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多吃辣可防治糖尿病?喝气泡水可以降尿酸?4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2023-05-02 09:45  来源:开屏新闻网

多吃辣可防治糖尿病?有胃病应少吃多餐?心跳越慢身体越好?中国古建筑不用一颗钉子?喝气泡水可以降尿酸?针对这些网络流言,4月“科学”流言榜作了回应。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会影响生态环境

流言:近年来,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逐渐兴起,但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会污染海洋生态环境。

真相:海洋地质碳封存,指将二氧化碳通过轮船或管道运输到海洋某个场地并灌注到海底以下地质体中进行封存。其实,比起地底封存二氧化碳,海洋封存的方式反而更安全——这是由于海水的覆盖不仅可以避免二氧化碳泄漏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且附加的海水压力降低了对盖层封闭性的要求,使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长期的海水交换作用,海底地层中的孔隙流体与正常海水的化学组成更接近,可以避免二氧化碳注入过程中压力不平衡诱发的裂隙活动,以防泄漏的风险。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海洋封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举例来说,挪威海域的斯莱普莱尔项目从1996年就开始进行海底封存,前5年的工程示范证实是安全的,此后开展商业运作,一直灌注了27年,目前仍在灌注中,没有发现异常。日本2016-2019年在北海道附近海域灌注了30万吨二氧化碳,到目前为止一直在监测,未发现安全风险。

多吃辣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流言:辣椒中的成分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平时多吃辣,就不容易得糖尿病。

真相:有研究发现,辣椒中的辣椒素与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有关,吃辣的食物会促进脂肪氧化、能量消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发生的风险;辣椒还可能会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岛素的清除率,改善餐后高胰岛素血症,经常吃辣的人出现餐后胰岛素血症的概率会更低。

然而,仅仅依靠辣椒就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说法并不严谨。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涉及到多种因素,如遗传、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等,而生活中常见的“辣食”,比如火锅、麻辣烫等除了辣之外,往往同时有高油、高盐等问题,过量进食可能会导致其他病症的加重。

除此之外,我国的糖尿病人群主要还是中老年人,胃肠道状况能不能接受辛辣食物的刺激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平时吃了辣就肠胃不适,或是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不建议吃辣;有慢性咳嗽、支气管炎扩张的人也不能吃辣,会有诱发哮喘的风险,在具体的食物选择上要注意坚持饮食清淡的原则,适度食辣时,要注意避免重油重盐的烹饪方式。

预防糖尿病应该从全面的生活健康方式开始,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压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长期戴眼镜会变“金鱼眼”

流言:长期戴眼镜,眼球会渐渐凸出,变成“金鱼眼”。

真相:眼睛变凸通常是由近视造成的眼轴增长造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高度近视的患者中。一副合格的眼镜,对视力矫正有一定帮助。如果近视了不戴眼镜,视物不清容易导致视疲劳,久而久之会引发调节和聚散等视功能的改变,不仅容易加深近视度数,加剧眼球突出,甚至还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

所以,如果近视了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检查,科学验配眼镜。

有胃病应少吃多餐

流言:如果患上胃溃疡等胃病,应该改变饮食习惯,少吃多餐。

真相:食物进入胃部以后,会刺激胃黏膜,使之分泌胃酸,而每次进食后胃酸的分泌都会持续2到3小时。对于患有胃溃疡的人来说,“多餐”会不断地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从而导致胃的溃疡处经常受到胃酸的腐蚀,不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胃病患者的饮食调养要注意“定时定量,一日三餐,粗细搭配”,这样胃肠才会更健康。

心跳越慢,身体越好

流言:人一生中心跳次数是一定的,心跳慢,消耗慢,寿命就长;心跳快,消耗快,寿命就短。

真相:正常人在安静的时候心率为60~100次/分,运动员稍微特殊一些,心率一般在50次/分左右。所以,有人就产生了“心跳越慢,身体就越好”的认知。其实,运动员之所以心率慢,主要得益于长期锻炼,心脏功能强劲、效率高,用更少的心脏跳动次数就可以满足泵血的需要,因此他们的心率偏慢。

但目前没有相关证据证明心跳越慢越好,相反,如果普通人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就有可能因为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足,导致身体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发作性头晕、心悸、疲倦、乏力和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晕厥,甚至猝死。

因此,并不意味着心率越慢越好。正常的心率范围内,保持适当的心率对于健康和长寿来说更为重要。

高血压降压越快越好

流言:高血压要赶紧降,降压越快越好。

真相:这种说法是一个误区。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降压不能着急,不能看到血压高了就立马吃药把血压降下来。

