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2023-02-22 16:06一条条纵横交错公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产业基地(厂房),一个个星罗棋布的美丽村庄,一块块绽放碧绿的草坪,一张张洋溢于心的幸福笑脸……漫步在云南镇雄369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锦绣画卷。
回眸2022年,镇雄县一项项瞩目的成绩令人欣喜、振奋:地区生产总值达251.7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2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4.1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2450元、13700元。
镇雄县大力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守底线、促增收,乡村振兴持续推进
草长莺飞二月天。初春的乐利村,青山环绕间,清澈的乐利河穿村而过,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村庄,仿佛走进了江南小镇。
“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谈起现在的生活,村民王清香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切得益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王清香介绍,村庄未改造前,村里全是土墙草房、泥泞烂路;现在村民都住上了新楼房。行走在村子里,绿树花草掩映中,一排排红瓦、白墙、翘檐民居错落有致,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便民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小超市、电商服务等公共设施和服务网点一应俱全。
2022年,镇雄县始终把抓巩固、促振兴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399元,增幅达16.31%,7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全面消除,26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14.65万元。去年,还成功打造大湾罗甸等3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及赤水源洞湾等26个省级美丽村庄。
建设美丽村庄。
着力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后劲持续增强
“我家有50亩左右地,全部都栽了竹子,两季笋子可以挣四五万元。”在杉树乡瓦桥村万亩竹园基地,村民王开仙指着满山的竹林,高兴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一年‘取款’两次,日子现在是越来越好了。”
2022年,镇雄县竹产业基地突破百万亩,竹笋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荣获“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称号。
去年,镇雄县始终把打基础、促转型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前,镇雄县“1+1+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呈规模化发展态势。去年,镇雄县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3家,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0个;工业企业实现升规8家。
赤水河云南段保护区。
着力扩投资、强基础,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大桥通车,新城、老城再添一条快捷通道,很方便。”1月18日上午9时,镇雄县雄州大桥正式通车,市民们欢欣鼓舞。
雄州大桥位于南部新区毓秀路连通新区旧府北路和老镇毕路,横跨规划的峡谷公园,是连接新老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改善县城发展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
镇雄县始终把扩投资、强基础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2022年第三季度,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获登昭通市“红榜”,总量超预期13亿元。去年,镇雄县完成交通投资22.3亿元,完成水利投资8.9亿元。
着力抓保护、强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以前,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入河里,对河水的污染特别严重;现在,污水要首先经过污水站的处理。”说起赤水河和群众生活现在的变化,赤水源镇银厂村贾家坝村民小组常吕共深有感触地说。如今,他家已装上了标准的厨房和卫生间,生活污水排放管道也连接到污水处理站。
这是镇雄县赤水河流域保护取得可喜成绩的一个缩影。2022年,镇雄县生态保护成绩斐然:赤水河流域集镇“两污”治理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流域实现干支流无小水电站;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三大水系”国控、省控出境断面水质均达Ⅱ类以上......
着力惠民生、保稳定,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初春的镇雄乍暖还寒,而宽敞秀丽、清爽怡人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校园内,一群群中学生正在运动场上强身健体,让人倍感振奋。
地处乌蒙山区的镇雄,长期顶着“教育穷县”的帽子,为贫困代际传递埋下祸根。为了打破子女教育困境,不少家长倾尽所能、尽其所有把孩子往外地送。创办优质学校,成为社会各界最广泛的共识。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镇雄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22年,镇雄县始终把惠民生、保稳定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体现。去年,镇雄县教育发展再创新高——中考优质生源继续占据昭通市“半壁江山”,13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651名学子迈入“双一流”大学;文化体育全面进步——镇雄县打鼓草、苗族刺绣、乌峰石雕等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小品《双夺魁》等文艺作品荣获省级大奖。(赵燕军、吴长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