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2-01 20:12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劲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相继闭幕,紧接着,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各位领导,就公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承新先生;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胡江辉先生;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盛先生;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东锋先生、杨建军先生、夏维勇先生、马洪旗先生、刘和开先生,市政府秘书长胡智雄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新华网,云南日报、云南网、云南日报客户端、云南广播电视台,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北纬29度、微昭通、红色扎西、昭通市政府网的记者、编辑。
此外,11个县(市、区)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全市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应邀参加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承新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有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承新先生作新闻发布。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承新: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正值春意融融的时候,昭通市两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已经胜利闭幕。两会期间,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奔走现场、深挖亮点,传播昭通好声音,汇聚发展正能量,推送了系列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新闻报道,宣传了昭通赶超跨越、乘势而上的精神风貌。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问候!
跨越发展,大势所趋!只有把握大势,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下面,我围绕“五个势”“五个字”向大家介绍去年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工作打算。
第一,态势上是“进”,经济稳中有“进”。去年是昭通市极其艰难、极为不易又稳中有进的一年。极其艰难,体现在全力应对疫情反复冲击、投资大幅下滑、消费持续疲软“三大挑战”;极为不易,体现在通过克服多重压力,实现投资稳步增长、产业转型稳健、发展动能强劲。“进”的态势体现在变中求进,产业投资增长37.2%、占比达到33.1%;干中求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难中求进,有力破解了投资缺口、项目推进、债务风险等一大批发展难题;稳中求进,全力稳就业、稳民生、稳主体、稳安全,稳住了社会发展大局。
第二,形势上是“好”,机遇持续向“好”。当前,国家和省系列政策机遇交汇叠加,昭通实现赶超跨越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形势持续向好:外部形势大好,昭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指导、始终牵挂于心的地方,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对昭通发展给予关心关怀;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战略以及省委实施“3815”战略将为昭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和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等政策红利正在释放。内部动能向好,2022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3.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疫情转段,旅游、消费等呈现强劲复苏态势,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随着外部形势、内部动能的共同作用,昭通独特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优势、绿色能源优势、特色农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五大优势”将加快向发展优势转变,加快昭通发展不仅需要而且完全可能。
第三,攻势上是“足”,发展信心十“足”。总的体现在目标设定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这背后体现的是跨越发展的信心决心,体现的是跳起来摸高的自我加压。这些目标任务体现的是“快”,用“快”把去年落下的进度抢回来,用“快”把当前发展的短板补起来,用“快”把同周边地区的差距赶上来,用“快”来促进赶超跨越发展。
第四,气势上是“拼”,体现敢打善“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鲜明导向就是以拼求胜,用拼的姿态、拼的意识、拼的劲头、拼的毅力,确保今年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体现“拼”的耐力,全力抓好系列三年行动。今年是落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城乡绿化美化等系列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抓落实,确保落地见效。二是体现“拼”的定力,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我们提出要办好10件惠民实事,每一件都反映了群众的期望和心声。我们将全力以赴拼尽脑力、拼完体力、拼出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体现“拼”的魄力,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我们提出要推进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10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这是今年的重大项目表。我们将全力抓推进,以实打实的项目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第五,位势上是“变”,积极主动求“变”。当前,昭通正在推进动能之变、作风之变、发展之变的“三场巨变”,酝酿实现发展的位势之变。一是动能之变,投资结构从重基础向重产业转变,随着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将壮大高质量发展的“筋骨支撑”。二是作风之变,“双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三法三化”深入践行,做“实干家”、当“施工队长”将成为向落实要战斗力的关键一招,转作风、提效能的成效将越发明显。三是发展之变,把群众“期盼的事”变为政府“要干的事”,把政府“在干的事”变为群众“支持的事”,使政府“干成的事”变为“惠民的事”,着力把昭通建成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最好的州市之一、综合交通发展最好的州市之一、壮大资源经济最好的州市之一、新型城镇化推进速度最快的州市之一、人力资源开发最好的州市之一。变,非一日之功。我们将久久为功、主动思变,打破“本身基数小、增幅也不大”的现状,实现在全省“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位势之变。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抓落实。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态度、“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精神、“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任何成就都是实干的结果。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一定能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昭通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新闻界的朋友们,我和我的同事将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朱劲宏:
感谢杨市长!下面我们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
新华社记者:
