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曾兰芳:慈禧太后书画代笔人

 2023-03-24 14: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秀健俊逸的曾兰芳书画作品。

曾兰芳(生卒年不详),号师南,其画作署名古滇女士,时称为曾师南女史。清代镇雄县城南门人,其父曾景福为清朝咸丰乙卯科举人,先后出任四川汶川、金堂、德阳、夹江等县知县。1856年,曾兰芳成为孤女,时任云南布政使岑毓英将曾兰芳收为义女,待她成年后将其许配给其属下李上理。曾兰芳喜爱国画,以花鸟作品著称于世,曾由她的义父岑毓英举荐到清朝皇宫内,充当慈禧太后书画代笔人,后离开清宫回滇继续作画。

幸存孤女

曾兰芳于咸丰年间出生于镇雄书香门第,聪慧美丽的曾兰芳从小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曾景福给女儿取名曾兰芳,意思是女儿有着蕙质兰心的品质。曾兰芳虽然是个女孩,但是曾景福依然严格教育她,让她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在私塾攻读“四书”“五经”。在学习中,曾兰芳习得一手好字,曾兰芳除了和兄弟们一起读书写字外,还喜欢帮母亲绣花,曾景福也会教女儿画点简单的图画。

曾景福后代理金堂、德阳、夹江等县知县,由于曾景福为官清正,为人敦厚朴实,家乡人民也十分敬重他。曾兰芳一家人和睦相处,母亲好周济乡间邻里,也多得到街坊邻居的尊重和照应。曾兰芳和兄弟姊妹们除了在家中私塾读书外,每日在菜地里嬉戏玩耍,尽享手足之爱,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1860年开始,川滇黔交界处爆发了反抗清政府的起义,战乱中,曾景福留在镇雄的家眷几乎被杀光。曾景福带领部下从四川赶回来时,子女中仅有曾兰芳一人失踪,其余子女全部遇害。面对家园成为废墟的现状,曾景福带领部下加入了岑毓英的剿匪队伍。后来,曾景福在随后的剿匪中被杀。

在这次战乱中,当时在镇雄剿匪的云南布政使岑毓英的士兵将在战乱中无家可归的孤儿,暂时收留在军中照看。在处理这次事变的善后事宜时,岑毓英让手下将收留的这批孤儿带到他面前,岑毓英一一询问孤儿的情况。这时,一个衣着破烂但相貌清丽的小姑娘被带到岑毓英面前,她说自己是曾景福的女儿曾兰芳。

岑毓英表示不相信,继续询问她家中情况,小姑娘对答如流,还说父亲教过她一些《四书》《五经》,岑毓英问起她教的内容时,她能背诵出许多段落。

当小姑娘当着岑毓英的面,写出一幅工整娟秀的小楷后,岑毓英已经肯定了这个小姑娘就是曾景福的孤女,岑毓英感慨称赞之余,不再忍心让她流落于民间,决定收她为义女,将她带回养育。

年幼的曾兰芳作为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女,因为写得一手小楷字,能背诵《四书》《五经》的一些段落,成为了晚清中国 “一门三总督”显赫大家族义女这件事情,在当时就已经作为传奇流传于朝野。

命运多厄

收留曾兰芳的岑毓英的家族是当时中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广西西林岑氏土司家族,该家族历史悠久。在收留曾兰芳为家族义女的清朝后期,这个家族更是出了岑毓英、岑毓宝、岑春煊三位总督,以“一门三总督”而闻名全国。

曾兰芳的义父岑毓英在1856年云南杜文秀率义军攻占大理时,主动募勇入滇,开始镇压云南的反清义军,转战云南。战后,岑毓英以战功先后署宜良县知事、澄江知府等,代理云南布政使。1859年3月,岑毓英第二次募勇投滇。

1868年3月28日,清廷正式任命岑毓英为云南巡抚,此时,曾兰芳已经生活在岑毓英府上了,岑毓英有七个儿子六个女儿,曾兰芳和他们一起在府上继续接受传统教育。由于岑毓英府上藏画很多,她在给女眷们描花样时,就常常借鉴家中藏画中的图案。

有一年的春节,府中请了戏班子来家中唱戏,其中一出戏叫《鹫峰缘》,让曾兰芳深深感动而哭泣不止,《鹫峰缘》是戏剧家袁枚写的一个戏本,说的故事是画家恽寿平(自号:南田老人)的真人真事,曾兰芳看完戏后,擦干眼泪,从此,心中再也放不下恽寿平这个和她隔了时间和空间的南田老人。

