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 | 蒲光祥:“再生”梦想 潜力无限

 2023-05-13 09: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30年,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却是漫长曲折的。30年的奋斗征途,蒲光祥从白手起家到民营企业的佼佼者,流过的汗、吃过的苦、付出的心血,他不曾忘记……

笔者走进永善县茂林镇甘杉村,一个现代化的工厂矗立在谭家营,几辆大货车在门前排队装卸材料,3条现代化生产线上的工人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有序运作,一幅忙碌和谐的画面呈现眼前。蒲光祥正带着一帮技术人员,对从城乡生活垃圾中分选出来的可再生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对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进行再生研发。在短短两年里公司顺利通过绿色再生塑料产销监管链体系认证,成为昭通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民营企业“领头雁”,永善县首家高新技术企业,书写了他的传奇人生。

外出打工:10年成就村“首富”

谈起人生,蒲光祥风趣地用“放过羊、上讲堂、进砖厂、修楼房、当木匠、办工厂、销冠王、医院坊、创金祥、去芷江、回永善、馈家乡”36个字概括了30年的创业经历。

拨动岁月的指针,时光倒回20世纪70年代,黑白电视还未进入农村家庭。在永善县农村有一部分家庭的孩子还食不果腹。

蒲光祥的老家在永善县务基镇捏池村雨淋二组,年幼时家境贫寒。1989年,刚上完初一的蒲光祥,脚上还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上学,只好在家放羊,而后在村里的小学代课。那时蒲光祥在床头放了一本《新华字典》,一边学一边教,每月领到36元的工资和5元的班主任津贴。1994年,为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蒲光祥与同乡到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打工,随后,他又转到广东一砖厂务工。

后来,在永善老乡的帮助下,薄光祥又到东莞一工地上班。但在工地上,年仅22岁的蒲光祥不被看好,都认为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不信任他,只能做苦力活。后来,有一个老乡说某个工地第二天急需30人刷泥墙,蒲光祥当晚立即组织,次日天不见亮就到达工地施工,下午老板验收时非常满意。见识了蒲光祥带领的云南小工队团结、实干,之后老板主动找到蒲光祥,以每立方米7元的价格给予他10%提成,聘他帮助管理工地,让他每天收入200余元,工作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挣上万元,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可观了。

老板们越来越信任他,随着蒲光祥承接的工程越来越多,平均每天都会带着六七十名工人干活,成了名副其实的“包工头”。蒲光祥已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管理经验。2001年,蒲光祥换了摩托车,买了货车,每天来回奔走在工地上。2003年,蒲光祥终于积累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300余万元)。回家过春节时,他带上父母、岳父母乘坐飞机到广东旅游,成为村里的“首富”、第一个购买29英寸彩色电视机的人。

2005年,蒲光祥转战云南昆明,仍然干着建筑工地。2009年,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基础工程启动。当他看到电站宏大的建设规模时,震惊了,这让蒲光祥大开眼界,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见识,他心底里的创业梦想彻底被激活了。那时候,资源再生废旧利用刚刚起步,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他,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上千万吨包装物、水泥袋以及废塑料,焚烧、填埋太可惜了,蒲光祥萌生了把它们做成产品,变成钱、变废为宝的念头,于是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

2010年,27岁的蒲光祥经过市场调查后,快速返回家乡,成立了永善县原生源废旧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迅速做大,2012年,被评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公司倒闭:吃尽债务苦头

2014年9月30日,是蒲光祥终生难忘的日子。

由于第一次创业缺乏经验,日常管理漏洞百出,公司从盈利260万至亏欠100万元, 因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不得不宣布停产倒闭。一夜之间,蒲光祥回到了零。

“每天只有6元,只能吃萝卜、白菜。”那段时间蒲光祥只能躲在车里,晚上被蚊虫叮咬,艰难度日。“最无法忍受的困难不是经济拮据,而是精神崩溃到极致,连活下来的勇气都没有。”他回忆说。

