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端牢就业“金饭碗” ——昭通持续推动稳岗就业

 2023-02-28 09: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市紧紧围绕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以“稳就业、促增收”为主线,按照“稳存量、调结构、树品牌、促增收”思路,大力开展“百日行动”“收入增百计划”等活动,聚焦组织化和市场化,紧盯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抓实“稳岗留工、信息摸排、岗位推送、集中输出、技能培训、服务保障”6个环节,全力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动员难、精准培训难、转移输出难、跟踪稳岗难“四大难题”,千方百计促进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更加稳定就业,让脱贫劳动力端牢就业“金饭碗”。截至目前,全市104.55万脱贫劳动力,已转移就业91.12万人,就业率达87.16%。

坚持抓转移就业组织化,推动群众无序外出向有序输出转变。抓实网格管理,建立以2.75万个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3万余名市、县、乡、村四级干部,驻村队员,就业信息员定格定责,织密织细“全员覆盖、网中有格、格中有人、肩上有责”的就业服务网格,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台账、返乡农村劳动力清单、未就业人员就业清单、职业技能培训意愿清单“一台账、三清单”,为精准开展政策宣传、岗位推送、技能培训、转移输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完善机制,完善政府主导、村级发动、中介输出、企业接收、稳岗就业“五位一体”机制,巩固拓展与中山、东莞、上海等地劳务协作,建立了“东西部协同、市县一体、部门协作、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基层发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效机制,实现与省外274个重点地区及企业的常态长效对接,推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待遇更高、环境更好、稳定性更强的岗位转移就业。王昌先在上海一家企业工作4年了,负责厂区的油污清理工作,每月可拿到6000多元工资,其丈夫陈怀桥也在这里工作5年了,每月可以拿到14000元左右的工资。企业负责人表示,像他们这种勤恳踏实的技术工人很难得,企业竭尽所能给他们家人般的温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有序组织输出,抓住春节前后“窗口期”,提前谋划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抓实“家门、车门、厂门”三门闭环全链条管理,开展有组织转移输出。2022年,“百日行动”期间,昭通市11个县(市、区)积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输送服务,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昭阳区红路安置区2300余名务工群众送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1日,全市脱贫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44.73万人、占总转移人数的49.09%,有组织输出37.43万人,组织36趟专列、13000辆包车“点对点”集中输出10.84万人(脱贫劳动力4.68万人)。

坚持抓转移就业市场化,推动劳动力从自发转移向市场化有序输出转变。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形成了市内以“195个就业创业服务站+36个中介企业+277个劳务合作社+1788名信息员”为主,市外以“31个驻外就业服务站+329个合作企业”为主的服务网络,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水平大幅提升。

分级分类布局用工市场,在昭通中心城市、各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分别建立了8个劳务市场、11个“零工”市场、1105个就业服务中心。同时,精心打造昭通劳务品牌,加快培育“昭通小肉串”“盐津大厨”“镇雄五金工”等10个劳务品牌,增强劳务信誉度和竞争力,通过品牌集群效应带动就业。目前,10个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35万人,其中“镇雄五金工”从业人员12万人、“昭通小肉串”从业人员7万人、“盐津大厨”从业人员5000人。

坚持抓就近就业便利化,推动从注重外输向内外并举转变。靠产业吸纳,依托全市85万亩苹果、540万亩竹子、250万亩马铃薯等高原特色农业,70万吨水电铝、80万吨有机硅、300万吨光伏玻璃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建设就业帮扶车间,盘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45万平方米商铺、50万平方米车间等扶贫资产等扩大本地就业岗位供给,带动33.91万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认定229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4047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2022年以来,靠创业带动,全市共扶持282户脱贫人口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36万元,带动705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公益性岗位兜底,合理开发8.63万个公益性岗位对有劳动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劳动力进行托底安置就业。

坚持抓技能培训精准化,推动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以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更强、就业更稳、收入更高”为目标,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聚焦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围绕产业所需、市场所求和群众所愿。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技能培训40.26万人次(脱贫劳动力17.12万人次),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223人。聚焦劳务品牌打造,开展“昭通小肉串”“昭通建工”等地方特色劳务品牌技能培训4.83万人次,加快培育10个以上昭通劳务品牌。聚焦转移就业,开展本地重点产业、企业用工需求培训3.23万人次,外地用工企业和单位订单定向培训1.05万人次。

坚持抓稳岗服务体系化,推动由有就业向稳就业转变。抓跟踪服务,按照“劳动力转移就业到哪里,跟踪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与省外274个重点地区和企业建立劳务协作长效对接机制和跨界稳岗转岗机制,依托本地195个就业创业服务站、31个驻外工作站和127个监测点,实行村级信息员动态监测和用工企业联络员制度,定期组织力量对务工人员进行回访,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动态调岗、权益保障等服务。镇雄县泼机镇的晋家俊女士来上海务工已有10个年头,一直都在位于松江区的宏廷机械厂从事螺丝、螺帽等五金配件的生产工作,从和她聊天中可以感觉得到她很适应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抓后方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在外流动党组织作用,为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人提供就医就学、生产生活、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关爱服务,切实让劳动力务工有组织、家人有关爱、权益有保障。2022年,共对接人力资源机构367个、用工企业1523家,收集优质岗位69.26万个,开展招聘399场次,达成用工协议16118人,通过新媒体发布、面对面送岗等向脱贫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64.47万人次,帮助实现稳岗16.39万人。

坚持抓就业风险防控常态化,推动就业帮扶由面向点转变。强化就业动态监测,依托1788名覆盖所有乡(镇)的就业信息员、127个就业监测点、1090个村级就业服务站,对离岗返乡回流人员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返乡劳动力“一对一”就业帮扶台账,明确就业帮扶责任人,制定就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

动态做好返乡人员就业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返乡劳动力主动推荐工作岗位,实现再就业。2022年,全市返乡回流24557人,已实现再就业23851人(省外输出再就业19008人、省内再就业4843人),再就业率为97.13%。

积极开展稳岗转岗,端牢就业“金饭碗”。依托驻外服务站不间断开展转岗、调岗、稳岗等措施,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稳”在当地。针对离岗返乡回流人员,依托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力量,采取“一对一”就业帮扶,深入返乡人员家中,开展岗位推荐、再就业培训、集中组织输出等,依托本地企业进一步开发本地岗位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记者 陈允琪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