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6-26 09:57“老人家要多晒晒太阳、散散步,不要一天都待在家里。”
“要照看好小孩,过马路一定要牵着孩子的手。”
“有什么困难直接来找我,不要怕麻烦。”
……
每当听到这些熟悉的话语,大家都知道楼栋长们在巡查了。听到他们亲切的嘱咐,大家心里暖暖的。
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承接了昭通市5个县的搬迁群众9100户3.9万人。在安置区社区服务管理中,鲁甸县砚池街道党工委实行“街道、社区、片区、楼栋、住户”五级网格化分级管理,全面落实日随访、周跟踪、月监测,精准落实帮扶关爱措施,以网格化推进社区服务优质化。
卯家湾安置区。
“从山区搬到城区生活,小区环境好,配套设施齐全,尤其是社区干部的各种服务很暖心。”说起搬迁后的新生活,来自巧家县小河镇的搬迁群众刘金才老人满脸笑意地说,“乘电梯、修水管、办社保,不管大事小事,社区干部都会帮助我。”
雨露社区工作人员熊煜介绍,安置区建立了“红绿灯”管理服务体系,对居民进行分类、分级、分策的标签化识别管理,对生产生活有保障的11938名群众“亮绿灯”,对生产生活基本有保障需要适当帮扶的50名群众及其家庭“亮黄灯”,对生产生活有困难需要重点帮扶甚至兜底保障的363名群众及其家庭“亮红灯”。针对“黄灯”与“红灯”群体,因人因户施策,全面实行“双楼栋长制”,开展“双包保、日随访”服务管控,落实基本生活物资、基本生活照料、就医需求、就学需求和日常安全的“五保障”关爱机制,确保群众生活正常有序。
香葱基地采收忙。
走进安置区旁边的扶贫车间,近20幢标准化工业厂房映入记者眼帘,厂区内机器轰鸣,涵盖电子、服饰、食品和医疗器械类数十家企业,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安置区周边建起了香葱基地、食用菌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给不习惯进厂务工的搬迁群众量身定制了就业岗位,让想种地的群众有地种。针对搬迁老人,安置区还引进了藤编厂和核桃加工厂,老人们做藤编、敲核桃,既打发了日子,又能多少赚些钱。
栽葱、拔葱、捆葱、搬运……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与远处的村庄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振兴图景,香葱种植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香葱种植基地。
“早上吃了早点就来,香葱长势好,一天能拔100多斤,按照每市斤0.75元计算,一天挣七八十元没问题。”52岁的当地村民马玉宽边拔葱边说,自从香葱基地建在家门口后,忙完家里的农活就来基地务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为家里增加近3万元收入,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从“安居”到“乐业”持续升级幸福,“不是建一个安置区,而是建一座新城”,这是卯家湾安置区的定位。
昭通日报记者莫娟 图片来源于昭通日报图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