如果是高血压急症,可以在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毫米汞柱,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均不建议快速大幅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平稳降压,4至12周内血压降到目标水平是比较合理的。如果高血压合并危及生命的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等,医生会指导患者尽快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中国古建筑不用一颗钉子

流言: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不使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

真相:在榫卯结构中,木钉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很多博物馆参观时,会看到一种半圆形的筒瓦,往往在靠近瓦面的地方会有一个卯眼,成套的会有一枚陶钉或一个装饰,那就是瓦钉的所在。很多榫卯本身也会用到钉子,一种木制的楔钉,用于两段木构件以榫卯连接的重合处,用楔钉插入卯眼,确保榫卯构件不会因为滑动发生松脱。这种连接方式不会因为木头老化导致结构松动,不同于钉子靠挤压来迫使木头本身来固定,更结实耐用。

在木结构建筑维护和加固中,也会大量使用到钉子,尤其是铁钉。木头由于其本身有机质的属性,年深日久,会出现开裂、蛀蚀、糟朽、脱出等问题的时候,传统的修护办法就会使用到铁件来加固。

由此可见,钉子在中国木结构中是非常常见的,而所在的位置,大部分都在梁架之上的建筑部分,或者位于榫卯结构本身。榫卯接合处或者修复维护的部分往往又比较隐蔽,讲究“修旧如旧”,浑然一体,尽量不留痕迹。所以,平时参观古建筑时,如果不是特意观察,能看到钉子的机会其实不大。

因此,钉子与木构的古建筑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木构作品虽然可以通过榫卯结构搭建起来,但是钉子的使用是榫卯结构本身牢固度和耐久性的保证。

竹炭食品能排毒养颜

流言:竹炭可以吸附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助于人体消化排泄、清洁肠道,有排毒养颜之功效。

真相:竹炭食品指在食物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用竹炭粉,使食物具有“附加营养价值”。竹炭本身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放置在居室或冰箱作为吸湿剂、除臭剂等,但专家表示,竹炭的吸附性能与吸附人体内毒素的原理并不相同,所谓“吸附体内毒素”的功能并不可信,没有科学道理。

对于正常人而言,竹炭、活性炭等作为异物吞进后无法消化,最终基本上是原样排泄出来,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还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此外,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并没有允许竹炭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查阅《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植物炭黑可作为着色剂在部分食物生产加工时使用,植物活性炭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但应在制成最终产品前除去。所以,竹炭食品其实是使用了未经国家允许的材料加工的食品,它在人体内的排毒等功能性作用和安全性还未得到科学有效的验证,消费者要谨慎对待。

“富贵包”是胖出来的

流言:颈后长“富贵包”是因为胖,不影响健康。

真相:“富贵包”即脖子后面长的大包。有些人颈椎下段过度前凸,而胸椎上段过度后凸,就会导致椎体后凸、脂肪堆积,形成“富贵包”。“富贵包”多是由于长期低头姿势引起的,如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长时间玩手机、电脑游戏,枕头过高等,与身材胖瘦无明确关联。

“富贵包”不仅不富贵,还有健康隐患。其体积越大,症状越严重。它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使肩颈背部肌肉经常出现紧张僵硬、酸胀疼痛感,甚至放射至头颈、后背或者肩膀,引起上背部胀痛、包块周围区域麻木等症状。通常来说,“富贵包”体积越大,症状越严重。

此外,“富贵包”还可能影响脑部供血,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关联,个别患者会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胸闷、失眠等交感神经激惹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颈部慢性损伤。注意坐姿端正,电脑屏幕不能低于视线。要坚持颈肩部肌肉锻炼,维持颈椎稳定和优美形态。切忌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或游戏,多做昂首挺胸、伸长脖子的动作。

喝气泡水可以降尿酸

流言:二氧化碳气泡水属于“碱性水”,常喝可以减肥、瘦身、降尿酸。

真相:气泡水经饮用后,所含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会产生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属于弱碱性离子,具有一定的中和尿酸的作用,这也是流传说法中“气泡水降尿酸”的主要“依据”。但是面对强大的人体系统,气泡水的酸碱中和能力实在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引起人体的酸碱变化,更实现不了降尿酸的治疗作用。

至于“气泡水能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热量摄入,实现减肥和降低尿酸的效果”这个说法,在现实中的作用也很有限。

其实,气泡水具有更清新的口感、更丰富的饮用体验,不用执着于健康功效,纯粹以快乐为目的去喝就可以了。

来源:开屏新闻网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科普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