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和我的村庄系列报道①丨 他们,让梦想在赤水源头落地

 2023-02-11 23:44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乡村振兴”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农村、农民”三者构成的“三农”概念中,包括以农民为农村主体的与农业有关的其他团体和个人,毫无疑问是推动农村产业、文化、生态蓬勃向前的重要力量。

乌蒙大地一大批村庄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地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昭通日报推出《我和我的村庄》系列报道,记录和呈现与“三农”密切关联的人,展示这些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提质增效、促进民富村强、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涉农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2021年底,熊建梅决定与工作了4年的昆明告别。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高房价带来的压力以及远离亲情的孤独,让她一度用“百无聊赖”一词来描述自己的状态。回到家乡——赤水河源头的镇雄县,在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行政副总一年后,她复盘了昆明的工作。“设计这项工作,让我变成了一个工具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没有激情和未来。”熊建梅说。

目前,像熊建梅一样,回到家乡的大学生在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业的有15个,他们来自农村。在他们印象中一贫如洗的山村,在经历脱贫攻坚这一时代变革之后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他们试图用在外地求学、工作中积累的思维,让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要面对的诸多问题中,给农民的信心更为重要。”熊建梅说。

把城市放在身后,向乡村奔赴

2月4日,立春。

熊建梅在镇雄县旧府街道电商物流园8栋的办公室里,对开春后的桑园田间管理工作作安排。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进入六九,意味着春天已经不远,赤水河源头的土地上将春暖花开,带来新的希望。

2017年,熊建梅从青岛工学院毕业,大学四年的工业设计专业,让她留在了青岛。一年之后,又到了昆明就业。直到2021年回到镇雄在本土企业就职,回乡之路终于有了确定性。2021年6月,在看过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有关资料后,她来到公司注册地探访,这个被当地多数人所熟知的叫复烤厂的地方,已经变成电商物流园区。这不仅是名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烟草加工企业所在地,如今有近百家企业入驻,一个新业态出现在熊建梅的眼前。“读中学的时候来过,那时没有这番繁华喧闹的景象。”熊建梅说,出现在她面前的多家企业,在向她传递家乡的现代化信息,她也因此对商业发展有了信心。

2021年8月,熊建梅受聘为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员,中学时代迫切离开的家乡,时隔8年之后又选择回来,这源于她留存在内心的记忆。距离镇雄县城10多公里的塘房镇一个小村庄,有高矮不一的房屋,还有灰褐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长着玉米和土豆。熊建梅的青少年时光,这些农作物除了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之外,通常用来养猪,获得肉食,或者出售获得一笔远远不够家庭开支的经济收入。

做公司项目资料的过程中,她的认知逐渐被改变,赤水河源头的这片土地,并不仅仅能生长出玉米、土豆。这片土地,其实也可以选择回来。

镇雄县是云南省劳务输出大县,据官方发布的有关资料,镇雄有50万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个数字接近镇雄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淋过雨才更想为别人撑伞,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愿意为家乡做一点事情。”熊建梅说。

事实上,沿海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疫情时期国内企业举步维艰,加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回乡创业已经是一部分人的选项。

2021年春节,29岁的罗碧作了一个决定,不再外出做生意。

这一年的春节,他看见村子四周荒废的山上种满了桑树,知道父亲看管这一片桑园,每个月有1000元的管护收入。

在家门口就有一份工资收入,而且是来自土地上的工资收入!罗碧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审视他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10多年前,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初中毕业的罗碧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走上务工之路。

“是不是应该回来了?”罗碧自问。

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在房屋前后及不远处山坡上的那些桑树,免费供村民养蚕,并作技术指导,如果蚕茧销售不出去,公司负责以市场价收购。

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由公司一揽子兜底,在外地做蔬菜供应的罗碧明白其实自己不用承担风险,能有多少收入,全靠自己的勤奋。刚过完年,罗碧便和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养蚕合同。

2022年,罗碧一家通过养蚕有了近8万元的纯收入。

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天勇赞赏地说:“罗碧不错,将废弃的烤烟房改造成育蚕室,改装了烤烟房的烘干设备,让育蚕室保持恒温状态。”

2022年8月,罗碧注册了镇雄兰辉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养殖个体户完成身份的进阶,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蚕这个产业中来。

汪天勇将罗碧的经历总结为公司发展农业产业的一种模式,即“罗碧模式”:扶持大户,完成大户身份转变,让具有一定实力的大户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发展。除了场坝镇的“罗碧模式”,盐源镇还有“仓海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木卓镇的“墨黑模式”是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带头示范,做出样子让农民跟进。中屯镇的“基地引领”模式,则是依托种植基地复合功能的释放,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在离不开的土地上找寻希望

2022年12月15日,中屯镇齐心村。

这个海拔1500米的村庄曾经是镇雄县的深度贫困村。

冬至来临之际,清冷的薄雾夹杂着细雨润湿了山林。齐心村果桑种植基地里,修剪后的桑树看上去格外精神。

熊建梅一边指导村民剪枝,一边与村民拉家常。“在这种寒冷的天气,能让他们走到地里,只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土地上看到了希望。”熊建梅说。

2022年3月初,熊建梅来到中屯镇齐心村,与村民座谈时了解到一个情况,村子里青壮年男性都到沿海城市务工去了,留守村子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那一次座谈,熊建梅在村民渴望致富的眼神中产生了一个认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的前提是提升农民的认识和技能,要用收益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企业应该要建立一个平台,利用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

