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 | 水磨镇的“薯光”耀眼

 2023-04-01 10: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昭通举行,鲁甸县水磨镇马铃薯种植基地被选为参观点,在此次大会上,水磨镇被授予“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之乡”和“马铃薯助推脱贫攻坚示范乡”荣誉称号;2019年,第三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上,水磨镇又一次在中外参会人员面前亮相。

马铃薯又称洋芋、土豆,昭通人习惯叫它“洋芋”。在昭通提到“洋芋帝国”必然会想到水磨,而水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只有6.7万亩,在全市的种植面积都不靠前。为何水磨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得以多次被选为国际、国内大会的参观基地,亮相于世界,水磨马铃薯凭什么?

答案是优质种薯。

春天,种下希望

3月的水磨,风吹麦浪,空气中透着清香,星星点点的油菜花和红艳艳的梅花让荒凉的大地有了生机,在水磨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村民们在忙着挖塘、放种、覆土,种下一年的希望。栽种现场,有一个打扮特殊的人,头戴鸭舌帽、系着围裙、脚穿水鞋,手拿着一个蓝色文件夹穿梭在基地里,经打听才知道这是水磨的“科学家”——刘飞。

“在水磨,你不种马铃薯还种什么?”水磨镇位于鲁甸中部,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9.3℃,是鲁甸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马铃薯是水磨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物质。然而,20世纪90年代,受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水磨的马铃薯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却让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难以吃饱肚子。这让作为水磨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农业研究员的刘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农村出生的他,深知马铃薯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当时种的马铃薯品种产量低、易患病,亩产不到1000公斤,老百姓的生活艰难。”刘飞说。

传统产业要焕发新活力就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培育和推广,如何改变马铃薯产值低的现状?刘飞把目光锁定在了种薯培育上。他介绍道:“农作物新品种的贡献率在37%以上,马铃薯增产的贡献率超过60%,优质的种薯尤为重要。”就这样,他一头扎进了马铃薯种薯的培育研究中。

近年来,鲁甸县把马铃薯作为农户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不断规范和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了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马铃薯种薯研究及种薯推广,带动群众增收。刘飞积极寻找载体,争取合作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培育选种。2014年,经过反复培育比对,终于从上千个品种中选出了“云薯505”,大规模推广种植并向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马铃薯的产量大幅提高,带动了水磨群众脱贫致富。“这个品种产量高,抗病,品质好,亩产达2000多公斤,是目前水磨的主要种植品种。”说到“云薯505”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刘飞满脸的自豪。除了在水磨广泛推广种植“云薯505”外,他们每年通过培训会还向相邻县(市、区)推广种植“云薯505”并提供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合作社在昭通市累计推广马铃薯新品种480万亩。

随着“云薯505”的增收增产,群众的生活也随之改变了,马铃薯不再是主食,但家家户户的餐桌上还是少不了。种薯扩繁基地旁有三五袋马铃薯和柴火堆放在一起,这是村民们的“晌午”。冯天兰也从家里带了一袋马铃薯,准备休息时和大家烧着吃。她和丈夫忙着种完自家地里的马铃薯,又到基地上班,除了土地流转和种植马铃薯的收入,一个月还有近6000元的工资收入,两人都很有干劲。冯天兰笑着说:“马铃薯,从小吃到大,天天吃都吃不腻。”

如今,水磨镇共有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3.3万亩,辐射带动周围8000余户村民发展马铃薯产业,解决了200余人就近就业难题。2022年经田间测产,水磨镇的马铃薯平均亩产量3949公斤,比常规品种、常规方法栽培的马铃薯大幅度增产。

冯天兰从家到基地上班就3分钟的路程,同样是种马铃薯,如今却有了不一样的期盼。

秋天,收获幸福

“洋芋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很漂亮!”

刘飞扎根土地研究种薯培育了二十几载,真正变成了马铃薯种植专家,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科学家”。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领群众实现了脱贫,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在第20届中国马铃薯大会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昭通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科学选择马铃薯产业作为六大高原特色产业之一进行打造,规划2018年至2025年打造60万亩优质种薯基地,把昭通建成立足大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的目标。水磨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立足规划,以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为代表,不断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走“水磨优质种薯”品牌化道路。

除了“云薯505”,现在水磨镇又培育出了黄皮黄肉,品质、产量更高的“云薯108”。“未来3—5年,我们将主推‘云薯108’,进一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刘飞信心满满地说。62岁的李寿聪已在合作社上班6年,今年,他家6亩地已经率先种上了新品种“云薯108”。

种子是农业“芯片”。刘飞分析:昭通全市常年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以上,这样的大产业富集区,受产业提质增效政策导向拉动,马铃薯种薯需求量大,全市种薯有40万—60万吨潜在需求,按照种薯3年更新换代周期分析,每年种薯需求量在10万吨左右,水磨镇发展马铃薯种薯,市场前景较好。除了种薯,刘飞还将目光投向了马铃薯花。“夏天,水磨镇漫山遍野的马铃薯花竞相绽放,很漂亮,很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说到后续规划,刘飞两眼放光。

“下一步,我们还将培育加工型马铃薯,争取培育出更优质更高产的种薯,同时将利用马铃薯花、万寿菊花、独蒜兰花等花卉发展乡村旅游业,把水磨打造成鲁甸后花园,让老百姓既能吃饱肚子又能‘贩卖’美丽风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刘飞看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开心地笑着说。

昭通日报实习记者 田朝艳 通讯员 罗峙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民生 阅读昭通 故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