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2-06 09:35初见杜文旭,是在水富市太平镇二溪村卫生所里,刚送走就诊患者的她,正在电脑上录入就诊信息。过了一会儿,患者陶金贵因全身瘙痒来就诊。经初步诊断,他的病情为食物过敏导致全身瘙痒,杜文旭为其对症打针、开药,嘱咐其按时吃药、注意饮食。结账时,按医保比例报销后患者只付了6元。“我们一般生病都找杜医生,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杜医生都能做到随喊随到,医术可以。”陶金贵满意地说。
杜文旭于1989年在二溪村卫生所从事预防保健工作,先后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现任该卫生所所长。33年来,她每天不是在村卫生所坐诊,就是在出诊的路上,不避风雨、昼夜如是。
10时许,杜文旭接到村民朱富梅的电话,简单的几句交流后,她就开始整理巡诊访视包。笔者看到,包里有血压仪、血糖针、听诊器、体温计、口罩、酒精、家签本、血氧饱和仪、处方签、医用棉签、电筒等。当看到笔者对一个褪色陈旧的小长皮包好奇时,她说:“它叫体重秤,跟随我33年了,不要小看这把秤,这些年称过的婴儿上千位。”
杜文旭背上整理好的访视包,笔者忍不住问:“出诊群众住在哪里?是什么情况?”她笑了笑,说:“你跟我走就行,10多分钟的路程。我们去访视新生儿,今天是孩子出生的第10天。”果然,在她引导下,汽车七拐八拐地行驶了15分钟左右,就来到了朱富梅家中。
“孩子体重有3.5公斤了,脐带未感染,皮肤不黄,很健康。你的身体恢复得不错,要注意休息,不要着凉,饮食宜清淡。”杜文旭例行健康检查后,不停叮嘱朱富梅,让其满月后带孩子打预防针,42天时到卫生所检查产后康复情况。随后查看保健手册和化验单,认真记录下相关信息。
从朱富梅家出来,杜文旭告诉笔者,先不回卫生所了,要顺道去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回龙堡几户慢性病群众家中看看。由于地势偏僻,网络不畅,没有电话预约,走访了好几户都不在家,只见到了苗族老人吴正彪。老人近几天咳嗽,杜文旭为老人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听心肺音,经诊断无大碍后,她叮嘱老人要继续服药。“手机里装着全村群众的健康信息,如体检等情况,随时可查。”在家庭医生工作室平台录入巡诊信息时,杜文旭介绍道。
太平镇二溪村是水富市一个较偏远的行政村,有村民1780人(其中苗族355人),重点管理人群410人。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乡村医生,杜文旭一边行医,一边钻研医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医术和服务赢得了二溪村村民的认可,是大家最信任的“杜三姐”。
“骑坏了一辆摩托车,摔得全身都是疤。”杜文旭说,以前出诊都是走路,最远的要走三四个小时,遇急诊情况就搭摩托车。为给群众看病,被逼着学骑摩托车,摔了很多跤,现在出诊很方便。在她额头处,摔伤后缝针留下的疤痕格外醒目。
这些年,她唯一一次远行就是去看望定居在浙江台州的女儿,其余时间不分节假日都坚守岗位。因为群众需要她,她也放不下群众。当笔者问她从医33年救治了多少病人时,杜文旭说,这哪记得清啊,粗略算下来,每年有好几千人次。
站好最后一班岗,儿子将是接班人。这些年,待遇从20元到现在的4000多元,和她共事过的村医不下10名,如今只有她仍在岗。杜文旭说,坚守从医初心,缘于叔伯爷爷、父亲几代人从医对她的影响。再过3年,她就要退休了,已说服临床医学毕业的儿子回村和她并肩作战,这样就不愁在她退休后没人接班了。
今年春节,杜文旭比平时更加忙碌。她说,除了坐诊、出诊,要抢抓春节大量人员返乡的黄金期,为群众落实好公共卫生各项服务。
“杜文旭医生默默无闻扎根基层,33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村医疗工作的第一线,用最宝贵的青春守护住了成千上万村民的健康。”随行的太平镇卫生院院长胡波感慨道。
杜文旭只是水富市乡村医生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水富市有乡村医生90名,落实乡村医生“一盘棋”管理,通过提高待遇、购买社保、学历提升、能力培训、疗养关怀等保障措施,让乡村医生留下来、稳得住,安心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
通讯员:李晓蓉 董莉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