一次,由于精神恍惚,蒲光祥开车一不小心剐蹭到一位熟人的小轿车,但对方却说:“不用担心,是小事不用赔偿。”看到蒲光祥落魄的样子并鼓励他:“以前的你不是这样子的,大不了从头来过,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一句话让他重新找回了斗志。

经过两周的心态调整,蒲光祥逐渐放下心中包袱,向远在大关县创业的同学李杰借来路费,在昆明人才市场交了200元的劳务中介报名费,成功找到一份从昆明跑文山的货运工作,每天20时许出发,第二天中午返回,上了9天班后,善于观察的老板发现蒲光祥能力强、口才好,便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给他,介绍他到云南车仆商贸有限公司担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片区销售经理,负责销售机油,蒲光祥没令老板失望,破天荒地创造了一天之内成交两笔大单、送出两辆汽车的好成绩,成为了当月公司销售冠军。

心怀感恩:在逆境中超越

在蒲光祥困难的时候,是李杰一直帮助他,而李杰在大关、鲁甸两县开办民营医院,由于管理问题,步入同当年蒲光祥一样的困境,两个医院年收入不到20万元,还不够发员工工资。

2016年,李杰在电话里向蒲光祥求助,他二话没说,立马起身回到鲁甸县,全力与李杰一起共渡难关。

蒲光祥从办公室做起,学习电脑、联系业务,把每一项工作都当自己的事来做。在鲁甸县恒康医院推出感动式服务,派出专门人员免费为农村患者代办医保信息更正、出具证明等业务;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取药;和患者一起过生日、送祝福,医院院长和科室主任全员参与,让患者愉快治病。就这样病人口口相传、无形中为医院代言,医院很快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令蒲光祥难忘的是,2017年母亲节,医院为鲁甸县火德红镇一名70岁的老太太过生日,在拨通老人女儿的电话时,女儿感动得泪流满面,第二天一大早从昆明购买60双布鞋,送到医院医护人员手中表示感谢。

2017年5月,蒲光祥了解到鲁甸县江底镇坡脚村一组一个12岁的小孩,因父母患有精神疾病,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小孩摔伤脊椎骨和腿脚骨头一年多,无钱医治导致病情恶化、肌肉萎缩。蒲光祥主动将孩子接到医院治疗,组织医院职工捐款,协调医院帮助解决了10万元医疗费用,还募集资金买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他家里。

创业至今,蒲光祥铭记住那些帮助过他的人,那些养育他的父老乡亲,所以帮助人从不吝啬,他总是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

节能降耗:科技引领潮流

2018年,李杰的医院摆脱困境恢复正常运营后,蒲光祥也在鲁甸县注册成立昭通市金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开展塑料回收,开启了第二次再生资源利用创业之路。

落叶总要归根的,回家创业是蒲光祥一生的夙愿。说来也巧,在一次座谈会上,蒲光祥从永善籍全国人大代表谭德才处了解到家乡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免税政策,心中萌发了搬迁公司返乡创业的念头。

永善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辖区面积2778平方公里,东西横距46.6千米,南北纵距121.2千米,全县辖2街道办事处7镇7乡143个村(社区)2851个村民小组,2022年户籍人口46.2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让农村仍然伴随许多不文明习惯,解决乡村生活垃圾迫在眉睫。

经过反复考量后,2019年12月27日,蒲光祥决定将公司搬迁到永善县,8个部门联合帮助其办理了落户手续,投入1700余万元,建设年产12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生产线3条,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塑料制品制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销售、环保咨询服务。

蒲光祥在车间操作叉车。

2020年4月,公司协议投资2450万元,正式迁到茂林镇谭家营,2020年8月,第一条生产线投入试生产运行,当年实现360万元的产值。接着,第二、三条生产线投入生产,满负荷生产年可消除15000吨白色垃圾,年减少36000吨石油消耗。目前,公司已建立原料回收服务网点23个,解决96人就业。