因为被《鹫峰缘》感动,曾兰芳就在义父家收藏的大量的书画作品中找到恽寿平的画作细致研究,垂泪的曾兰芳被义父收藏的恽寿平画的花儿吸引,这些画带给她心灵一片圣洁的宁静,恽寿平画的花儿很少有线条勾勒,先生自称自己的花儿没骨,他的花儿完全靠用浓淡不同的墨来点染出来,用墨时似乎水分还留在纸张上,他在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用墨中,再用浅淡的国画颜料晕染出花瓣、花枝与花蕊,这样的花卉图画,如雨后初晴,花儿水汪汪,有神地舒张着,让人似乎感受到了花香四溢。

从此,曾兰芳开始潜心临摹恽寿平的作品,她在认真研读中国画史时,不仅仅是喜欢恽寿平的画了,恽寿平的精神和人品也深深地震撼了她。曾兰芳自号师南,主动地加入到常州画派后学的行列中,她由最初的临摹南田先生的画,到习南田老人笔意,再到自己进行实地写生,写意创作,学习恽寿平的没骨画法,绘画技艺日益精湛。

作为总督的义女,曾兰芳有许多和云南其他画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云南丰富的植物也为曾兰芳提供了观察花鸟的便捷,曾兰芳绘画技艺进步神速,她的作品深得没骨画法的精髓,构图简洁,笔墨清秀,设色淡雅。其画上的花朵秀丽多姿,多以洒脱的笔致蘸色敷染,画上的花朵仿佛刚刚被雨淋过一般,更为难得的是曾兰芳画中的鸟兽虫鱼动感十足、生动有趣。而她自题的文字,楷书写得非常有情致,字形秀逸飘洒,文字意境悠远,与画笔相映成趣,慢慢地她的画作在云南画坛声名鹊起。

1873年秋,岑毓英兼署云贵总督,成为了当时中国八个封疆总督之一。此时,曾兰芳已经成年,义父将她嫁给部下李上理,李上理当时驻军今通海的滇南河西,她也就迁到了滇南。婚后幸福的生活中,李上理为她建有名为“梦青阁”的画室,房前屋后种满了鲜花,曾兰芳在此留下了不少“奉外子命写”的画作,李上理后死于战乱中,曾兰芳守寡后,悲痛之中,她被义父接回府中。

深宫代笔

慈禧太后晚年进驻颐和园,生活上极尽奢侈享乐之能事,但在光绪中叶,慈禧雅兴大发,开始附庸风雅,习书绘画,一度达到了爱画如命的地步。慈禧太后重建了如意馆,喜欢写一些擘窠大字赐给大臣。只是她觉得自己的水平还不够高,作品的数量有限,很想找几个能为她代笔的妇人,于是,亲自下诏让各省寻觅擅长书画的中年妇人进宫。

1881年秋,岑毓英重返云南,署理云贵总督,主持援越抗法。岑毓英看到了曾兰芳沉迷于书画,而且习画的成绩显著,十分欣慰,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官场通达,非常想和慈禧老佛爷攀上更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曾兰芳有更为开阔的见识。于是就积极地向慈禧保举推荐曾兰芳入宫做清朝的“内廷供奉”。

笔者从曾兰芳留在民间收藏家手里的画签署的作画时间和地点来推算,曾兰芳可能是在1882年左右被慈禧宣召进宫的,曾兰芳经过各种复杂的考查、考试,被慈禧看中后,到福昌殿供奉。和曾兰芳先后被慈禧看中而成为内廷供奉随侍慈禧左右的宫掖女画家,还有云南女画家缪嘉惠、浙江女史女画家王韶和江苏女画家阮玉芬。

慈禧要求她们放开她们过去作为汉族女子被捆绑的小脚,免她们在自己面前每日跪拜的礼节,月俸是三十两银子,赏穿三品服饰。曾兰芳等人被宫中人按满族人的样子盘了头发,穿起了满族式样的三品诰命服饰。曾兰芳入宫时依然清丽年少,举止斯文端庄,言语温婉。

曾兰芳等人除教授慈禧等宫中贵人绘画外,主要是为慈禧代笔,成为慈禧的职业捉刀人。现在留下来的这些慈禧的“御笔”大字,结构茂密,用墨浑厚,字型周正。这些字是曾兰芳等人先在宣纸上写好,然后用马粪纸依照样子将字的位置刻空出来。慈禧写字的时候,在已经有了镂空字样的马粪纸下面再垫上宣纸,只需要在镂空的位置潇洒地填上墨就可以了。慈禧从容舞笔装模作样一番,省心又省事的她从来不会写出败笔来。

慈禧的欣赏能力有限,而曾兰芳学习的是南田先生气韵灵动、韵味无穷的画法,因此,她进宫后不久,就对完成慈禧布置给她的作业而不能进行个人画风探索,感到非常无聊。女画家进宫后,女画家入宫前流传于民间的画作开始享誉京城,她们进宫前画的署名画作在书画市场价码飙升。慈禧知道她们过去的作品在民间炙手可热的这一情况后,慈禧下旨令曾兰芳等代笔人的所有过去署名的书画不可再面市,再交易将被治罪。

