的河沟。面对滔滔洪水,她没有丝毫胆怯退缩,全然不顾身孕,咬紧牙关,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过河。去年三伏天,正是安全房和户间道建设热火朝天的时间,她顶烈日冒酷暑,天天穿梭在每一户挂钩户家中,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困难,保证建房进度和质量。期间她多次中暑,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在一次下乡途中,镇领导得知她已怀孕5个多月了,叫她今后少下乡,多注意休息。“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苦,自己怎能搞特殊呢?”她平静地说道。
今年5月,全县扶贫工作摸底调查、三评四定、信息录入等繁重复杂的工作接踵而来,苟因钱每天早出晚归,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奔波忙碌在大沙村的家家户户。孩子刚出生几个月,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每天早上出门孩子还没醒来,晚上回家孩子早已睡着了。有时孩子生病发烧也顾不上。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望着熟睡的孩子,苟因钱流着泪说道:“孩子你慢慢长大,妈妈只有一双手,搬砖就不能抱你,抱你就不能搬砖啊!”
“扶贫更要扶志”
罗坪村是绥江县海拔最高的村寨,也是全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示范村,其中最偏远的木瓦沟居住着11户苗族群众。 “住的是烂木房、走的是稀泥路,喝的是浑浊水,过的是苦日子。”这是几年前罗坪村木瓦沟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扶贫挂钩木瓦沟的绥江县民宗局,局领导姜燕武始终把木瓦沟脱贫致富作为单位的主要工作,积极跑项目要资金、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
木瓦沟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是绥江县少数还不能通车的村寨。越野车到罗坪村村口后,换骑摩托车半个小时,再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姜燕武多次进村入户调研,与群众座谈交流,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她带队多次到省市汇报,争取到木瓦沟易迁安置资金80万,少数民族易迁补助资金30万;在产业发展上,争取村级互助发展资金20万,扶持罗坪村华艳草莓专业合作社20万。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13户57人,其中少数民族5户16人,种植规模60余亩,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社员分红45万元,村民务工年收入一两万元,解决劳动用工30多人。
扶贫更要扶志。针对贫困户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姜燕武她们十分注重对贫困户的心理疏导、精神扶贫。该组贫困户杨再碧,一家八口人,上有常年生病的两位老人,下有四个就学的孩子,住的是危房,对于脱贫,她们家显得底气不足。姜燕武经常到她家走访慰问,同她讲扶贫政策,帮助协调孩子就学问题。通过易地搬迁,她家住上了新房,她也到草莓园打零工,每天收入80元,既照顾了年迈的老人,又能挣钱让孩子上学。如今杨再碧脸上笑容多了,对脱贫摘帽的信心也足了。
“自古忠孝两难全”
“闺女,你妈现在已住进重症监护室,要立即做心血管搭桥手术,今天你要赶紧请假到宜宾一医院来!”在扶贫下乡的路上,接到父亲的电话,她呜咽地说,“我知道了。”同事问她怎么了,她使劲地摇头说:“没事,我们赶紧去看看贫困户的情况!”当天,她和同事一道挨家挨户走访完贫困户,晚上在回县城的路上,她才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获悉母亲手术顺利后,她那颗悬在嗓子眼的心才放下。
她就是板栗镇清水村扶贫专干、绥江县工业园区干部郑敏。作为单位派驻村上的扶贫专干,她主动请缨,挂钩清水村任务最艰巨的一组。刚进村的时候,村民们都认为这个从县上来的女干部,无非就是来转一转,做做样子。几个月接触下来,大家对她的印象完全改变。白天她走村串户,与村民一起劳作,帮助解决村民们的困难和需求,指导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晚上她熬夜奋战,整理贫困人口信息,撰写扶贫心得体会,思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措施。谈起她,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点赞,亲切地叫她“郑科长”。
清水村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她时常在思考如何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通过认真调研,结合当地乡情,她引导群众成立魔芋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魔芋种植业,将全村贫困户中不能转移的劳动力纳入到魔芋种植帮扶中,帮助他们实现脱贫。针对贫困户中能转业的劳动力,多方联系入园企业和厂家,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为帮助贫困户建房,她不遗余力。时常以自己的名义给贫困户担保赊建材,安排车辆运输材料,在车辆紧张的情况下,她动用家里所有关系,组织车辆为贫困户运输建材,甚至还把给儿子准备的学费借给建房示范户做风格风貌。家属常调侃她,你就像是自家修房子一样,累不累哦!她却笑着回答,我累,但我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