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6-05 20:35昭通新闻网讯(记者 胡远松 王明贵)据昭通新闻网记者胡远松、王明贵报道,建一座电站,富一方百姓。绥江县中城镇凤池村13组向家坝电站移民王勇利用国家补助的移民后扶资金45万元和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建设了1400平方米的竹鼠养殖场,注册为绥江县旺盛竹鼠养殖场,现存栏竹鼠1500只,三年来已销售竹鼠1000多只,竹鼠每公斤售价260元,不仅促进了自己增收,还带动了20多户移民发展竹鼠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影响库区绥江县移民人口为16418户52926人,其中搬迁人口14245户47678人。自2012年移民搬迁基本结束后,面对严峻的移民就业形势,绥江县工作重心由移民搬迁向加快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方向转变,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渐能致富”的目标,千方百计加快移民后扶产业发展,增强移民发展后劲,实现移民安稳致富。
在加快移民后扶产业培植进程中,绥江县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通过广泛调研,聘请具有资质的机构对全县产业发展作了总体规划,进行了优化布局,先后编制完成了《绥江县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绥江县工业园区规划》、《绥江县库区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绥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在科学规划产业的基础上,紧扣全县“1245”发展思路,围绕建成富裕文明、民主开放、山清水秀的“美丽绥江”的目标,实现移民工作从搬迁安置向后续发展、工作重心从移民迁建向经济建设两大转变,依托城市发展、水域经济、优势农业构建“花果山”、“云南竹海”、湖滨生态园林城、昭通乃至云南挺进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的承接基地、金沙江流域经济走廊的一山、一海、一城、一基地、一走廊的“五个一”战略格局;以“一横一纵”为优势种植业核心发展示范带,以“东西两区”为优势养殖业核心发展示范带;以绥江县城为核心,培育沿江旅游经济带,以旅游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城镇富余移民劳动力。同时,县里还成立了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2013年6月,绥江县中城镇凤池村1组向家坝电站移民黄发军利用国家移民后扶资金补助20万元,自己筹集150多万元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肉鸽养殖场,自2014年9月养殖场竣工投产养殖以来,仅销售肉鸽和鸽蛋已收入50多万元,肉鸽养殖场还解决了4户移民就业,并带动周边20多户移民和农户通过养鸽增加收入。为加大移民创业扶持,县里制定了《大中型水库移民产业扶持小额贷款贴息暂行实施办法》,连续五年每年安排贴息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移民创业发展扶持;县财政连续10年,每年投入200万元,扶持2—4户移民发展集休闲、餐饮、娱乐、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农家乐或农业生态示范园。
截至目前,上级共下达移民后期扶持项目70个,总投资8495万元,已完工项目39个,完成投资2322万元;正在开展相关实施项目31个,总投资6173万元。通过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共解决4个移民村(组)的安全饮水问题,改善15个移民村组(自然村)的道路状况,改造中低产田地45亩,建成村级移民文化活动场所1个,实施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生产开发扶持项目8个,组织劳动力技能和农业实用技能等培训5000余人次,目前全县移民就业率约40%。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使全县32000多名群众受益,其中受益移民达28000多人。
今年春夏时节,记者走进绥江县中城镇大沙村枇杷基地,一片片红彤彤的枇杷缀满枝头,农民正忙着采摘枇杷,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2013年,绥江县在中城镇大沙村13—22组实施移民后扶产业,发展大五星枇杷种植1200亩,对农户无偿提供枇杷苗,派出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每成活一株补助农户3元,大大激发了农民培植枇杷产业的热情,目前已经形成枇杷产业规模。大沙村20组王厚林种植了5亩枇杷,今年开始陆续挂果,待明后年进入盛产期后,每亩可实现收入4000多元。在中城镇田坝村11、13组半边红李子基地里,13组果农李平福望着他的李子园笑呵呵地说:“我家的田地全部种上了半边红李子,一共种植了14亩,去年刚开始挂果就收入4000多元,今年挂果很好,可能收入几万元。”2013年,绥江县在中城镇田坝村发展种植了1200亩半边红李子,打造移民后扶产业李子基地,为移民发展水果产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