从昭通市情而言,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是全市工作的首要任务,请问昭通今年如何推动这项工作?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夏维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其作为头等大事,202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省直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以及上海闵行区、普陀区、松江区和保利集团等中央省协作帮扶单位、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我们全力以赴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里,我与大家分享3组数据:第一组:我们累计投入各类支农资金76.47亿元;设立规模1.8亿元贴息资金和9000万元奖补资金,扶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新增涉农企业130户,其中:省级22户、市级63户;设立规模1亿元防贫保险,兜牢返贫致贫网底;筹资1000万元,对市外务工人员实施交通和稳岗补贴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第二组:我们选派1290支工作队驻村帮扶,组织4.5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4.33万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全市23.05万名“三类对象”风险消除率由2021年的57.39%提高到71.32%,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第三组:我们出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条措施,全市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对象全面消除,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7%,远高于农村居民7%的增幅,切实巩固了脱贫成果。
今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市两会的工作安排,突出“四个精准”,全力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精准帮扶。坚持“找政府”与“政府找”双向发力、线上“网络化”与线下“网格化”双轮驱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重点,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县联乡包村、工作队驻村帮扶机制,完善落实“月遍访、月研判、月调度”制度,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是精准统筹。突出“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资源做产业”,落实好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12条措施,建立项目市级评审和考核机制,排出资金使用优先顺序,由县(市、区)编制项目、市级逐一评审,纳入项目库后实施,最大限度提升衔接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资源兴产业、打基础、惠民生。
三是精准增收。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围绕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目标,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省外转移就业稳定在125万人以上、新增省外输出3万人以上。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主抓手,将60%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继续实行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机制,落实防贫保、防返贫基金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政策,年底基本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对象。
四是精准示范。高质量完成剩余59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高标准推进11个农旅融合示范工程、10个东西部协作示范点、9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脱贫致富标杆创建,建成一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同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覆盖规范建立村规民约,示范引领乡村振兴。
谢谢!
人民网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持续扩大投资,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请问在项目投资方面有些什么新的举措和打算?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胡江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
一、关于项目投资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支撑,投资是稳增长的重点。去年,全市在三大电站、高速公路、房地产三大行业领域投资缺口达300亿元的情况下,大抓项目谋划、大抓项目开工、大抓项目入库、大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3.8亿元、增长7.3%,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今年,我们将变压力为动力,围绕5个始终坚持,努力实现全市投资增长9%以上的预期目标。
(一)始终坚持把开工入库作为硬道理。今年项目工作的重心就是抓项目开工入库。我们将继续坚持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开工和现场观摩“大比武”活动,推动前期成熟的项目能开早开、应开尽开,重点是交通、能源、水利、非电工业、城市更新等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二)始终坚持把要素保障作为关键之举。聚焦制约项目开工的用地、用林、环评、资金四大难题,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提前介入项目前期,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坚持每月召开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推进会,常态化研究要素保障工作,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要素问题,为项目建设换取时间空间。
(三)始终坚持把向上争取作为重点方向。继续加大向上汇报力度,大力争取专债资金、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等支持,把上级支持昭通的各类资金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投资。
(四)始终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工作目标。加大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的招引和实施力度,继续引进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力争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0%,民间投资占比达到45%。
(五)始终坚持把“红黑榜”考核作为指挥棒。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红黑榜”考核制度,将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市场主体培育、一票否决事项等纳入“红黑榜”考核内容,全方位体现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的成效。
二、关于资源经济
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昭通资源富集、能源丰富,清洁电力装机容量2339万千瓦,每年发电量接近1000亿度,预测硅矿储量436亿吨、硫铁矿3.6亿吨,煤炭123.87亿吨、磷矿130亿吨,发展资源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将立足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实施项目,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不断做大资源经济。
