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和我的村庄系列报道⑦丨云中苗寨,一杯咖啡成就一名CEO

 2023-05-07 12: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年5月,乡村CEO导师曾艳组队到昆明开展实训,在昆明市晋宁区二街镇鲁黑村实训间隙,曾艳为学员点了咖啡。

朱云慧说“:不知好喝不好喝,我不要了。”

曾艳说“:云慧,你要尝试这些新鲜事物。”

对话的两人中,曾艳是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后,朱云慧是云南昭通大山深处仅初中学历的苗族青年。

一年过后,朱云慧喝下的咖啡,变成她人生的一次视野拓展和认知转变。

2021年11月,朱云慧被推荐参与由中国农业大学和腾讯公司发起的乡村CEO培养计划。第一次听到乡村CEO这个词汇,朱云慧如堕五里雾中。

2022年1月,朱云慧到深圳参加乡村CEO培训,其他学员的学历及背景给了她无形的压力,她一度惶恐无助。

2022年7月,乡村CEO计划在杭州进行第二期培训,组织方要求学员表演节目,已经喝过“咖啡”的朱云慧带着导师和学员跳起苗族圈圈舞,这一场景被在场人员用手机记录下来。

“苗族文化受人喜欢,云中苗寨一定比其他地方做得好。”从拒绝到渴望,从怀疑到相信,朱云慧的自信瞬间迸发。

大苗寨正在发生改变。

朱云慧夫妇靠外出打工修建起来的房舍变成了餐厅和民宿,隐藏在滇东北高原深处的大苗寨变成了云中苗寨,苗族村民变成了产业股民。

2023年5月1日,云中苗寨游人如织,朱云慧在餐厅和民宿来回忙碌“。一个刚摆脱贫困的地方,需要更多人来经营。”朱云慧说。

朱云慧的选择

三年前,朱云慧在江苏省常州市的一家纺织厂上班,每月能挣6000多元。丈夫王贵林则从事电梯安装工作,全国各地到处跑。因为要照顾家里的孩子,夫妻俩轮流外出打工,一家人只有春节才能团聚几天。两口子一年辛苦下来,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大苗寨留给朱云慧的印象并不好。脱贫攻坚之前,寨子里人畜混居,二楼住人,一楼养畜。村里只有泥巴路,一到雨天,稀泥烂路,连小孩都得成天穿雨鞋。在村子里行走,一不小心就会摔跟头。每到夏天,道路上到处都是牲畜的排泄物,寨子里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所以,朱云慧喜欢走出去。寨子里的很多年轻人,和朱云慧有类似的想法。

但是,两年前,朱云慧和她的丈夫决定不再出去务工了。

一次难得的机遇改变了朱云慧的想法。

2021年7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李小云教授团队到大苗寨调研。专家们发现,大苗寨海拔1800米左右,位于昭阳区与彝良县城的中间,距昭通城32公里,距彝良县城36公里,二级路已修到家门口,彝良至昭通的县级公路也刚好经过这里,交通便捷。大苗寨资源得天独厚,上面有高山草场,中间有森林覆盖,下面是红砖堆砌的苗寨,山上气候多变,云起云飞,简直就是人间仙境。经过与市里会商,专家团队决定把这个村庄列为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来打造。

先导工程是有项目扶持的。有了资金,对一个村庄的改造就开始了。自那时起,在县工作专班的帮助引导下,开始对大苗寨的道路、民房、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造。大苗寨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朱云慧虽然想出去但是有更重要的理由让她留下。专家们看上了朱云慧家的位置,打算把她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餐厅,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支撑。而且,在改造村庄的进程中,也需要务工人员。每天足不出村,就可以挣150元,又何必离家千里去务工呢?

大苗寨的新名字

要让大苗寨富起来,只有发展乡村旅游。农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是对大苗寨的基本定位。大苗寨的看点在哪里?怎样把周边的游客吸引过来?专家团队认为必须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子。

乡愁是新语境下社会赋予乡村新的价值符号。“紧紧守着乡村、乡土、农耕文化的根,才能真正留住乡愁。”大苗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苗族飞歌、苗族服饰、蜡染、芦笙舞、拦路酒、篝火晚会、打糍粑、苗家特色菜等。要让游客走进来,除了已经修好的路,还得对业态进行包装,让人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苗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专家团队和工作专班本着节约成本、不大拆大建的原则,以苗族服饰中的红色元素为主基调,保留苗家老屋红色砖墙,加盖红屋顶,依山就势,建设红砖步道。2021年10月起,大家齐心协力,只用了半年,就把民族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红砖步道、民宿客栈、特色餐饮、主题会客厅等建起来了;在草场与森林相接的地方,种上了500亩万寿菊,建起了百米烧烤长廊;红砖砌起来的长廊柱础,通过艺术处理,像苗族姑娘的裙摆,看起来飘逸奔放,一个崭新的苗寨初具雏形。

