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文苑 | 处处留心皆诗文

 2023-03-30 09: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80后”诗人王单单的诗集《花鹿坪手记》系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散文集《借人间避雨》系《“诗人散文”丛书》第二季入选作品。仔细阅读这两本设计清新雅致、内容有趣的书,让我真切体会到,作为一名真正的诗人,处处留心皆诗文。

《花鹿坪手记》采取口语的方式娓娓道来,不少诗歌涉及生活、有质感,深入乡村肌理,用浅近的讲述传递深意,以小见大,体现出脱贫攻坚的力量。第一辑《花鹿坪群像图》中的《篱下居》:“这位母亲/就像他们居住的土墙房/曾在光阴中受损/修缮加固后/还能/继续遮风挡雨”。母爱无敌,发挥余热,直到生命尽头,真是一言难尽。第二辑《花鹿坪风物谱》中的《无字联》:“而我却当众称赞/宋篾匠有大智慧/这对联虽然不着一字/却丝毫不影响/它给这个春节带来的喜庆/而且每个在他家门口/停留的人/都会带着/美好的祝愿/去填自己心中的对联”。目不识丁的宋篾匠贴一副空对联,通过美好的祝愿让事件美好起来,就在于诗人不但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一颗善良的心。第四辑《花鹿坪变迁帖》:“坑洼被填平/障碍被清除/急弯被缓解/路面被硬化/断头路被接上/通往吴家梁子的路/就是通往花鹿坪的路/就是通往布嘎乡的路/就是通往昭通的路/就是通往云南的路/就是通往中国的路/也是通往世界的路/更是通往人心的路/唯有通往心灵的路/成为坦途/人才会活得坦荡”。通过花鹿坪修路的历程,把“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人拍案叫绝。而这样的诗歌,在诗集中比比皆是。王单单在接受中国诗歌网访谈时说:“在创作花鹿坪扶贫题材系列诗歌时,我选择了口语的方式,在我看来,只有口语本身的直接、及物、生动、鲜活、趣味等特性才能更好地切入当下纷繁芜杂的现实生活,只有口语才能将脱贫攻坚中的生活图景更为精确地呈现出来 ,接受更多心灵的监督与灵魂的擦拭。在现实生活面前,任何修饰都显得矫情且毫无力度,这里的诗意不需要营造,它是原生的、赤裸的、粗粝的,甚至是野蛮的,我的诗歌只负责‘说出’,这种‘说出’忠诚于我内心的感受,能避开语言的繁芜对于诗意的遮蔽,直接抵达诗歌。大道至简,口语诗歌追求的最高表达应该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正能量’反映在诗歌中是真、善、美。”2020年,王单单凭借《花鹿坪手记》中的《花鹿坪扶贫记》组诗,荣获《诗刊》脱贫攻坚特别诗歌奖。2022年,《花鹿坪手记》荣获2021年云南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

诗人王单单运用独特的观照方式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借人间避雨》所收12篇散文写故土、写亲人、写人生,由表及里、以小见大,写得触手可及。最有代表性的是《我的母亲》,以数不胜数的细节构成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我的母亲身形瘦小/站在人海中瞬间就会被淹没/但她把自己裹成一包炸药/塞进生活最坚硬的地方/若遇到过不去的坎/她会随时点燃自己/为我们炸开一条生路”“母亲性格刚强/面对屈辱从来都是奋起反抗/这和父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原则不同”“家里七亩地/几十年就是靠父亲和母亲面朝黄土/背负青天/当牛做马扛过来的/生活如此沉重/每天咬紧牙关过日子/却从来没有听到他们说过泄气的话/有时刚从地里背了一趟回来/坐在地上稍息片刻/脸上的汗珠都还在往下滴/随着母亲一句/力气是个怪/今天用了明天在/又起身背上竹箩跟随父亲去赶第二趟了/母亲矮小/单薄/每次背着一百多斤重物的时候/脖子使劲儿往前拉抻/像是她额前的虚空里/有什么正在使劲把她的头往上提/两根青筋从肉皮里跳出来/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绷断/但她仍然顽强地缓慢行走在田间小路上/如果路旁的蒿草或灌木稍微高一些/就会把她淹没了/这时你若看见了/定会生出一种竹箩自己在移动的错觉”。农村母亲性格之刚强泼辣,抚养子女之含辛茹苦,寥寥数语,跃然纸上。写亲人的《亲爱的小孩》《哥哥》《外婆家》《老房子,兼忆祖父》和写故乡的《故土与少年》《春天和十个姐姐》等篇章也值得一读,这些人和事与诗人的故乡镇雄县官抵坎血脉相连。另外,《人生七年》写异乡,那里是诗人成人梦扬帆起航的地方。在镇雄县安尔中学七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诗人内心很难忘却,“时至今日/安尔那片山水已经化为另一种形式/寄身于我体内/正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无论我走到哪儿/只要回到记忆深处/安尔总会像个美人等在那儿/陪我静坐/听我述说”。只因为这人生七年,在安尔这个直把他乡当故乡的地方,让诗人顿悟:“人一旦学会和生活相处/日子就会顺畅许多/这似乎就是很多人说的/磨去棱角的过程/生活崎岖不平/需要适合它的形状/人才能更好地契入” 。

《诗刊》副主编霍俊明在《第二季总序》中认为:“‘诗人散文’并非等同于诗人所写的散文,而是意味着这近乎是一种崭新的话语方式。这一特殊话语形态的散文凸显的是一个写作者的精神难度和写作能力,区别于平庸的日常化趣味,区别于故作高深的伪乌托邦幻梦,同时也区别于媚俗的观光体和景观游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诗人散文’因为特殊的诗人化的语调、修辞、技艺以及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求真意志的参与而呈现出别样的文本质地和思想光芒。”这段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阅读诗人王单单的散文集《借人间避雨》。

我想,当诗人王单单从官抵坎到安尔中学到镇雄县文化馆,再从镇雄县文化馆到昭通市文联到云南省作协,一路艰辛一路歌,处处留心皆诗文。作为“80后”代表诗人之一,王单单入选《钟山》与《扬子江文学评论》两家杂志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学二十年20家/部系列评选”之“青年诗人20家·读者榜”榜单。他博览群书,在昭通市文联派驻昭阳区布嘎乡花鹿坪村两年当驻村工作队员期间,忙里偷闲阅读了200本书。他写诗歌、写散文,皆成气候。他的诗歌,从诗集《山冈诗稿》起步,经由《春山空》到《花鹿坪手记》,加之诗歌获奖无数,是云南诗歌界继于坚、雷平阳之后的“获奖专业户”,已经为广大读者熟知了。他的散文集《借人间避雨》出手不凡,同样让广大读者手不释卷。

作者:艾自由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文学 阅读昭通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