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2-08 10:461月12日,在冬日暖阳下,记者走进了彝良县两河镇大竹村白岩坝自然村,这里阡陌相通,不时有村民驾车出入。漫山遍野的方竹正在肆意生长,白墙青瓦的民居掩映在竹林间,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白岩坝自然村,海拔1680米,距大竹村委会3公里,距彝良县城34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3.5平方公里,有村民289户1102人。白岩坝自然村由于背靠小草坝自然保护区,庆林公路直达小草坝,从而与龙安镇、小草坝镇形成了一个交通闭环,出行方便快捷。
村民在进行天麻育种
自彝良县委、县政府将白岩坝自然村列为美丽村庄建设后,两河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绿色生态为主线,以天麻、竹笋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农产品品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改出新环境
走进72岁老党员舒孝祥的家,两层楼房的外墙及房顶已经改造完成,青瓦白墙,很漂亮。房屋周边的破旧畜圈、临时搭建的柴房等都已经完全拆除,改建后的住房与畜圈都进行了规范化配套建设,整个家庭环境干净整洁。“现在改造后,我们的环境更漂亮了,生活也更方便了,等春节儿女们回家过年,我们准备将屋内进行改造,把卫生间、厨房等都改造出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像城里人一样。”舒孝祥高兴地说。
2022年,在两河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争取下,彝良县委、县政府将白岩坝自然村定为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让其逐步成为小草坝景区的辐射区,从而带动村民走上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白岩坝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总投资348万元,涉及交通、住房改造、产业建设等3大类13个子项目,项目自2022年8月启动。
为了让村民全力配合美丽村庄建设,两河镇党委、政府从各部门抽调14人组成业务专班,指导大竹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采取“挂包帮”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每位干部职工包保1—3户,从上门宣传动员、项目施工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帮扶。大竹村结合党员干部职工所做的前期工作,制定了“一户一策”的改造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实施项目建设。
建设中,两河镇党委、政府充分尊重村“两委”及群众意见,由政府负责采购材料,村集体公司组织群众参与建设,充分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进场务工,激活了群众的参与度,解决了群众就近务工难题,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又可以让村民务工增收。
“采笋子之前农活少,我就跟着施工队一起砌砖、盖瓦,每天能挣到240元。感谢政府把我们这里建设得这么好,房子看起来喜庆,群众的日子会更好。”村民王天龙谈到村庄发生的变化,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
“截至目前,白岩坝自然村计划提升改造的68户房屋整体改造已基本完成,产业公路9公里、采笋道4公里硬化已结束,覆盖186户837人,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即将投入使用。”大竹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仝忠均介绍。
同时,白岩坝自然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用“一县一业”的天麻产业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4+N”及低效林改造等系列政策,不断巩固提高域内竹笋和天麻的产量及质量。截至2022年12月,白岩坝自然村年产鲜笋660吨,群众年收入达594万元;年产天麻120吨,群众年收入达480万元。利用帮扶单位产业帮扶项目资金203万元,筹建竹笋和天麻烘干初加工厂,初步实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前几年,我们种竹子、天麻都是肩挑背扛的,每天早上出门,中午才能走到山里面,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干活的时间很少,现在政府把产业路修好了,有了摩托车,我每天都可以往返竹林和家里,并且还有专人教我们种竹子、天麻,收入越来越可观了!”村民胥明友激动地说道。
产业路、采笋道的建设,让村民对项目建设有了最为直接的感受。
通过前期的努力,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产业路连接到每一户农户,覆盖了整个林区,采笋道贯穿于竹林间,村民不但出行更方便,也为下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出新面貌
方竹,两河镇群众都称之为“大竹”,大竹村因盛产方竹而得名。大竹村现有2万亩方竹,白岩坝自然村就有8000多亩,天麻也有近700亩,群众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通过美丽村庄建设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但一些群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对一些临时搭建的柴房、老旧畜圈舍不得拆除,为了更好地推进美丽村庄建设,两河镇党委、政府和大竹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密切配合,采取“结对包保”的方式,一户一户地做思想工作,将老旧危房、临时搭建窝棚等进行了全面拆除,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村民陈太银的家,只见沿公路一侧干净整洁,房屋顶面已经完成改造。其家中,不但卫生间、厨房都规范整洁,淋浴室也完成了装修,还在屋后建设了一间娱乐室,可以在这里聊天、聚会,和改造前的乱搭乱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前,为了排水方便,陈太银在院子左侧花了1万多元修建了1个临时的淋浴室,这次美丽村庄建设时,为了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要求其拆除该淋浴室,陈太银想着花了一笔钱,拆除了可惜,便以各种借口拒绝。经工作人员从整个村庄建设的目的、规范村庄建设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思想动员后,该户将淋浴室及房屋右侧的临时柴房一并拆除,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房屋进行了整体改造,不但环境更舒适,也更适用。
现在,站在观景台上,俯瞰白岩坝自然村的整个村庄,白墙青瓦,错落有致;农家小院,交错层叠;千亩绿竹,美不胜收。
治出新风尚
老党员舒孝祥,在项目建设中,带头拆除老旧畜圈、临时柴房,给村民树立了榜样。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配合拆除老旧、临时建筑,整个村庄从“脏、乱、差”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美丽村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在白岩坝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中,两河镇党委、大竹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把高质量党建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红色引擎”,建立“镇党委+村党委+党员+群众”四级联动模式,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挂图作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点对点,一对一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并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村民代表大会”等载体,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厕所改造、生活垃圾转运、污水处理、道路改造提升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活动,形成全面建设美丽村庄的强大合力,在建设中不断规范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意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竹村以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宣传进基层,镇、村两级持续推进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挂包帮”的方式,不但落实到人,还要落实到责,从操家理务等基本生活方式入手,不断规范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采取“一约四会”等举措,提升乡风文明,依规立德,建立人居环境“红黑榜”,评出“十好”家庭6户、环境卫生文明户13户,逐步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文明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
“我们通过院坝会、群众会进行宣传,群众的支持率很高,都积极参与两个项目的建设。大竹村将充分利用组织部挂钩村优势,依托竹产业,计划在今年的秋季举办一次采笋节,让村民更好地感受发展带来的好处与红利。”说到未来的发展,仝忠均对大竹村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张广玉 通讯员:杜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