苗寨的面貌发生了蜕变,取个什么名字呢?专家团队与村民都认为,大苗寨的位置与气候非常独特,村庄好像是扎根在云雾之中一样,大家决定把大苗寨更名为“云中苗寨”。很快,“云中苗寨”的标志在村口以及寨门前建了起来,在这大山上十分醒目。


云中苗寨横空出世

起初,村民们对这些专家教授的“折腾”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这么些年,只见着村子里的人走出去,没有见着外面的人走进来。能够走进来的,就是县上镇上的扶贫干部了。修道路,盖屋顶,弄得不像苗家寨子,还建烧烤长廊,哪个来这大山上烧烤?听说还要建民宿建咖啡厅,这大山上哪个来留宿?哪个来喝咖啡?大家七嘴八舌。朱云慧听了也一直摇头。

但专家们很有信心,县上派来的专班组组长李珊梅也有信心。2022年5月1日,尽管村庄只打造好局部,但李珊梅决定把这颗“卫星”先放出去,让云中苗寨试运营。

李珊梅对大伙说:“你们准备好收钱,五一和端午节我们要挣10万元。”

当时没有一个人相信。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五一期间,云中苗寨试营业3天,山上人山人海,村民忙不过来,镇村干部也忙得团团转。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

“烧烤区数钱都数不过来!”

“71580元,‘第一桶金’我记得太清楚了。”

李珊梅激动地告诉记者,靠着“第一桶金”,终于化解了僵局,树立了群众的信心。当合作社再次发出招聘通知时,有28人来应聘,最终留下了22人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也就是从那时起,朱云慧夫妇正式放弃外出务工,选择加入合作社管理团队,带头将自家住房改造成餐厅和民宿。

“云中苗寨”一下子走出了深山。

自己的村庄自己管

要在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中蹚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路子,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专家团队在打造云中苗寨时,就将其定位为“农民村庄农民建、农民的资产农民管、乡村的收益农民享”,采取以工代赈的模式吸引群众参与建设。

包括朱云慧夫妇在内的群众,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建红砖步道,用红砖盖屋顶就有钱赚,大多数劳动力都参与进来。

其实,村民们对云中苗寨的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乡村要发展,必须同步推进乡土人才的培养。只有提高乡村的服务管理能力,才能让乡村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朱云慧的人生因为云中苗寨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

云中苗寨在建的同时,专家团队开始在群众中物色未来可以担当云中苗寨CEO的人选。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初中学历、能歌善舞的朱云慧进入了专家的视野。

最初,朱云慧是抵触的。

云中苗寨一直没有村民小组长。因为村子里问题纠纷多,不好管,大家都怕。但村子里不能没有一个主事的,朱云慧虽说是女性,但性格直率,又在县民族中学上过初中,有文化,群众都要她来当这个带头人。不喜欢麻烦和得罪人的朱云慧百般拒绝,最终在父亲的多次鼓励下,接下了村民小组长的担子。

2021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和腾讯公司发起了乡村CEO培养计划,云中苗寨需要推荐一名乡村CEO参加培训,工作专班又将目光锁定在了朱云慧身上。

“乡村CEO是啥子?读都读不懂。”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朱云慧一脸茫然。

2022年1月4日,朱云慧到深圳参加乡村CEO培训。她发现同学们都是企业家、高学历人士,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她一样也听不懂。朱云慧心里无比煎熬,每天凌晨一两点都睡不着。培训结束回到云中苗寨,朱云慧第一时间找到工作专班领导辞职。她说:“你们重新找个人去,不要把钱浪费在我身上,我真的做不来。”扔下这几句话,她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2022年7月,乡村CEO计划在杭州进行第二期培训。专班领导对她说:“你只管去参加培训,我们给你写文案、做策划,能学多少学多少。”朱云慧架不住专班领导软磨硬泡,这才答应去杭州参加培训。

培训期间的一件事,改变了朱云慧的认知。在班上,老师安排每个学员表演一个节目,轮到朱云慧时,她为大家跳了一支《格桑花》,在场同学纷纷点赞。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女孩子在旋转跳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表演结束后,朱云慧又带着全体师生跳圈圈舞。

朱云慧开始变了。大苗寨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家创业的故事、培训班的表演给她带来了特别的感觉,也为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朱云慧说:“每一次提到‘云中苗寨’,培训老师都会点我的名。”渐渐地,朱云慧不再胆怯了。

