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在云南】国际茶日:“遗”样喝一点儿

 2023-05-22 09:10  来源:云南网

茶叶被称为“影响世界的东方树叶”,随着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全世界,茶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无酒精饮料,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喜欢喝茶。

 

 

千百年来

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张

制茶工艺的炉火纯青以及茶俗的源远流长

在云岭大地这块热土上

出现了很多壮观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探个究竟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景迈山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显著的保护利用成效,造就了千年万亩古茶林“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特质。苏锟 摄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坐落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东南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

当地居民正在为茶树枝干“洗澡”。资料图

据《布朗族言志》记载,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距今已有1840多年历史。

生长在古茶树上“螃蟹脚”。资料图

景迈山世居民族傣族、布朗族在景迈山原始森林中发现野生茶树,通过人工驯化、栽培,经过漫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和发展,延续“林下茶种植方式”,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人养茶”的“林茶共生、人地共荣”景观格局。

(温馨提示:横屏观看云雾间的茶山↓)

2021年,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11927.85公顷,包括5片古茶林、3片分隔防护林和9个传统村落。

 

 

 

临沧:滇红制作技艺

滇红,即“云南红茶”。1938年,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在临沧市凤庆县以“大叶种”为原料成功试制工夫红茶,从此,可与印、斯红茶媲美的世界一流滇红茶诞生了。

云南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铜像。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工夫红茶的工艺流程分为初制精制:

初制:采摘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干燥一毛茶一检验一称量一入库。

精制:毛茶—毛茶拼配付制一筛分一风选一拣剔一检验一成品拼配一匀堆一补火一称量一包装一检验一入库。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昆明,滇红特级工夫茶作为国礼赠予女王陛下。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冲泡出来的滇红茶犹如琼浆玉液般色泽透亮。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22年,滇红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大理: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下关沱茶属云南传统茶叶制品中的紧压茶,因创制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故名下关沱茶。

下关沱茶制作过程。资料图

其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明谢肇所著的《滇略》一书中就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

下关沱茶制作过程。资料图

下关沱茶的制作工艺多为手工操作,分原料配制、筛分、拣剔、称茶和蒸茶、揉捻、压制成型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流程。

称茶。资料图

揉茶。资料图

压茶。资料图

浓缩了数百年来云南民族制作紧茶传统工艺的精华,下关沱茶在加工中,采取“细茶精制,粗茶细制,精提净取”的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

2022年,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普洱:贡茶制作技艺

 

 
 
 
 

普洱贡茶的历史留存已久,清朝皇宫专设普洱茶“贡茶案册”,并作为皇家档案留存。在古代,贡茶是在普洱府所在地——宁洱的贡茶厂通过“五选八弃”制作而成的。

道光三年普洱茶采摘执照。白佳 摄

随着无数代人的实践,其制作工艺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四个程序。

祭祀茶神。资料图

原料采选。宁洱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贡茶制作中“杀青”。谭建国 摄

贡茶制作中“揉”。谭建国 摄

贡茶制作中“蒸”。白马辛荣 摄

2022年,宁洱县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双版纳:大益茶制作技艺

 

 

83年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勐海茶厂成为了中国境内最早实现机械化制茶的茶叶企业。

大益集团自有茶园布朗山基地。资料图

发酵是“大益茶制作技艺”的核心工艺之一。1973年,经过多次实验,第二代发酵技术暨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在勐海茶厂研制成功,开启了普洱茶熟茶制作的先河。

大益集团的生产车间。资料图

静电除杂技术的应用,也让勐海茶厂工艺设备的除杂能力实现飞跃。

茶厂工人在“揉”茶叶。资料图

   2016年3月,茶厂成功创制“微生物制茶法”。

大益集团茶叶生产车间的茶叶制作。资料图

2022年,普洱茶(大益茶)制作技艺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德宏:德昂族酸茶

 

勤劳善良的德昂族居民在古茶树下。桂金再 摄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传统技艺。

首先将新鲜茶叶均匀地洒在木桶里,放火上蒸二十分钟左右。董有湘 摄

蒸好后,取出茶叶铺在簸箕上打散,让茶叶充分冷却。董有湘 摄

把晾晒好的茶叶揉搓成团,装进竹筒里,一层层压实。董有湘 摄

茶叶填满后,用新鲜芭蕉封口,并挖坑深埋三十到五十天不等,让其自由发酵。资料图

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在石臼中舂烂。资料图

揉成小团压成饼,曝晒两天后剪成小块再晒五天得到成品。资料图

德昂族是云南西南部跨中缅边境而居的少数民族,种茶、饮茶和用茶习俗历史悠久丰富,被誉为“古老的茶农”。

德昂族村民围坐一团,共饮酸茶。董有湘 摄

德昂族的“酸茶”,又称湿茶,是采摘当地三台山大叶种新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古法纯手工制作,茶味酸涩,苦后回甘,茶色金黄透亮,有独特的酸奶酪的香味。

除了用新鲜竹筒,酸茶还可以用陶罐、铜罐来煮,口感不一,具有天然的苔味、岩味,带有特殊的微酸和回甘,层次感很强。

2022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大理: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民间礼宾待客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茶俗,主要以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区域内白族聚居的乡村为核心传承传播区。三道茶里“一苦,二甜,三回味”蕴含极其深厚的人生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白族三道茶”近期亮相央视一套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资料图

第一道“苦茶”的冲泡方法是先将水烧开,再把沱茶放入一只小砂罐上烘烤,烘烤时需不停的转动砂罐,让茶叶在砂罐内翻滚,均匀受热,待茶叶变成黄色,香气弥漫时注入沸水。

“白族三道茶”近期亮相央视一套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资料图

第二道“甜茶”是在“苦茶”的置茶、煮茶、烤茶的基础上加入大理特产乳扇片,核桃仁、芝麻、红糖等配料。

“白族三道茶”第二道工序里的烤乳扇。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第三道“回味茶”,就是将“甜茶”的配料换成了肉桂末、花椒、生姜、蜂蜜等。此茶可谓是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其味甜中带辣,回甘无穷。

“白族三道茶”最后一道“回味茶”。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2022年,白族三道茶茶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里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就将茶的功效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中国的历史相伴而生,而早在商周时期,茶就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茶为市”“仰食茶山”的论述就是对云南茶叶贸易活跃的最好论证。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