(一)全力打造硅铝产业链。以合盛硅业、旗滨光伏等项目为依托,引进下游企业,大力发展硅树脂、硅橡胶和单晶硅、电池片、光伏组件等产品,全产业链打造硅产业集群,力争今年产值达50亿元,到2025年产值达780亿元。以70万吨水电铝项目为依托,引进一批下游加工企业,推动铝水就地转化,形成“电解铝—铝合金—铝精深加工—终端部件”产业链,打造高端铝产业集群,力争今年产值达150亿元,到2025年达240亿元。
(二)打造以新能源电池为主的新增长极。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磷基新材料,加强与宜宾宁德时代等行业领军企业对接,主动融入产业分工,力争今年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2025年达到120亿元以上。加强与云天化集团、湖南裕能等企业合作,推动磷产业突破发展,力争今年6月完成探矿权设置出让,2025年6月完成探矿权转采矿权;2025年6月前启动500万吨/年矿山及配套选矿厂建设,根据产业用矿需求分期达产。
(三)做大做强绿色能源经济。加快风光水火储、煤矿技改等项目建设,力争今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发电量达830亿千瓦时以上;实现20个煤矿安全生产,原煤产量达到850万吨以上。
(四)2023年重点抓好“十大工业项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重点推进“十大工业项目”,这10个项目是助推昭通工业突破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将坚持“三法三化”和“三个马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要素保障,重点解决好项目的用地、用林、环评、资金等难题;明确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人,挂图作战、压实责任,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昭通日报社记者:
昭通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我们看到,市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加强昭通古城保护提升,留住城市记忆。请问昭通古城保护工作推进情况怎样?下一步如何做好昭通古城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马洪旗:
感谢昭通日报社记者的提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昭通古城恢复保护工作,大家也都知道昭通古城历史文化厚重,人文资源丰富,地方特色突出,人文古迹众多,所以我们通过邀请市内、市外、省内、省外的专家对昭通古城进行了调研和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昭通古城的肌理和文化保留完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价值很高。所以加强昭通古城的保护提升工作对于传承历史文脉、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古城区群众居住环境和强化对历史文化保护,促进昭通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对昭通古城的恢复保护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很多专题会、座谈会,特别是杨承新市长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到目前为止,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昭通古城恢复保护工作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征求意见,明确了昭通古城恢复保护的目标。就是要把昭通古城通过恢复保护打造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初步的计划,是在3年内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年内申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把昭通古城打造成为昭通文化旅游的集散中心。
第二是通过调查研究论证和征求意见,划定了昭通古城恢复保护的范围。昭通古城恢复保护范围是2.3平方公里,即环东路、昭阳大道、环西路、环北路所围合的区域,其中核心区为建设南北街、南北顺城街所围合的0.54平方公里。
第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昭通古城保护工作领导组,杨承新市长亲自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同时组建了昭通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由我任指挥长,昭阳区区长成刚同志任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第四是开展了昭通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古城保护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2个总体规划和昭通古城道路交通、城市综合管线、文物保护与利用3个专项规划。规划由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原建筑学院院长朱良文教授领衔的国内一流、省内顶尖的团队负责,目前规划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现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在下一步工作当中,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坚持先保护后利用的原则,按照市级统筹、市区合一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昭通古城恢复保护工作。当前,有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一是正在开展2.3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地调、房调和民调工作,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进行分类调查归档,将在3月底前完成调查,调查结果将为昭通古城规划建设和恢复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希望我们各单位、各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对2.3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的文物、古迹进行普查、登记、申报、修缮。三是将在昭阳区选址建设一个居民的安置点,用于部分古城范围内居住在破旧房屋群众的迁出安置,这也是我们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四是正在对2.3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网,如强弱电线、燃气管网、供排水管网等进行规划设计,今年上半年将启动2.3平方公里地下管网的建设。五是古城0.54平方公里核心区东南西北4个入口的停车和入口服务功能设施将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建设,昭通古城恢复保护以后,部分区域地面将限制机动车通行。六是把昭通宾馆、广东会馆、迟家大院片区作为片区恢复改造保护重点率先推进。七是加快推进昭阳区第四小学的搬迁。八是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目标,今年要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以上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8项重点工作,随着工作不断的深入,还会增加或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我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和社会各界对古城恢复保护继续给予关心关注和支持。
谢谢大家。
新华网记者: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美行动”,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能否介绍一下昭通的具体举措和目标任务?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东锋:
