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2-11 11:10新年伊始,笔者前往永善县原进修学校旁住宿区,拜访一位年近百岁、有着74年党龄的老干部。大半个世纪以来,他矢志不渝跟党走,永葆革命军人本色,将全部精力投入党和人民事业,不遗余力地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了一生,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身边人。离休后仍坚持学习,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晚年生活充实而愉悦。他就是永善县离休干部马留德。
英雄故事伴成长 参军入伍勇向前
马留德,1923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和两个姐姐早逝,哥哥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牺牲。母亲带着他和嫂嫂相依为命,靠帮人做工维持一家人生活。从小母亲就经常给马留德讲述杨家将一门忠烈、岳飞精忠报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保家卫国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人民军队来到马留德家乡,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分到田地的穷苦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对共产党与人民军队产生了极大好感,纷纷送儿女参军。1947年8月,24岁的马留德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军入伍,1949年4月入党。在军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英勇战斗,多次立功获奖。
马留德跟随部队踏遍江西、穿越两广、挺进云贵,于1950年3月到昭通镇雄、彝良、威信等地参加剿匪斗争;1952年4月,调到永善县武装部担任兵役科科长;1958年8月,转任永善县桧溪区(现桧溪镇)区长、永善县委农水科科长、莲峰区(现莲峰镇)党委书记、大兴区(现大兴镇)党委书记、永善县人民法院院长、永善县民政局副局长。在地方任职的28年里,无论在哪个岗位,马留德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先后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不忘初心献余热 离而不休报党恩
1986年11月,马留德从永善县民政局离休,人生迎来晚霞时光。他在笔记本上写道:“领导干部可以退居二线,党员却永远没有二线。官职虽然没了,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还在。”
离休后,马留德依然尽己所能,一点一滴地报答着党的恩情。他没有忘记“党恩难忘、人民至上”的信条,平日里勤俭节约、对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他,多年来心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06年6月,他带头捐款 1000元支持永善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2008年8月,他向党组织交纳300元特殊党费用于抗震救灾;2020年3月,他向党组织捐款1000元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他向党组织交纳了10000元特殊党费。当提及这些事,他总是说:“我出生于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作为贫民的孩子,我在党的关怀下成长,是党给了我一切。现在虽然离休了,但我还想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多尽一份力,想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入党光荣,从军自豪。”回忆当年那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马留德激情洋溢,感慨不已。他的胸前佩戴着多枚闪闪发光的徽章,既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也有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林林总总,他视若珍宝。特别是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更是成为马留德一生的信仰和行动指南。对于他而言,参加组织生活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虽然手脚早已不如当年灵便,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从未缺席。他常说:“参加组织生活是一名党员的义务,这是一件必须认真对待的事。”
除了参加组织生活,马留德始终把“勤思、善学、常动、多写”作为自我约束的铁律。爱好体育活动的他,在手脚还比较灵便的时候,坚持每天上午打门球,还曾担任永善县老体协主席,先后组织各种体育比赛100余场。
此外,马留德还经常在子女的陪伴下,应邀到机关、社区、学校、军营等场所,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年轻一代爱党爱国情怀。他还坚持读书看报、练书法、写文章,家中墙上挂满了数十年来他挥毫泼墨的作品,在客厅显眼处,赫然悬挂着“跟着共产党、从北战到南、解放大西南、建设新永善”一行字。
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马留德早早地就起床,守候在电视机前,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边听边记,一字一句专注入心。他深有感触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发展目标很明确,让我倍受鼓舞。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亲眼见证了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言传身教好家风 四世同堂乐融融
2023年1月9日,马留德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晒着久违的太阳,闭目养神。儿子坐在一旁陪他聊天,两个曾孙女叽叽喳喳地围着老人捉迷藏……好一派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些年来,马留德一直和儿女共同生活。他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矍铄,从外表上看不出已经度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他穿着干净整齐,满脸温和慈祥,除了牙齿脱落,腿脚有点不灵便外,耳朵还可以听见,视力也还比较好,有街坊邻居来串门,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对方姓名。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学校,良好家风就如同良好校风一样,影响着每位家庭成员,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如今,马留德家已是四世同堂,居住在同一栋楼房里,逢年过节坐下来有好几桌人,至今仍然沿袭着父亲上桌才能动筷子的这一习惯。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现有党员12名,分布在各行各业,一家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每年年底,马留德都要召集几个儿女开家庭会,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心里话。他身体力行地将良好家风代代相传,四世同堂的幸福和谐生活在邻里间广为传颂。
在其儿子马华所写的《父亲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一文中,笔者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回首父亲走过的足迹,党的温暖、党的光辉、党的教育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在非常艰难的时刻,他对党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用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激励后人砥砺前行,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家的传家宝。这些年来,父亲豁达乐观、爱党爱国,一辈子艰苦朴素,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经常教育子孙后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信党爱党跟党走,做好本职工作,不负时代使命和担当。他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经常督促儿孙们按时替自己交党费,饱含着一位老党员对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通讯员 黄 桦 李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