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3-06-09 21:18投产发电的白鹤滩水电站 江文耀 摄
半月谈记者 李 银 伍晓阳 林碧锋
“汉武帝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进入新时代,云南迈上奋力赶超、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轨道。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全国排名从第24位升至第18位,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作为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锚定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施“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接续推进优势产业强起来、基础设施通起来、人民生活好起来,奋力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优势产业强起来
滇川交界金沙江上,大国重器白鹤起舞。
2022年12月,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这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对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发电、水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白鹤滩水电站创造单机容量、地下洞室群规模等六项世界第一,见证我国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该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约75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可替代标准煤约1968万吨。
白鹤滩是世界水电新标杆、中国水电新名片,也是云南绿色能源崛起的代表。据云南省能源局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云南发电装机容量达11509.4万千瓦,其中水电和新能源占比超过85%。自2019年以来,能源产业成为云南第一支柱产业。
云南省能源局局长卢文祥说:“能源产业的跨越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与产业格局深刻变革,开创全省经济多轮驱动的新局面,支撑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突破。”
发挥能源优势,云南加快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近年来,魏桥创业集团、宁德时代等各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滇布局。
工业强动力,文旅展魅力。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云南旅游迎来“报复性增长”,网友感叹“半个中国的人都在云南”。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介绍,今年“五一”假期,云南文旅市场延续春节以来持续向好的态势。全省共接待游客35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6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都超过一倍。
云南省文旅厅副厅长杨德聪介绍,近年来,云南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不合理低价游”等旅游乱象得到有效遏制,“30天无理由退货”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和云南旅游新品牌,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等深入发展。
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云南几乎囊括各种气候类型,造就了气候、光照、水源、物种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谋划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实现资源大省向农业大省的转变,朝着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2022年,云南鲜切花产量180亿枝,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茶叶产量53.3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380亿元……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国林表示,云南绿色有机农产品极大丰富了全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饮云茶、赏云花、喝云咖”逐渐成为新生代消费潮流。
2022年,云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产业革命、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954.2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名顾客在昆明斗南花市购买鲜花 陈欣波 摄
基础设施通起来
“五一”假期,来自广西民族大学的大四学生伍思科实现一个心愿——坐火车去老挝旅行。他从南宁乘坐高铁到昆明,再换乘中老铁路D887次列车,一路向南直达万象。得益于中老铁路开通跨境客运,两国跨境游的“双向奔赴”照进现实。
这是云南基础设施内联外通的生动见证。
云南自古行路难。前些年,我国铁路网络已密如蛛网,但在横断山区边缘“戛然而止”,使得横断山区成为我国少有的人口较为稠密却没有铁路覆盖的地区。
2015年,云南下决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启动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力图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十三五”期间,云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约1.8万亿元,投资规模力度空前。
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通江达海连世界”,云南交通条件实现历史性跨越。目前,云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农村公路超过27万公里,均居全国第二位。铁路运营里程4981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212公里,全省16个州市有一半通了高铁。民用机场数量达15个,居全国前列。
云南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但长期受工程性缺水之苦。近年来,云南加快实施“兴水润滇”工程,2012年到2022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过6300亿元,全省“河湖连通、西水东调、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立体性、综合型、多功能供水安全骨干网络正在全面铺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五一”假期,滇中引水工程楚雄一标段,中铁八局项目部9个作业面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65名管理人员和639名工人坚守一线施工忙。保持“一刻也不能停、一天也误不起”的状态,建设者们鼓足干劲,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滇中引水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引水调水工程。其输水总干渠长664公里,从玉龙县石鼓镇的金沙江取水,途经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设计年引水量34亿立方米,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建成后可惠及沿线上千万人,从根本上解决滇中严重缺水问题。
近年来,云南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也加快建设。在云南最偏远的贡山县独龙江乡,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近期新建3个充电桩。在当地工作的杨时平是全乡第一个买新能源车的人,原来在家用插座充电要一个晚上才能充满,现在用充电桩1个小时就够了。他说:“如果没有充电桩,游客肯定不敢开新能源车来独龙江。”
人民生活好起来
初夏的乌蒙山区,阳光和煦,鲜花盛开。
吴学纲站在田埂边上检查蜂箱。看着槽框上爬满蜜蜂,蜂房里灌满蜂蜜,他的脸上漾起笑容。吴学纲所在的昭通市镇雄县有56万脱贫人口,是我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县。
在政府引导下,曾经务农谋生的吴学纲投身养蜂产业。“今年收成不错,6000多箱蜜蜂估计能产35吨蜂蜜。”吴学纲说,他的蜂蜜远销北上广等大城市,他还把蜜蜂养殖的经验和技术教给村民,带动更多群众过上“甜蜜”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南百万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749元提高到2022年的14027元,实现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胜利脱贫后,云南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云南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收入。2012年至2022年,云南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0万人。今年截至3月,云南1553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今年春节后,镇雄县泼机镇李官营村村民邓声凤和丈夫宋大伍乘坐“务工专列”,到浙江台州一家户外旅游用品企业工作。邓声凤说:“我们两口子工资加起来每个月将近9000块,比起在家里盘庄稼嘛,打工收入还是高多了。”
“烂尾楼”曾经是民生痛点。近年来,云南成立省级协调机制,实行“一楼盘一方案”,合力推进化解“烂尾楼”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334个存量烂尾楼项目均已盘活,其中201个项目已经交楼,让数十万群众圆了“安居梦”。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兜住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边疆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