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法制报
2023-02-22 16:37库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水库移民群众法治素养的不断提高,移民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思想的提升,更离不开基层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搬迁安置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激发基层党员活力、丰富移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移民法律定向服务等工作,针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法治建设出实招、求实效,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稳定,平安库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栗子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培养社区“明白人” 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楚雄市鹿城镇栗子园社区由2009年修建青山嘴水库移民搬迁组建,也是楚雄市唯一的纯移民社区,现有居民(移民)1942户8000余人。
搬迁居民(移民)来自两个不同乡镇,包含汉族、彝族、回族、白族等11个民族。不同村寨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千差万别。
“搬迁居民(移民)从农村到城市生活,不仅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也面临着思想上、经济上、生活上的诸多困难。”回忆起社区建立之初的情形,栗子园社区主任吕燕感触颇多。
为了让栗子园社区居民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社区决定多管齐下。其中,培养社区“明白人”是颇见成效的做法。
“经周密调查,社区在每户居民中选定1名明事理、会说话、能管事的社区‘明白人’进行培养,每季度至少组织他们参加1次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感恩教育、文明习惯、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吕燕介绍。
通过社区“明白人”带头学,向家人和身边群众做宣传,用言行作表率。移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很快实现了从农户到居民的转型。为了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社区多管齐下,让社区“明白人”积极参与社区基层依法治理、法治创建等日常活动。经多年努力,如今的安置区已家家户户有社区“明白人”。社区“明白人”发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了用法治思维提升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成为活跃在社区管理中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栗子园社区整合各方力量,健全社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多元化专业调解队伍,努力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栗子园社区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法官现场接访解答20余人次,共受理各类信访和矛盾纠纷18件,办结18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9%。
成立13年以来,栗子园社区通过创新管理服务和精准治理,治安和刑事案件持续实现“双下降”,各类矛盾纠纷等社会风险得到有效化解,成为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的“示范典型”,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殊荣。
仁和镇调解中心
组建“大调解中心”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如今,移民群众与我们鱼水情深。从移民村搬迁前的贫困到今天的小康……观音岩水电站永胜县搬迁安置工作结果让人欣慰,但过程却不简单。”永胜县搬迁安置办公室信访维稳股股长赖晓春说。
观音岩水电站搬迁安置工作涉及永胜县3个乡镇8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搬迁安置1735人,生产安置3127人。水电站搬迁前的村组分布于金沙江干热河谷,以傈僳族、彝族为主。搬迁后,随着移民群众生活空间和方式的改变,产生诸多问题,群众矛盾较多。
为了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引发重大案(事)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当地搬迁安置部门借鉴“枫桥经验”积极开展平安乡镇建设,与永胜县积极探索以“纠纷排查网格化、调解水准专业化、调解结果法治化”的理念,2021年5月组建仁和镇调解中心。建设完成后的仁和镇调解中心成为全镇矛盾纠纷集中分流处理的“枢纽”,是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的“指挥中心”,是贴近移民群众、接待移民来信来访、收集矛盾线索、宣传法律法规的为民服务窗口,是直接组织、预防、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的“实战主体”。
仁和镇调解中心秉持党委领导、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和司法全程引导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坚持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在法治的框架下能够得到化解,按照一般矛盾纠纷遵循“三三三”化解工作方法;重点矛盾纠纷由仁和镇调解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调解中心+行业部门+村+组”进行“跨区域”集中调解;特殊矛盾纠纷结合纠纷当事人双方意愿,由当事人具体指定调解中心调解员,实现自主“点餐式”调解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找准基层党建与综治维稳的融合点,见微知著,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仁和镇“大调解中心”模式以强基础为突破口、保稳定为出发点、提升组织力为着力点、惠民生为落脚点,充分发挥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化解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巧家县白鹤滩镇搬迁安置工作现场会
构建“小网格” 串起基层“千条线”
社区管理服务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涉及白鹤滩、大寨、崇溪、蒙姑、金塘5个乡镇32个村(社区)5万余名群众,移民搬迁点多面广、人口数量多、搬迁难度大。为了实现高质量搬迁,昭通市巧家县坚持网格覆盖、稳步推进、协同发展,实现以党建引领“小网格”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搬迁安置部门协同巧家县统筹12个非移民乡镇、87家县直部门投入移民搬迁工作中,全县38名处级领导、3180名干部职工挂包到村到户,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包保体系,确保挂钩包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构建县、镇、村、组“四级服务网络”,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做到“移民所需、干部所向”,移民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农家,顶高温、冒酷暑,为移民群众宣传政策、协调贷款、调解纠纷、搬迁落户。仅用37天完成了搬迁安置协议签订,仅用2个月完成了生产安置协议签订,仅用56天完成了5万余名移民的搬迁入住,创下了水电移民搬迁史上的新奇迹,确保了白鹤滩水电站按时下闸蓄水发电。
