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4-18 11:26下菜、颠勺、调味、出锅、装盘,陈大靖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盘盘小炒肉、核桃花、蕨苔等农家菜便端上了餐桌。4月13日中午11时30分,正值吃饭时间,在鲁甸县砚池山村乡愁美食城一家叫“顺山杀猪饭”的农家菜馆,客人一拨接着一拨来,灶台边掌厨的陈大靖忙得不可开交,颠勺蹿起的火苗舔着锅沿,照亮了整个灶台,他揩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趁着喝水的空儿,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休息片刻。
陈大靖是砚池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来的能人之一。
2018年以前,该村村级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由于自我发展能力薄弱,长期以来无钱办事的难题困扰着砚池山村“两委”,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两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摸门道、找方向,从此迈上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破壳”之路。
“三驾马车”带动村级集体经济
美食城、草莓园、停车场,在砚池山村党委书记周朝满看来,这应该算得上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三驾马车”。
为了让乡亲们口袋里更有钱,过上好日子,砚池山村多次召开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决定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采取“村党委+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于2017年11月成立了“鲁甸县文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后更名为“鲁甸县文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该村在综合农贸市场建起砚池山乡愁美食城。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浙江打工的陈大靖回家租下了店面,开起了“杀猪饭”菜馆。
“因为菜新鲜,味道好,菜馆的生意一直不错,每年可收入20—30万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陈大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外打工,一个月就3000多元钱,一年下来,除了吃喝根本存不下多少钱。在餐馆,他是老板,也是“大厨”。生意好,人手不够,他还请了3名本村的人打下手,光是这三个人的工资一个月就要支出9000元。现在他不但能够挣到钱,还能照看家里两个读小学的孩子,陈大靖一家人非常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
“美食城每天要消耗600斤左右的猪肉,只供应黑毛猪和黄毛猪,这类猪肉口感更好,肉质更细嫩,很受顾客青睐。”周朝满告诉记者,砚池山乡愁美食城只是该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中的一个项目。目前,乡愁美食城内有8家特色杀猪饭馆和3家猪肉、果蔬交易摊位,杀猪菜馆吸引了很多县城的居民到市场购买或就餐,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当地的合作社通过收取摊位、饭馆租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收益。
生意火爆的美食城,为砚池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开了个好头,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变股东,共享“集体经济”红利,增收致富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好风凭借力,创业正当时。村“两委”抓住时机,在发展美食城的同时,又建起了停车场,以出租摊位、收取停车费和管理费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再添一把火。之后,流转20亩土地种植草莓,引进浙江商家,经营草莓园,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周朝满高兴地说。如今砚池山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40万元,带动1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昔日的“空壳村”变成了惠及群众的“实心村”。
村级集体经济“反哺”村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2019年起,砚池山村每年都对本村考上大学本科及重点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给予每人2000元的奖励,目前村里已经有8名大学生受益;2021年底,村民谢祥龙被诊断为癌症,被列为“三类”对象。不久,谢祥龙因病情加重去世,留下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当时,他们的儿子还在读高中,女儿打工在外,因疫情原因不能及时赶回来处理父亲的后事。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抽取公益金,和逝者的亲人一起安葬了谢祥龙,并将他的妻子妥善安排送到福利院……截至目前,村“两委”已从集体经济公益金中累计提取20多万元,修补村组公路、奖励大学生、帮扶困难群众等,为群众办了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村级集体经济“反哺”群众,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砚池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让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激发了村民想要发展的内生动力,全村呈现出发展信心足、底气足、干劲足的良好势头。该村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文明村”“云南省美丽村庄”、昭通市“先进平安基层单位”、昭通市农业农村局“一村一品”苹果专业示范村。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优化集体经济结构、扩大产业规模上下功夫,计划在鲁甸县环城路边线上,建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让更多村民享受到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把砚池山村打造成为村民富裕、村容整洁、产业兴旺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让的‘空壳村’破壳成长,“逆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谈到下一步打算,周朝满信心满满。
昭通日报记者 刘建忠 雷明娟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