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市财政局
2023-03-09 10:50关于昭通市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3年1月31日在昭通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昭通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昭通市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22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完成74.3亿元、下降18%,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完成96.6亿元、增长3.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36.2亿元,下降2.6%。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完成14.4亿元、下降47.4%,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完成29.8亿元、同口径增长7.8%。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1.7亿元,同比增长8.2%。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4.6亿元、下降22.8%。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8.2亿元、下降0.3%。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增长32.6%。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3.2亿元、下降69%。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5亿元、下降87.7%。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06亿元,比上年增支0.05亿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3亿元、下降24.5%。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安排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增长1.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4.3亿元、增长9.9%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9.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31.5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行全市统筹,不区分全市和市本级。
(二)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859.7亿元,比2021年末增加120.6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273.6亿元。
(三)2022年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1.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千方百计实现增收目标。一是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稳经济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退减降缓税费99.1亿元。二是严格落实《昭通市税收征管保障暂行办法》,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强化税费征管,圆满完成收入预期任务。三是与四川省就白鹤滩水电站税费分配达成一致意见,白鹤滩水电站较预期时间提早两年征缴增值税。
2.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实施“六大战略”。一是全力支持乡村振兴。争取省级衔接补助资金51.1亿元,统筹下达资金8亿元,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二是全力支持产业兴市。争取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6.2亿元,安排市级前期工作经费1亿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三是全力支持交通强市。争取交通领域转移支付补助29.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41.2亿元,安排高速公路市级补助资金2亿元,退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增值税留抵退税59.8亿元,筹集安排昭通机场迁建资金0.8亿元,支持各项交通事业发展。四是全力支持城乡融合。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1.3亿元,下达鲁甸县“美丽县城”省级奖补资金0.5亿元,安排城市更新资金23.8亿元,累计投入创文创卫经费1.6亿元,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五是全力支持生态优先。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9.2亿元,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项目资金1.3亿元,“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资金2.6亿元,农田建设及农业资源生态保护补助资金5.4亿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六是全力支持人才支撑。安排资金0.3亿元,支持“凤凰”“鲲鹏”计划实施和高层次人才引进。
3.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向上汇报争取工作机制。2022年,到省财政厅开展常态化汇报争取工作20次,全年上级转移支付补助488.8亿元,同比增加62.7亿元,增长14.7%,资金争取规模居全省各州市首位。
4.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市教育支出完成119.5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2.3%。二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运营建设,落实疫情防控资金4.3亿元,下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补助30.6亿元。三是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放特困供养、低保、孤儿生活补助等29.2亿元,下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6.9亿元,严格落实国家政策,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
5.坚决守牢底线红线,财政运行总体安全可控。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全年累计完成“三保”支出309亿元。二是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按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90.9亿元,切实维护政府信誉。三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深入开展财经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一卡通”治理专项工作。认真整改人大监督、审计发现问题,如期办结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
6.着力强化政治保障,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绝对领导。二是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研究制定党的建设、向上争取、科室协同、市县联动、服务部门考评细则,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昭通市市级财政资金决策审批管理规定》,规范资金审批流程。四是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开展单位预算资金改革,将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五是切实提升基层财政治理能力。印发昭通市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不断夯实基层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
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两会”以及市委五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2023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坚定方向。二是坚持集中财力、保障重点。三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四是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坚守底线。
(三)2023年收支预算安排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00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同口径增长3.5%以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01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1%。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0.7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同口径增长3%。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5.1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5.7%。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5.3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8%。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6.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78.5%。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3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7.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3亿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35.8%。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0.5亿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8.4%。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0.1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80.3%。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0.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9.6%。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单独安排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6.6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1.8%;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3.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4%。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党建引领强保障,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
(二)培植财源抓收入,不断夯实持续增收基础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接续培育现代产业。二是聚焦投入效能,拓展资金投入渠道。三是聚焦规模效应,支持壮大园区经济。四是聚焦市场主体,持续减轻经营负担。
(三)多措并举重争取,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转变工作作风,争取上级支持。二是找准比较优势,争取上级支持。三是形成工作合力,争取上级支持。
(四)优化结构保支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支持推进乡村振兴。积极筹措资金用于“防贫保”和兜底保障政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落实《昭通市关于进一步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的十二条措施》,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高速公路建设和新机场迁建,支持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支持省级物流枢纽和市级物流园区建设。三是支持城镇提质扩容。支持启动昭通古城保护开发利用,中心城区“三馆一中心”建设,支持打造“一城三区”空间发展格局,支持大关县、盐津县县城和彝良县骑河临河建筑避险搬迁工作。四是支持生态保护治理。支持开展城乡绿美行动,支持赤水河流域保护。支持美丽河湖创建和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五是支持人才招引育用。支持“凤凰”“鲲鹏”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支持开展职业资格和“订单式”技能培训。六是支持平安昭通建设。支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互联网+安全生产”综合平台建设,严格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七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升本”、昭通职业学院开办招生、扩充城镇学位等。支持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运营建设,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应急体系建设。
(五)积极稳妥防风险,全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积极防范“三保”风险。压实县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工作,动态监控各地“三保”执行情况。二是稳妥防范债务风险。压实偿债使用主体责任,确保按时足额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切实维护政府信誉。三是严格财政库款管理。严格库款调度的序时进度要求,规范财政资金收支运行,确保库款余额规模合理。
(六)锐意进取推改革,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二是适时调整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三是着力推进财政总会计制度改革。四是有序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五是持续推进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