如何试点、利用、扩面是公司搬迁后面临的三大难题。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重点难点在末端,核心在技术上突破,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蒲光祥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战略支撑,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和科技人员培训制度,鼓励公司职员利用硬件设备自主研发,组织科技人员展开攻关,努力降低乡(镇、街道)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再生塑料颗粒及塑料制品生产成本,制定技术规范、规程,掌握关键技术参数,破解了污染废弃塑料回收利用难题。

公司以节能降耗为抓手,定期举办节能培训会,强化高耗能设备的管理维护,从一点一滴抓起,提倡员工携手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点资源,杜绝浪费。公司与云南工商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研发管理体系,组织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改,新增废气处理系统,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排放,新增废水处理系统,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通过改善能源使用效率、促进低碳生产,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废弃资源回收处理、再生塑料颗粒生产关键技术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勇于开拓:树起行业新标杆

再生资源回收是一个“时尚”行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有重要的意义。

公司牢固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注重品牌保护,注册“云昭金祥”商标6个类别,2021年,公司通过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纳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22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完成国家商务部备案。

蒲光祥(左二)在上海考察学习塑料分选新技术。

公司在发展的进程中,特别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注重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加工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优质水平,城乡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研发取得新突破。公司以“3ISO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为基础,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及产品生产机制,统筹推进目标计划、安全管理、员工健康、环境污染、消防等工作,逐步融入现代PDCA循环管理体系,实现订单指标、出入库记录、维护检修、安全生产、消防、风险源点识别、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等管理目标制度化。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蒲光祥带着《乡镇生活垃圾超低温热裂解处理解决方案》和“变废为宝、天下无废”的环保理念参加竞赛,获得了第三届、第四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东西部扶贫、生态文化赛道冠军。2021年9月,公司“再生塑料的标准化生产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四川省和重庆市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西部总决赛优秀奖。此举,不仅让蒲光祥赢得专家的认可,更赢回了他与生俱来的自信。

公司先后获得中国质量信用AAA级企业、质量服务信誉AAA级诚信企业、全国“重质量守信用”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AAA级优秀诚信供应商、AAA级信用企业等资质认定证书。2022年,11月获得“碳中和承诺示范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12月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绿色再生塑料产销监管链体系认证,填补了永善县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空白。

管理兜底,回报桑梓。为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蒲光祥组织开展城乡对生活垃圾分类研究,在莲峰镇、茂林镇推行“两分七类法”试点,对从生活垃圾中分选出来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兜底回收,培训村、组干部和保洁员3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难题。

公司还积极参与“东西部携手、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捐赠价值298万元的生活垃圾处理设备1套、垃圾处理站2个,解决茂林、伍寨两个乡(镇)2万余人的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同时,蒲光祥带领公司团队加入昭通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展开公益行动,展现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如今,昭通市金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志着其知识产权管理已贯穿研发、市场、项目等企业全流程,并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为了再生资源利用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与云南简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鲲之大科技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与全市210家医疗机构签订无污染输液瓶(袋)回收处置协议。

全面推行“碳达峰、碳中和、节能降碳、提高能效”,遏制“两高一低”,注重能效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以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蒲光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分拣、报废汽车拆解、塑料制品回收利用,规范处置全市辖区内医疗机构输液瓶(袋)的回收及生活垃圾分类,定点定向、闭环管理。

“以心灵之美净化生活环境,用科学之法实现资源再生。用爱心点亮情怀,做改善环境的使者,让家园更加美丽。”成功之后,蒲光祥将目光看得更远更高,把目标锁定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上,利用3—5年将公司打造成一个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工业边角料综合利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梯次利用于一体的再生资源产业园,5年内争取申报通过云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人生梦想。

“我希望有千千万万个像‘金祥’这样的民营实体经济,希望上级部门多关心、支持,扶持壮大民营企业。只有实体经济足够宏大,在世界的金融风险浪潮中,中国制造才能走得更远更好,中国的力量才更蓬勃。”采访结束时,蒲光祥说。

通讯员:田 明/文 李长孝/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