从对乡村CEO身份的排斥拒绝到信心满满地参与云中苗寨的运营管理,朱云慧实现了从思想到行动的蜕变,开始走在乡村职业经纪人的路上。

云中苗寨在变,朱云慧也在变。

在专家团队的策划下,朱云慧的丈夫王贵林开始跟着昆明来的帮带师傅学习厨艺。大瓢里装上沙子,一次又一次练习颠勺,向师傅学习切菜、配菜、炒菜,用山上的野菜做出农家风味菜。朱云慧则学习经营餐厅和管理民宿。朱云慧每次出去,都会看人家如何摆放冰箱和其他物品,观察人家如何管理民宿、打扫房间,边看边思考。朱云慧家的餐厅、民宿建起来后,菜肴味道可口,民宿干净整洁,游客赞不绝口。此外,她还抽空参加咖啡师上岗培训。

朱云慧眼中的乡村CEO,就是村庄的管理者。她说,作为云中苗寨的CEO,她还有很多知识要学,很多事情要做。

20多岁的王运兰,同样放弃了在福建省福州市打工的活,在村子里开起了红砖艺术咖啡厅,成了云中苗寨的第一个咖啡师。咖啡厅装得雅致,上下两层,音乐舒缓,你绝对想不到从城里来到山里,还喝得上一杯热咖啡,而且王运兰手艺不错,盛上来的咖啡能冲泡出心形等多种花样,客人赞不绝口。红砖艺术咖啡厅也成了村子里比较受欢迎的地方。

餐饮、烧烤、篝火晚会、民宿、露营、主题会客厅,云中苗寨一下子“活”了起来。群众以房屋和土地入股,各家各户即便不参与经营,也可以分红。

2022年,云中苗寨共接待游客16.5万人,营业收入130万元。2023年1月8日(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山上的气温很低,咖啡厅里却暖意融融,合作社按照营业收入10%的比例,给123户群众分红。村民们终于尝到了云中苗寨打造后的甜头。

不出村也能赚钱。群众的积极性高了,再也不需要工作专班动员,大家主动加入到学习建筑、焊工等行列中,自己动手改造自家的房子,砌红砖步道。整个村子都忙了起来。除了那些富余的劳动力继续外出务工,参与合作社的22名管理人员留了下来,建设经营村庄。云中苗寨一下子有了精气神。

2022年7月15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昭通市共同打造的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之一的“云中苗寨”正式开园。据彝良县洛泽河镇党委书记赵靖介绍,2022年,云中苗寨人均纯收入由2021年的9610元增加至12304元,从原来人均收入低于洛泽河镇平均水平1014元到现在高于全镇平均水平200元。

一起向未来

把经营权、决策权、管理权逐渐交给农民,通过建立新的经营机制、产权明晰、聘用外部公司培训、聘请乡村CEO上岗等方式,实现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最后变成村民主导的运营模式。让农民根据自身的乡土价值、乡土逻辑,再造一种适合市场经济的新型关系。这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构,再一次解放了生产力。

在李珊梅看来,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干部规划、村民主体,云中苗寨摸索出了“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CEO”模式和“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如今的云中苗寨,已做到由政府引导逐步向农民主导、社会参与实施阶段的过渡,业态在逐步丰富。

秋冬季节,游客减少,经营收入不可持续,针对这一问题,合作社已经在山上种了500亩万寿菊,发展有机农业,引进萝卜干、萝卜皮、熏腊肉等加工产业,逐步实现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村庄的命运需要村庄的主人来主宰,新型的村庄赋予乡村CEO新的使命。

4月12日,雨后的云中苗寨格外清新,坐在红砖艺术咖啡厅内,望着窗外的绿树、群山、云海,朱云慧无比惬意。她已经克服了腼腆,自信写在她的脸上。面对若干从全国各地涌过来的新闻记者的提问和摄像机的镜头,朱云慧已能从容应对。她像村庄一样渐渐成熟起来。对云中苗寨的运营管理,她比之前更清晰。

优雅地喝着咖啡,朱云慧的记忆又回到了第一次去鲁黑村考察学习时指导老师曾艳为她点的人生中的第一杯咖啡的情景。

今天,她已经喝得出咖啡的甜味。

一年多的时间,从创业“小白”到乡村CEO,从不好意思介绍自己到自豪地向全国发出邀请,从服务经营“小白”到指导年轻后生工作,从不理解乡村振兴到思考如何丰富业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朱云慧,这个初中学历的农村妇女完成了从咖啡“小白”到CEO的转变,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超越。

云中苗寨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的一个样本,在彝良县小草坝镇的宝藏村,在角奎镇的阿都村,云中苗寨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正在被复制,还有其他更多的村庄也加入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行列。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但村庄已经不是那个村庄。

春天来了,山上的草绿了,惹人喜爱。从云中苗寨看出去,龙潭坝子的蔬菜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对面的大山在云里雾里时隐时现,更加磅礴神奇;村子右边不远的山腰,渝昆高铁的隧道已经打通。

云中苗寨与外面的距离更近了。

昭通日报记者 曹阜金 田朝艳 汪舒 毛利涛  通讯员 陈俊鹏 文/图/视频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村庄 二十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