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5-01 10:08创卫的核心要义就是改善民生,昭阳区是昭通市的中心城市,是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败的关键所在。2020年以来,市区两级正视基础差、短板多、管理薄弱的现实,通过全面宣传动员、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创建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对标补齐短板等多项综合措施,积聚力量打好创卫攻坚战。在2022年健康县城建设省级考核中,昭通中心城市位列全省16个州市第4位,昭阳区挤身全省前30名,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24位,突破了起步晚、基础差的现状,实现了后来居上的位势之变。
抓专项治理,城市容貌大变样
“市、区两级政府下了大功夫,农贸市场、餐馆这些地方干净多了,进馆子吃饭都要放心点了。”一位市民这样赞道。
市、区两级坚持从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的短板入手,以9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为中心、以餐饮集中街区为重点,组织开展15个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了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和城市管理顽疾。
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污、治堵”专项整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密闭清运率达100%;对中心城市44个在建工地实行严格管控,制作符合要求的围挡,设置公益广告,办结行政案件13起;积极推广低尘清扫作业方式,将城市建成区道路纳入机械化清扫保洁范围,城市机械化清扫保洁率达84.61%以上;合理规划,新增设共享助力车停放点1715个,督促三家共享助力车公司完成9000辆新车更换,对乱停乱放行为进行劝导或查处;采取疏堵结合措施,综合整治各类占道经营行为,整治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行为,规范或制止放养家禽家畜(宠物)行为120余起;对36个片区的背街小巷,439个小区实施“飞线”整治;对2134户餐饮门店实施全程监管,从严整治噪音、餐饮油烟污染等行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85.53%,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8%;群众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1.4%。
这一组组数据,反映的是管理之变、城市之变。
抓设施完善,群众生活更舒适
近年来,市、区两级努力克服市政设施历史欠账大、财政资金紧张、道路维修点面多、城区交通压力大等问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建设。
先后投资13.88亿元,加快推进175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市相关配套设施,改出市民幸福新生活。累计建成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5073.8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3平方米。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6座,建成排水管网675.05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增至98.80%;建成供水管网389公里,密度达8.26公里/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达100%。新建11座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作业安全、环保效益提升显著。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建成投用洗手设施8880座;建成投用城市公厕240座,建成区公厕覆盖率达到5座/平方公里。建成使用智慧城管中心,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化、分散型向主动化、集中型升级,提高了日常管理和执法效率。
“感谢政府,感谢干部们。改造过的老旧小区更好住了,原来乱糟糟的线子很少见到了,农贸市场、餐馆卫生干净,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脏乱面貌,我们生活方便多了。”十五户巷的一位市民说出了普遍群众的心里话。
抓细胞创建,市民素质大提升
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外衣,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市、区两级坚持把环境改善与市民素质提升同步推进,同步抓实,大力开展细胞创建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网络直播、有奖问答等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先后命名卫生单位93家、卫生社区44个、卫生小区1个。创成“健康社区”23家、“健康食堂”10家、“健康餐厅”10家、“健康学校”18家、“健康单位”13家,“健康主题公园”4个。命名“无烟党政机关”220家,命名“无烟医疗卫生机构”70家,命名“无烟学校”410家,创建率均大于90%。
细胞创建促进了市民素质提升,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横穿马路等行为越来越少了。“搞好环境卫生是为我们自己好”成为市民口头禅,一些原来对门前卫生不屑一顾的市民,也会每天自觉打扫“门前雪”。
“昭通这个城市不算大,但很干净,很好在。”近日,一位北京来昭通办事的某企业专家这样说出对昭通的感受。
如今,昭通中心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次街道、背街小巷干净整洁;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漂亮规范;城乡接合部、城中村逐渐靓丽;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望海楼公园、乌蒙水乡公园风光秀丽;秃尾河、利济河等穿城河道从黑臭变为清澈,两岸树影婆娑、健康步道弯曲幽通……洁净美丽、舒适宜居的昭阳正以城市之变引领生活之便。
通讯员:李仁利 赵明朗 文/图
校对:朱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