为了让移民“住得进、早融入、更和谐”,巧家县将8个安置点722栋移民房划分为533个网格,3180名党员干部职工挂包到户,1000余名党员干部担任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引路员等,24小时在线,帮助移民解决房屋瑕疵、下水道疏通、电路网络保通、安全维护、矛盾纠纷调处等各种问题,努力让移民搬得安心、住得放心,尽早融入移民新区新生活。
同时,巧家县坚持强化社区治安管理,移民安置区同步规划建设警务室,将8个安置区7个警务室建设作为移民群众服务点、治安防范落脚点、工作推进发力点、警民联系结合点来打造,狠抓“人、事、物、地”等基础要素管理与维护,将警务室建在群众家旁边,配齐警务室警力和装备。各警务室与253名楼栋长实现联系共防,与物业公司组成联勤联动领导组,加大与社区房屋建设方的联系协调。移民搬迁入住以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起,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360余处,移民新区秩序井然、和谐稳定。
在移民安置区推广安装使用“一部手机办事通”App,打通移民群众办事“最后一米”。帮助退休人员完成养老资格认证工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困难群众、留守老人提供养老资格“上门认证”贴心服务。向移民群众推广电子医保凭证,现场指导帮助老人开通激活账号,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在移民安置点设立新冠疫苗接种服务点,全天接种不间断,使移民群众接种疫苗更方便。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帮扶、大病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确保移民发展路上不掉一人。
深入向家坝水电站安置区开展法治宣传
推进“五治融合” 打开库区治理新格局
向家坝水电站是国家能源工程、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水电站建设涉及绥江县1座县城和沿江3个集镇,移民人口达6万余人,占整个电站库区移民总人数的45.5%、向家坝水电站云南库区的90%、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绥江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政治建设方面,成立平安绥江建设领导小组,构建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全覆盖配备乡镇政法委员、村(社区)治保主任,全面落实“一村一警”“一校一警”“一院一警”;推行“一村一组一网格”模式,整合优化村级网格,实行多网合一,并实行三级网格长制,构建覆盖全域的网格体系。
在法治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巩固完善群众参与制度,促进决策管理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明确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公布法律顾问服务时间、服务咨询电话、投诉举报电话,定期集中组织政法干部、法律志愿者、律师下沉基层开展免费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
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游园、法律宣讲等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始终用法治思维服务群众,坚持以法治净化社会风气,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强化社会治安整治和乱象治理,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坚持以法治保障经济发展,依法严厉打击扶贫、长江保护等重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以法治提升服务质量,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积极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公共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落实“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举措,快速回应群众所需,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线下跑”为“线上跑”,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德治建设方面,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市民素质的重点内容,全县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突出德治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春风化雨的作用,积极开展“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主题活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形成崇俭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的良好道德规范。
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知政策、守法纪。深入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移风易俗行动、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实行创文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议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激发群众思发展、谋发展、共治理的内生动力。
在自治建设方面,坚持把村民自治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治理源、奠基石,健全完善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立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探索推行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推行邻里劝导、红黑榜制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健全完善社区自治管理机制,以居民楼为单位,成立由挂钩单位党员干部、社区“两委”干部、片区支书、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为成员的“楼栋管家”,履行宣传员、信息员、劝导员、调解员、组织员等职责,实施党旗引领党员示范行动,党员示范、全民参与,常态化抓好政策宣传、环境卫生、秩序维护、文明养成等工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建义警队伍,成立平安法治志愿服务队等9支志愿服务队,形成政策共学、事务共商、环境共创、平安共建的工作格局。
在智治建设方面,建成综治信息大数据平台,整合镇村党群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访中心、警务室等资源,全面建成5个镇4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并全部接入综治信息系统,为镇、村(社区)综治工作专职干部配备综治通手机,基本实现县、镇、村三级综治平台管理信息化,实现对城区重点区域、重要路段、重点场所视频监控基本覆盖并全部联网运用,形成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通过推进“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路子,绥江县呈现出山清、水绿、城美、业旺、路畅、人和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社区居民生活和谐安定
来源:云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