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聚焦“六大战略”|龙海社区:依托产业建设幸福埂子

 2023-06-14 15: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记者从彝良县小草坝境内彝牛二级路分路进入龙海地界后,沿着茂密的方竹林间的硬化路,翻过2道山沟3道山脊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位于缓坡之间的美丽村落映入眼帘。红瓦、白墙、灰线条的川南民居错落分布于方竹林间,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户间路犹如人之血管般连接着每家每户……

这里,便是彝良县龙海镇龙海社区埂子自然村。

埂子自然村包括埂子、河坝、岩角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7户666人,位于刀削般的粉壁岩之下,是龙海镇川南民居风格保存最好的自然村。

埂子自然村全景。

埂子自然村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9.8℃,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长期多雾,是优质竹笋、天麻的极佳生产地之一。

2022年7月,龙海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美丽村庄创建“442”的工作要求,确定将埂子自然村纳入美丽村庄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包括川南民居改造、生态宜居户间道路硬化、休闲观光及采笋道建设、村民议事场所改造、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等,总投资458.8万元。

建机制 服务职能在一线体现

在埂子的提质改造过程中,龙海镇按照“党建引领、政府统筹、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项目建设更符合要求,切合村民意愿。

项目确定后,龙海镇党委政府及时制定方案,采取建立“三个工作组”、建立“三项机制”、制定“三张清单”、践行“三个一”工作法的“四个三”工作法,把服务落实在一线,把问题解决在现场,群众的参与度、主人翁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

“建设中,我们组建了党政同责领导小组、一线推动工作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组,全面理顺机制,细化任务分工。三个工作组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切实发挥了较大作用,引导群众自主设计、参与施工,示范点建设取得了实效。”龙海镇党委书记马俊介绍道。

为了让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领导小组制定“三张清单”。根据项目推进情况,适时明确各工作组的责任,形成任务清单;根据每天的工作进展情况,收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聚焦问题,逐项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形成责任清单;根据“三个清单”,党委、政府坚持定期调度,适时督促办结、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让党委、政府的服务工作更贴近实际,工作组还践行“三个一”工作法。坚持“一天一见面,三天一研判,一周一总结”的工作方式,高质高效推动项目。在示范点创建过程中,一线推动工作组有效组织、宣传发动群众,镇村干部、乡贤能人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从“政府干、群众看”到“政府领着干、群众乐参与”的转变。

为了让项目实施得到群众认可,龙海镇党委政府选择一户农户的房屋为样本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改造完后,群众认可后,按样本进行改造,形成了群众满意度、幸福感都得到提升的良好氛围。

工作中,龙海镇党委政府建立“三项机制”。建立党建引领机制,坚持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制定方案措施,筑牢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在示范点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中,没有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由镇村干部会同乡贤能人、村民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共同谋划、自主设计。龙海镇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创建标准,把群众期盼和美丽村庄的建设要求结合起来,让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建立群众自主管理机制,制定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将操家理务、文明持家、尊老爱幼等情况纳入“一月一评比”,进行张榜公布,选取最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乡贤能人、退休干部组建乡贤理事会,把乡贤能人选聘为民间人民调解员,负责村组内部矛盾纠纷化解,主动排查化解内部不稳定因素,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集民智 “四美村庄”在埂子呈现

在埂子,有一条别具一格的国家安全法治小道,小道两旁刚种植下去的山茶花、桂花、樱花等正在舒根生长,播种下去的格桑花、百合花等花卉种子已萌芽。这些绿化树、花卉种子是村民们自愿捐款购买来种植下去的。小道两旁安装有统一规范制作的国家安全法治宣传内容的宣传台。

4月14日,昭通市国家安全局到埂子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普法宣传活动。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昭通市国家安全局将埂子作为市级国家安全示范点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村庄增添了更多的发展内涵。

走进埂子,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植有刺老包、香椿等,菜园内各种蔬菜长势良好。

在项目推进中,龙海镇坚持在产业发展上破难题,在生态宜居上下功夫,在乡风文明上出实招,在村民自治上寻良方,在促农增收上想办法,因地制宜将埂子自然村打造为形态美、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丽村庄示范样板。

为切实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将村容村貌保护建设意识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民心,坚持科学规划、村民自主设计,按照红瓦、白墙、灰线条、板栗色门窗的打造标准,统一改造民房147户,硬化生态宜居户间路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90盏。建设花园、菜园、竹园的“三园”绿化带,提升了村庄宜居品质,塑造良好生态的美丽村庄。

紧紧围绕“一档村庄八条标准”,着力打造有新村、有新貌,既宜居也宜业的生态美村庄。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建设卫生公厕1座、垃圾焚烧池4座,积极动员村民做到“垃圾不出户”,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坚持因地制宜,聚焦竹子、天麻等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种植竹子10000余亩、天麻200余亩、魔芋100余亩,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打造“水电工”劳务品牌,稳步推进务工就业,通过小企业带包工头、包工头带工人的模式,充分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埂子自然村共有劳动力300人,其中外出务工110人,其中80余人组成一个队伍长期在外从事水电工行业。

立足埂子自然村走出去的公职人员多的实际,从统计在外工作公职人员3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人已退休,科级领导干部1人,教师28人)、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生12人中,选取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乡贤能人、退休干部组建乡贤理事会,发挥乡贤人士在乡村治理的“桥梁”、乡村发展的“智库”、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从而化民风树新风,变他律为自律;调整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动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群众在持续增收的同时,减少办事宴请、人情往来等不必要的支出。积极探索“优秀党员+乡贤+退休干部”调解模式,坚持法治与人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民调解队伍的作用,倾听诉求、宣传法律、讲解政策,通过随时调、反复调,解民忧、化民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期,营造出风清气正新风尚。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抓教育,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晨晖中,位于粉壁山下的埂子自然村,在徐徐的清风中,竹子摇曳、婀娜多姿,干净整洁的村庄中,勤劳的村民正在收获幸福,一幅集生态、产业、乡风文明、法治村庄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慢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