“这是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拿出的诚意。2022年,倒春寒和冰雹让村民失去信心,企业以兜底的姿态抗衡自然灾害,最大限度保障了农民的收入。”熊建梅说。

“我要养9张蚕茧!”劳作间隙,村民韩翠对熊建梅说。

过去几年,韩翠和丈夫双双外出务工。随着孩子的出生,她不得不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这就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份收入。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齐心村建有果叶两用桑基地,韩翠将承包的3亩土地流转给公司,自己则利用空闲时间一边在果桑基地上班,一边在家养蚕。2022年,第一次养蚕的韩翠,养了3张蚕茧,卖得近8000元。

藏不住的喜悦不只是出现在韩翠一个人的脸上。

位于赤水河源头的镇雄县,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吸纳不了太多劳动力就业,这也是三分之一人口外出务工的原因。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扎根本土,为不能离开这片土地的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022年12月16日,在滇东北高原大山深处,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区,雾霭像一道厚厚的布帘将山顶严严实实遮挡。即便如此,汽车蜿蜒而上的过程中,透过车窗,也依稀可见路边的树上已经结了冰花。

此行的终点是一个叫初都寨的小地方,小到百度地图都搜索不出来,但是,这里却出现蚕桑产业发展中的“罗碧模式”。

30年前,1992年4月15日,来自贵州的10多位学者从赤水河中游的贵州省习水县出发,溯河而上,考察确定了赤水河源头在云南省镇雄县板桥镇银厂村。因为这个考察结果,板桥镇更名为赤水源镇,一个以地标命名的小镇也因此引起广泛关注。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初都寨,一打听,山那边的确就是赤水源镇,此前我们行走在与赤水源镇毗邻的场坝镇。

赤水河源头包括镇雄县赤水源镇、场坝镇等14个乡(镇),和赤水河中游的毕节市和遵义市不同,在秋冬,这里大片土地上挺立着玉米秸秆,颜色和泥土非常相似,如果不是田野的风将它们摇动发出声音,很难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初都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村民说,半山坡以上那些以前丢荒的土地已经全部种上桑树,他们可以免费采摘桑叶养蚕,比种庄稼划算多了。

对于村民来说,这好像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但对于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盘。在解决了优质原材料供应之后,一个高附加值的产品正逐渐回馈产业链的供应端。

酿一款有农耕文明记忆的酒

作为迄今为止保护得最为完整的一条河流,赤水河两岸酿造出包括茅台、国窖1573及郎酒等诸多著名白酒,也因此有了“美酒河”的美誉,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产业机会和财富价值。

而作为赤水河源头的云南省镇雄县,并未享受到“美酒河”的红利。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熟悉镇雄县产业形态的企业人士认为,产业振兴应该换一种思路,从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着手,打造一条全新产业链,既能富民,也能增加税收。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镇雄县,遴选产业应具有包容度和开放姿态以及创新精神。

“美酒河”的源头确定在镇雄县,尽管此后的30年时间,作为地标的赤水源镇在诸多方面受到援助,但包括旅游、产业在内并未蹭得“美酒河”“白酒金三角”等的流量。

如何让生态环境好和经济欠发达不再是一对矛盾?镇雄县170多万人都在思考。

2022年11月20日,中国贵酒集团与镇雄县签约中国贵酒·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镇雄这片土地与酒有关的产业故事开启,这或许是镇雄成为云南白酒产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8年成立的镇雄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产业助农的进程中似乎找到了相同的路径。

“要让赤水河源头桑叶绿与贵州毕节、遵义的高粱红形成鲜明对比。”汪天勇与桑叶有不解之缘,他讲述少年往事时,记忆定格在母亲的身影和那些绿的叶、白的蚕上。上学时,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就到地里帮父母摘桑叶,回来就丢给蠕动着的蚕,听见了如细雨般“沙沙”的声音。

“那个时代,农村大部分家庭靠养蚕制丝获得孩子上学等生活开支,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的产业基础,加之镇雄170万人口的消费基础以及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微量元素基础,如果企业在科技支撑方面做足功课,生产以桑葚为原材料的美酒可以说得天独厚。”汪天勇说。

酿酒的地理要素至关重要,与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同时,特定的地理位置也是好酒的品牌表达符号。

“赤水河源头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源头标志,将会助力一个产品走出去,一个品牌走出去。”熊建梅说。

一个本土企业很快在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中找到了共振点。

2019年春天,赤水河源头的村庄,1万余亩桑树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家门口通过采叶、摘果、养蚕及养护桑树实现就近务工。

2022年10月,注册商标“古邦红”,名为“醉云南”“赤水印象”系列桑葚美酒面世,定位为扎根赤水河源头酿造一款承载中华农耕文明的美酒,在品牌表达上融入了生态文化,让健康成为生活的一种认知。

提到赤水河,人们自然会想到浓香酒大省四川和酱香酒主产区贵州,而多民族聚居的云南,因为酿酒、饮酒习俗多元化,很难有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酒支撑起云南在酒行业中的地位。

镇雄如何在美酒河获得一席之地,或许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发力,在酱香型和浓香型白酒之外,杀出一条果香型酒的黑马!

仲冬时节,赤水河源头的山水被冰雪覆盖,桑叶绿与高粱红的较量也许需要一段蛰伏期,从而厚积薄发。

昭通日报记者 谭光吉 曹阜金 莫娟 唐龙泉飞 田朝艳 汪舒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村庄 二十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