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12-30 17:42记者 陈忠华 通讯员 熊 勇 文/图
“嗒嗒”机声催人奋进
日前,笔者在绥江县城边的农业村五组一家制衣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缝纫机整齐划一排列,统一服装的员工们胸戴统一岗牌,正聚精会神的埋头“踩”着缝纫机,“嗒嗒嗒”的机器声好比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催人奋进。
绥江县作为向家坝大型水电站淹没县,移民就业问题一直是县委、政府的首要工作,在把旅游作为第一发展要务的同时,积极鼓励私营企业发展,一批批种养业、服务业、制造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初见成效,既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带动了移民就业新高。“绥江丰荣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位于农业村五组,由三座楼房组成U形,共占地2亩多,是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
政策扶持促进创业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绥江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对移民实行“321”扶持计划,既“培训3万移民,解决2万移民就业,帮助1万移民创业”措施,分别对农业、工业、旅游业各1000万元的扶持款项和300万元的移民贴息补偿补助款项,以创业促进就业,极大地鼓舞了移民创业的积极性。“绥江丰荣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普惠政策下成立的,是目前县内制造业中规模较大、生产作业较流畅、管理较规范的一家私营企业。该公司在县领导的直接关怀和县土管、移民、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几天时间完成注册及其它经营手续,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共安装缝纫机180台、烫床5台、裁床3台,解决移民就业60余人。
抓培训带就业谋发展
“绥江丰荣制衣有限责任公司”从今年11月投入正式生产后,第一批培训移民从业人员50余人,其中40余位学员已经能够上机操作。通过与成都某大型制衣厂联系并达成协议,准备派出20人前去成都培训,为制衣厂的未来打下发展基础。同时积极谋求企业生产,目前已签订三家制作合同,特别是与某著名大型酒厂签订的包装袋制作合同,保障了制衣厂的基本销路,每天都能正常开工。在此基础上,公司主动与绥江县农村信用联社建立了业务联系,通过农信社这个融资平台,准备扩大资金投入,早日办成县内上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信用社通过实地调查,认为项目可行,决定将“绥江丰荣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列入2016年向家坝电站库区移民信贷扶持项目。
厂富民民帮厂创和谐
“绥江丰荣制衣有限责任公司”从筹建初期就立足于满足本县移民就业,制定优惠用工条件,不少外出务工移民回家探亲后,选择留下来就近就业来到丰荣制衣厂上班。特别是该厂招收的5名残疾人员做杂工,帮助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树立“人残智不残”的生活信心,得到副县长周开江视察该厂时的高度评价,要求随行部门要表彰这一做法,企业就业岗位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同时由于丰荣制衣厂实行包吃包住,每餐必须保证一荤二菜一汤,最少时四、五十人、最多时一、两百人就餐,由此带动了周围农户的生产发展,他们将联系电话交到制衣厂后勤人员手里,每天需要什么蔬菜一个电话就送到厂里来。每十天左右杀一条猪,在哪家买就在哪家杀,给一点场地、开水费,农户们乐开了花,随时都有人打电话来问要杀猪了不,要买猪杀就来他家。企业与当地农户建立的情感关系在丰荣制衣厂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农业八组李自强家遇到特殊事情急需用钱时,丰荣制衣厂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还不需要猪肉的情况下收下了他家的生猪,老李捧着钱眼眶湿润了……
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国家大型建设搬迁地区,一个移民就业,带给一家人希望;一个厂创立,带给一个地方希望。绥江丰荣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委政府的关怀下,翻开了绥江移民创业就业的又一新篇章,投资者、管理者、员工将齐心“踩”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