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12-15 09:48◆通讯员 罗洪
没有产业的支撑,群众脱贫就没有力量,脱贫攻坚也难以获得突破。然而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又成为摆在产业脱贫道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绥江县板栗镇在产业脱贫工作中,抓住“能人带动”这个关键点,走“合作社+贫困户”的路子,采取“两大两小,一来一去”的新模式进行循环养鸡,有效破解了农村脱贫产业小、散、乱的局面。
在板栗村16组,贫困户杨春燕两个月前加入了群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从合作社免费领回了50多只鸡苗,镇上每只鸡苗补助10元,合作社负责养殖技术培训,杨春燕负责粮食饲料。如今这批鸡苗平均体重已有一斤,再过三个月就可以出栏了。杨春燕说,合作社有固定的外销渠道,出栏时只需要把销售数量报给合作社,合作社就会统一安排销售,卖出多少只鸡,再领回多少只小鸡,如此循环往复,她家一直能保持大约一百只鸡。
“每只鸡可以赚三四十块钱,我们这农村养一百只就差不多了,一年就出得了两批左右,一年下来纯的收得到六千块钱左右。”杨春燕说,六千块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农村脱贫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在板栗村,像杨春燕一样免费从合作社领鸡苗、再由合作社指导养殖、最后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的社员共有14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26户451人。因为这种新型合作模式既能节省下鸡苗钱,又能保障养殖技术,还能保障销售,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群众东家养100只,西家养80只,凑起来,短短一年竟然达到了2.7万只。
群众轻松了,充当“大户带动”角色的合作社负责人杨群却更累了。杨群从2013年开始探索土鸡散养产业,一路走来摸爬滚打,如今已集中饲养了18000只土鸡,鸡苗培育、饲料采购、疾病防治、销售渠道,哪一个环节都不轻松。周边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以后,他不仅要操心自家的事情,每一户贫困户的事情都压在了他肩上。杨群为什么没有“各人自扫门前雪”,却管起了“他人的瓦上霜”呢?杨群坦言,其实,他也是受益者。
“借用群众的力量扩大规模,养鸡必须做大了才保证得了买家,来拉一次就是几千只,甚至上万只,靠我自己的实力,根本就达不到那个规模,不能保证订单,买家就会流失。”杨群说,要是没有群众参加进来,他的销路就更难了。
贫困户节省了鸡苗,免除了后顾之忧;大户则借助贫困户的力量迅速扩大养殖规模,保障了稳定的销售订单供应。互利互惠,合作双赢,板栗镇大规模养鸡也因此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