居于深宫的曾兰芳,除了为慈禧代笔,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遍阅宫中收藏的历代名家的作品,从中受益匪浅,宫中丰富的收藏大大开阔了她的眼界,曾兰芳善于从名家作品中汲取精粹,由于广泛学习,她充实了自己的技法,更新了创作观念,在绘画的意境和构图上也得到了许多启示。

曾兰芳想来想去,自己的绘画和书法的署名权已经被剥夺,她出了宫后,自己的署名画依然不能进入收藏者的手里。如果连画笔也不能摸了,失去了绘画的乐趣,她无法想象自己如何生存,不能画画,她的生命也如同被囚禁起来一样,生活将枯燥无味。她不知道今生还能不能重新获得自己画作的署名权?

回归故乡

1889年6月6日,岑毓英病逝于昆明,清廷追赠岑毓英为太子太傅,谥“襄勤”,曾兰芳因奔丧给义父守孝,得以脱离深宫。曾兰芳回到云南后,看见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爱,她在滇池畔建起了自己的画室,开始大量在云南各地游历,写生云南的花鸟。

1908年,慈禧去世。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兰芳高兴极了——从今以后,她的画作的署名权完全属于自己了。她画了一幅30 平尺的牡丹彩蝶图,落上“曾兰芳写于昆明滇池畔赋茗轩”,并坚定地钤印“古滇女士”和“师南绘”。从此,她的艺术生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四季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美丽云南为她提供了花鸟写生无穷无尽的资源,云南的奇花异草、鸟兽鱼虫都激发着她的创作灵感,她的作品格调越发秀健俊逸,“师南女史写意图”画作有了更多的人与自然交流的气息,自由活泼,笔墨凝练,构图大方,意境天然,色彩上厚重和清淡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深度空间,拓展了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笔墨收放自如,清雅之风和野逸之趣相得益彰。

在《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滇南书画录》等典籍里,都有关于曾兰芳的介绍。后人称曾兰芳为“曾女史”,她也成为少数留下了名字的中国古代女画家。

现流传于世的曾兰芳创作时间最晚的作品,是曾兰芳作于民国17年(1928年)的绢画琴轴4条屏,之前存于云南省文史馆。昭通博物馆也有曾兰芳的多幅画作保存。笔者研究过二十多幅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曾兰芳画作,除最近拍卖中出现的曾兰芳的小幅的写生外,全部都是题名赠送给她人际圈子中的熟人的,可以说得上是“往来无白丁”,作品以设色绫本立轴为主,可以推断曾兰芳晚年并没有以卖画为生,而是以画画为乐,且与当时云南的文化名人钱沣、胡应祥、陈荣昌、袁嘉谷等人都多有应答交往。

清末彝族诗人余达父的《雅堂诗集》卷九有《题曾师南女士百蝶图即次师南原韵》四首,这是在曾兰芳的四条屏上加题的诗,原画作中有曾兰芳自己写的四首诗,可惜原作看不到了,但我们从余达父的诗题中,可以知道余达父当时赞赏的这幅画中有不同色彩和动态的一百只蝴蝶,想必还有许多种花儿,画情态各异的一百只蝴蝶,这正是在我们美丽的云南写生的结果。

在诗中,余达父将曾师南与西南历史上有“女状元”之称的才女黄崇嘏相比,赞美其精湛画艺,同情其不幸身世。

诗如下:

其一:轮蹄销尽为谁忙,听唱琅邪大道王。翊翊庄生才入梦,萧闲生世即仙乡。

其二:瘦捐腰肢捻带长,野人犹认内家妆。上林花满红英落,不见仙驹一瓣香。

其三:当年游子恋春晕,戏采西苑作对飞。一自故人仙蜕后,成灰蝶蛱不堪衣。

其四:女士才名艳旧时,写生妙笔会神思。滇南自有黄崇嘏,莫怨苏家锦字诗。

以现在掌握的资料,我们不能确定曾兰芳回云南后,是否回到昭通居住过,或者到过滇东北写过生,但曾兰芳的画曾在她的故乡镇雄县保存得最多,可惜多年后,作为慈禧的代笔人的作品被认为是清廷所余,大多数作品后来不知所终。虽然曾兰芳留下的画作不多,但她作为昭通籍人的身份,昭通画家谈起她来如数家珍,昭通后辈女画家更是从她的身世中得到激励,曾兰芳被昭通画界赞誉为昭通的画魂,影响了昭通民国时期起步的一批国画家。

作者:夏 吟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阅读昭通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