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圆桌论坛丨向热气腾腾的新一年迈进

 2023-02-03 10:49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者按

春满三迤,潮涌云岭。度过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2022年,我们迎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干劲的2023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3815”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省两会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紧扣省委工作安排,进一步谋划细化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保护、更高品质生活、更高效能治理的七彩画卷正在徐徐展现。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新的一年,我们满怀期待;新的一年,我们斗志昂扬。

中老铁路满载希望疾驰向前

过去一年里,意义重大的事件有中老铁路开通一周年。这条线路全长1035公里,北起云南昆明,一路向南经玉溪、普洱、西双版纳,过友谊隧道后进入老挝,最终抵达万象。开通一年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00多万人次、运输货物1300多万吨,客货运输量质齐升,“黄金通道”效应日益显现。

延伸千里的铁轨连接起不同的城市,打通了交通大动脉,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国内已有25个省(区、市)依托中老铁路开展国际货物运输业务,因为运输速度快、到货时间可控,中老铁路跨境货运列车“澜湄快线”受到许多跨境企业的青睐。

历史的宏大叙事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交相辉映。在中老铁路的其中一站普洱市,普通人的故事与铁路的开通紧密相关,生活悄悄发生着变化。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小镇的赵毅是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帮菜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来那柯里小镇的游客大幅增加,体验马帮菜的客人也比去年翻了一番,旅游热起来了,他也着手开了一家特色民宿。如今,中老铁路让交通运输、旅游出行更加快捷方便,为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那柯里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而热闹起来,名气大起来,当地人多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外地人多了对马帮文化和旅游的遐想。中老铁路让沿线城市产生了更大吸引力,让产业发展充满了更多可能。

中老铁路万象南站

一路通,百业兴。相比传统陆运和海运,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让中老跨境运输时间大幅压缩。一年以来,货物品类从通车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0多种扩展到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1200多种。中老铁路满载着广东、江苏、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生产的家电、化肥、机电、塑料、光伏等各类产品,将其运输至东南亚;也把东南亚国家的榴莲、山竹、龙眼等水果和优质产品运到中国。中老铁路沿线,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正在因地制宜布局产业,粮食仓储、冷链物流、装备制造和综合物流等产业正加速发展。

中老铁路中国段,复兴号动车飞驰在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大桥上

路网通达促进了贸易往来,贸易带动了产业发展。速度之变、产业之兴、连通之畅,让人对中老铁路的开通充满期待。为抢抓中老铁路开通机遇,谋划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2022年2月1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通道能力提升行动、物流枢纽建设行动、沿线产业开发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四项行动”,规划出台、利好政策叠加,将为云南进一步参与和融入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带动沿线州(市)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钢铁长龙,穿越山海,满载着货物商品疾驰而行,更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期待,驶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风起正当时 乘风正当势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疫情三年,防控政策有了新的变化,考虑到出行的限制性更小,旅游注定会成为2023年的热点话题,成为触手可及的梦想。

元旦小长假,就是一次很好的测试。云南旅游市场的恢复超过预期,西双版纳、大理、腾冲等地携程机票预订量增幅均超过一成,抵达西双版纳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71%,增幅第一;3天假期中云南旅游订单量比2022年中秋假期增长33%,跨省订单量占比为66%。再加上,最近热播的《去有风的地方》,更让云南游、大理游以及“治愈游”成为热门话题。展望2023年的旅游业,作为旅游大省,云南的确有很多的机遇,也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云南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和本土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生物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颇有盛名;再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良好的气候条件等,让云南成为很多游客的向往之地、旅游目的地。疫情转段之后,云南各地要尽可能地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资源,在宣传、推广、营销上下功夫,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云南旅游。

这也是一次全新的检验,云南要做好迎接问题与接受挑战的准备。在3年的疫情冲击之下,不少游客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减少,无论是旅游市场的消费规模、消费结构,还是游客们的消费习惯,都可能跟疫情前完全不同。对云南各地来说,就应该主动做好预案,早部署、早谋划、早发力,及时出台一些针对性的优惠措施,用流量带动收益,刺激旅游业加速复苏与回暖。当然,对一些人气极高的景区景点而言,也要做好应对游客爆满方面的“功课”。前不久,河南洛阳老君山就因游客太多景区无力接待造成不良影响,网络上关于此的负面评价不少。对云南热门景区来说,也要做好“提前量”、打好“主动仗”,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这更是一次难得的契机,督促云南旅游不断提质增效。机会来了,就要好好把握、倍加珍惜。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这是持续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云南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提升产业品质,在休闲游、体验游、购物游、高铁游、乡村游等方面加强创新,在文化民俗、康体运动、游乐演艺、自驾露营等方面寻求突破,并不断完善交通系统,全方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更加优质与舒心的服务“拴心留人”。只有在做好服务与保障方面更加用心用情用力,才能持续擦亮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疫情转段,云南旅游面临着新的机会,也有着新的挑战,只有在“后勤保障”上持续发力,做好守正工作的同时做好创新工作,才能帮助旅游市场提振信心,也才能促进云南旅游业行稳致远,为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提供助力。

期待“云品”绽放内外皆香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和关键,产业兴则百业兴,在广大农村尤其如此。农村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但只有形成现代化、规模化的产业,才能放大资源优势、特色优势,不断增强带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的强劲动力,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乡村全面振兴格局。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着眼与先进地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还存在不少亟需补齐的短板。这其中,产业发展上小散弱、同质化、初级化、低端化等短板尤其关键,还须集中各方面资源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种情况下,“土特产”这一要求为我们提供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结合实际抓出成效。

“土”,就是开发乡土资源;“特”,就是突出地域特点;“产”,就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整体来看,这三者各有侧重但又指向共同目标,即用好本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开发乡土资源。广袤的乡村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非常宝贵的财富。从皑皑雪山到干热河谷,从森林草甸到层层梯田,从大江大河到高原湖泊,云南多样的气候和多样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很多都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在悠久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风俗传统、精神风貌等,构成了乡土独有的奋斗气质,农民群众吃苦耐劳、富有经验、团结友善,对种植、养殖有独到的理解和感情,人文资源也因此成为乡土最为持久的发展动力之一。

着力突出地域特点。同样是苹果,但云南昭通所产的和陕西洛川所产的迥然有别,消费者对其的认知也不一样;同样是芒果,华坪县所产的和元江县所产的也在口感、目标市场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差异也意味着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昭通、丽江等主打“糖心”“甜脆”“丑苹果”等特色,推动云南苹果走出去,实实在在扩大了影响力。七彩云南,一地一特,特色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普遍具有的性质,也必将成为云南推进农业振兴的方向和重点。

着力建成现代化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其内涵应该是现代化、设施化、品牌化、绿色化,这与传统农业迥然有别,与散乱的、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也水火不容。应注重打造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在种质资源、种植、加工、物流、营销等环节下足功夫,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的“链主”企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工农业,将产业延伸到高附加值领域,带动整条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

产业振兴,农民群众是主体。把农产品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更多农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拥有更高的收入,更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产业振兴才不会偏离方向,乡村振兴也才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云报客户端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民生 圆桌论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