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报客户端
2023-03-05 11:35初春的云南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
阵阵小雨过后
春芽吐蕊、万物生长
在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云岭大地各族儿女心向北京
纷纷送上“边疆喜事儿”
看
从鲁甸甘家寨到大理古生村
从贡山独龙江畔到司莫拉佤族村
从东川的红土地到沧源的边境村
……
“村村寨寨”送出的好消息
飞跃山河、传到北京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在甘家寨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临时党支部、警务室、消防室,接连走进5个帐篷看望群众,嘘寒问暖,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保障情况。总书记走进邹体富、甘正芬老两口和孙子住的帐篷,吃饭、补助、收入等问得十分仔细。
夕阳余晖中的卯家湾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甘正芬老人说,家人和乡亲们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怕困难,用勤劳的双手团结互助共建新家园。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甘家寨村民小组在龙头山新集镇崛起,89户群众户户住进了新家。
甘正芬老人在做饭
邹体富老人家的小院里,葡萄已经结果
“儿孙有事干,家家有钱赚,幸福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78岁的邹体富老人接过话茬说,现在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就业路子越来越多,大儿子邹家荣在社区工作,儿媳妇种花椒、卖蔬菜,孙子邹建国组了个车队拉建材,孙媳妇经营着一个椒林鸡火锅店,全家年收入近30万元。二儿子邹家贵跑乡村客运,儿媳妇在学校门口开小吃店,孙子邹欣加入车队拉建材,孙媳妇在镇上开卤味店,全家年收入20多万元。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里。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看到李德昌一家七口“四代同堂”,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位于洱海边的有机种植基地,村民依靠科技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今,满院山茶、杜鹃的小院里,慕名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将这里亲切地称为“乡愁小院”。乡愁小院隔壁是乡愁科技小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团队带领下,全国20多家单位、200多名科技人员在洱海流域开展联合攻关,探索洱海流域农业绿色高值生产模式,破解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难题。
科技小院师生在田间
围绕洱海保护和农民增收,小院师生向村民开展科普培训、普及环保知识、开展电商直播和培训,助力生态和产业振兴;组织村民农耕文化和文娱活动,打造古生村文旅亮点,助力文化振兴;成立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党支部,助力古生村组织振兴。
古生村
既有传统农耕文明的依依“乡愁”
又有面向未来
大步向前的包容与进步
“乡愁”与科技在此间碰撞
催生出更美的花朵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紧张的考察行程中,特地挤出时间,亲切会见了来自怒江州贡山县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当时也在现场,第一次走出独龙江乡、第一次坐飞机的她,激动地用独龙语唱起自编的“感恩歌”。
初春时节,担当力卡山积雪融化,独龙江河谷流水欢畅。今年春节以来,独龙江乡迎来了旅游新高潮,每天都有游客穿过独龙江公路隧道来到秘境独龙江,领略自然风光、体验民风民俗。
游客在李文仕的指导下体验独龙毯编织
这几天,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李文仕家可谓门庭若市,慕名而来的游客挤满了小小的院子,大家争相与她合照、选购七彩独龙毯、背包、头饰等。76岁李文仕老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她一边麻利地编织手中的毯子,一边唱着古老的民歌,面对生人毫不怯场,自信大方地展示着独龙族传统文化。
“独龙江变得更热闹了。”李文仕的女儿李玉花从小跟随母亲学习独龙毯编织技艺,她告诉记者,旅游也带来了新的商机,1月以来,家中编织的独龙毯已经卖出了20多床,收入大约有1万元。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民李发顺家,总书记和大家一起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并聊起家常,详细询问李发顺一家脱贫情况。
李发顺开在自家小院中的餐馆
今年春节以来,李发顺一家人变得忙碌起来,舂大米粑粑、杀鸡、炖肉,准备可口的农家饭菜……这些都是用来招待游客的。李发顺说,这段时间,来寨子的游客渐渐多了,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到家里来吃农家饭,尝尝不同颜色的大米粑粑。
李发顺给游客烤粑粑
“我们没有固定菜单,小菜都是自家小院里种的,当季有什么菜,就给大家做什么。”李发顺介绍说,每隔三五天,他都会跑去几十里外的林子里采购土鸡。“城里来的人就喜欢这个,我一次采购四五只,用完再去,保证新鲜。”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看着忙碌的家人,李发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近年来
司莫拉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来村里“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
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身残志坚的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张顺东时指出,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养殖棚内种植着人工菌
过去的一年,张顺东家发生的“大事”不少。当地政府在他家对面帮助建起了200多平米的养殖棚,一家人起初种人工菌,然后带去乌龙街上卖。下半年,为扩大收入来源,一家人把养殖棚腾了块地方养猪养羊,目前长势还不错。
壁画后面是张顺东家的三层楼房
此外,张顺东家里加盖了两层楼房,从原先的一层增加到三层。腊月初六,他们在昆明市嵩明县当教师的女儿生了老二。新的一年,两口子希望能扩大养殖规模,也希望当地党委政府再多给些扶持政策,助他们一臂之力。他们还希望儿子尽快找到女朋友,成家生子。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西葫芦采收中
当下,沧源县单甲乡嘎多村的西葫芦进入采收期,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包装、分类、装车,准备将新鲜采摘的西葫芦发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种植户肖艾块算了一笔经济账:自己种有1亩西葫芦,按照目前的产量,扣除成本,每天都有100元的收入。据统计,嘎多村的西葫芦从2月8日开始收购,全村138亩的西葫芦阶段性预期效益可达到30多万元,种植户预计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沧源县不断探索助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产”的“抱团发展”新模式,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破解了产业发展短板,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是促进各族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感召力、展示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全国人大代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李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热情,全面补齐民生、产业、环境、党建等短板,干出特色、创出亮点、作出示范,加快边境地区繁荣发展,切实把沿边行政村打造成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
乡村
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
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愁”不是愁
而是一种激励人们
建设美好家园的正能量
新的一年
云南将持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
努力让“美丽乡村”
传出更多“边疆喜事儿”
来源:云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