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那山 那村 那节课

 2023-02-11 11: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骑车在回家路上,闻到路边那烤洋芋、烤包谷的浓香,餐馆里飘出来热气腾腾的米饭香,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年我支教的那个小山村,想起山里的那群孩子,想起那节平平常常的识字课。

当年我支教的那个小山村只有山路。村里专门派了一个中年男人和一女代课老师来接我,帮我扛行李、提书。我们先坐小马车,1小时后到达松华坝水库,再乘木船在水里蜿蜒行驶了2个多小时,在一个叫河里湾的地方下了船,又在群山中走了2个小时的山路。雨后,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路边的小草、松树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天空异常碧蓝、透亮,云朵洁白、轻盈。一路上的景色让我忘了疲倦,心也仿佛跳出了心房,我真想在这旷野群山中狂奔、欢跳……

眼前的小山村炊烟袅袅,烟雾氤氲,显得那样宁静、安详,一条不宽的小河沿着村边、贴着山脚向山外流去……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我饥肠辘辘。晚饭是在校长家吃的,校长家是土木结构的房子,柱子、椽都已被烟熏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屋里很暗,亮着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屋内的地面虽是土,但平整、干净。屋的一角是厨房,厨房的灶旁有一个大火塘,火塘里生着火,一根根木柴在火塘里“噼噼啪啪”地唱着欢快的歌,跳跃的火苗舔舐着一把漆黑的茶壶,火塘里烤着的洋芋和包谷发出阵阵浓香。校长媳妇烧的菜真好吃,特别是干辣椒在锅里焙干,蘸着盐吃,干香干香的。

第二天,开始上课。我教一、四年级的语文,第一节是一年级的语文课。走进教室,我的心蓦地一下收缩了:教室狭小,四面墙壁也是斑斑点点,仿佛在诉说着疲惫;光线昏暗,桌椅破旧,窗户上只有窗框,没有玻璃,黑板是一块挂在墙上的木板,好长时间没刷油漆了,已变成“花板”。学生们穿戴长短不一,基本没有书包、文具盒,只有一本语文书放在书桌上,昨天的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我刚一走动,一个踉跄,差点崴了脚,低头一看,地面坑坑洼洼。那一节课,我一改往日的授课习惯,立在讲桌前不敢来回走动。

按课程要求,这节课我给学生讲一个生字“香”。我工工整整、大大地把“香”字板书在“花板”上,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说说什么东西最香啊?”我想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让学生加深对“香”字的印象。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大声告诉我:“老师,米饭香!”我当时就愣住了,怎么会是米饭香呢?我在原来的学校教“香”字时,学生告诉我的是:花香,妈妈做的松鼠鱼香,法国香水香,洗澡后妈妈给自己擦的粉香……从没有谁说过米饭香。我好奇地追问:“为什么说米饭香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白米饭可香了!”“老师,我最爱吃米饭,好香哦!”还有的同学边说边用小手比画出一小碗米饭,放在鼻前闻一闻,然后闭上眼睛,陶醉地说:“啊!真香!”也有的同学告诉我,她要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吃上白米饭……我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心被触动了。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大山里的学生,米饭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早已失去香味,他们可以把吃剩的米饭毫不可惜地倒掉,可山里的孩子呢?如果孩子们再追问我,城里孩子说什么最香时,我该如何回答呢?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噙满了眼泪……

离开那所山村学校已经30多年了,那节课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翻滚,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一给同学们讲到这个“香”字,那群认为世界上最香的是米饭的孩子就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他们的声音就在我耳边回响。我就会告诉现在的孩子们:“每天(日)有米(禾)饭吃,是最香的。”

作者系昆明海贝中英文学校教师 李爱庆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标签 >> 少年文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