去年春节收假第一天,省委王宁书记到昭通调研,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绿化美化。昭通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率先而动,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1+8”工作体系,制定印发了《昭通市全域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方案》和8个专项方案,围绕着城镇、乡村、面山、交通沿线、河库、工矿园区、景区、陵园墓地8个方面,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生产生活空间绿化美化,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5亿株苗木新植。3月17日召开了全市绿美行动启动会议,市四套班子,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7月1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城乡绿美三年行动(2022—2024年)》的通知,我市及时贯彻落实,立即对市级方案进行了优化完善,制定印发了《昭通市城乡绿美10个专项行动方案》《昭通市城乡绿美10大示范项目方案》,突出专项行动和示范项目,由市级领导牵头高位推动,以示范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市绿美行动,并再次召开推进会,加强督查和每月调度。2022年,全市已完成6500余万株新植苗木,占年度计划5000万株的130%,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建成11个绿美乡镇、6个省级绿美村庄,完成绿美农村公路建设715公里、水富港绿化9000平方米、绿美校园建设61所、绿美园区建设7458平方米等,绿化美化成效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绿化美化目标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全市绿美行动,重点在“2个10”上着力,“全面擦亮大美昭通亮丽底色”。即:
着力重点领域,扎实开展10个专项行动。突出城市、乡(镇)、村、重要交通、河湖沿线、矿山和人口密集区域,坚持与生态治理、健康城市、乡村振兴相结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环境,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城市、社区、乡镇、乡村、交通、河库、校园、园区、景区、矿山 10 个绿化美化专项行动,为建设生态昭通、美丽昭通、宜居昭通打下坚实基础。
着力典型引路,有序推进10大示范项目建设。按照省级8个重点9大内容,重点围绕中心城区、重要水系、重要山脉、重要区域、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高速公路绿美、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绿美、渔洞水库径流区绿美、大山包生态绿美、昭—鲁中心城市公园绿美、昭—鲁主城区面山绿美、金沙江及牛栏江流域(昭通段)绿美产业带、主城区美丽河道建设、凤凰山森林公园、绿美竹园10大示范项目,充分展现昭通绿美特色。
最后,恳请媒体记者朋友们帮助呼吁、号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全市绿化美化行动中,共同耕植我们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
云南日报记者:
近年来,昭通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92公里,下一步还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建设。请问在推进综合交通建设方面我们下一步有些什么新的举措和打算?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和开: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全市综合交通建设的举措和打算。
“十三五”以来,我们着力破解综合交通建设投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瓶颈,深入实施“交通先行”“交通强市”战略,累计完成投资2335.7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92公里。成贵铁路建成通车,昭通迈入高铁时代。水富港扩能一期工程建成投运,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渝昆高铁全线开工,新机场全面启动建设。全市综合交通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巨大转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抓好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交通建设。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当前,中央、省、市都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对我们昭通的交通发展将会迎来更大的机遇。为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我们聘请专业机构深入研究,编制了综合运输服务体系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系统谋划了一个总投资7730亿元的综合交通项目库,作为交通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2025年、2035年、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阶段目标任务。
未来3年,我们锚定“十四五”目标谋划了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交通强市建设。一是实施公路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高速公路方面,建成通车都香、大永、镇七、会巧等项目,加快推进鲁巧、威彝、麻彝、沿江、永盐等6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启动中赤、永雷、串珙、G85水富至昆明复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国省道方面,启动G247大关至鲁甸段、G352昭阳(北闸)至鲁甸(西门垭口)段、水富至巧家滨江美丽公路3条国省道项目建设。农村公路方面,硬化1万公里农村公路、实施1万公里安防工程。美丽公路方面,实施2948公里绿美公路建设(128公里绿美高速廊道、420公里绿美国省道、2400公里农村公路)。二是实施铁路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叙毕铁路,做好渝昆高铁援建工作。争取攀昭毕、昭六、宜西攀3条铁路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设计划。做实内昆铁路水富经昭通、六盘水、宣威段提速改造工程,东巧、沿金沙江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实施水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用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3个库区高等级航道、3个翻坝转运设施和交通便民码头,启动金沙江深水航道建设,航道通航里程达600公里。四是实施民航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运昭通新机场,启动永善民用运输机场建设,扎实推进镇雄、巧家等8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五是实施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昭阳、镇雄、水富3个省级物流枢纽,巧家、彝良、大关3个市级物流园区和鲁甸、盐津等5县级物流中心,建成市为枢纽、县为中心、乡为节点、村为网点的四级物流体系。六是实施客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昭通高铁东站、昭通新机场等项目,打造高铁站、机场、公交车、长途客运、出租车无缝换乘客运枢纽,实现全市县县通公交。七是实施智能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昭通高速已建成智慧平台,我们将以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建设由“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两个平台”组成的高速公路智慧管控运营体系,引领智慧港口、智慧枢纽、智慧物流、数字航道等智能交通发展,以数据赋能提升行业发展和治理能力。
2023年,我们将重点从7个方面抓好综合交通建设,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一是抓规划,抢抓“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力争将G85水富至昆明复线、盐镇高速纳入国高网,将机场“一改高”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将沿金沙江美丽公路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实施;力争将攀昭毕、昭六、宜西攀铁路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力争将水富港列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二是抓前期,加快推进盐镇、永雷、串珙、G85水富至昆明复线等高速公路项目和G247大关至鲁甸段、G352昭阳(北闸)至鲁甸(西门垭口)段等国省道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内昆铁路水富经昭通、六盘水、宣威段提速改造工程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昭阳高铁站到新机场轨道交通项目线路方案研究,有序推进渝昆高铁3个高铁站地方配套设施前期工作。三是抓开工,着力破解用地、用林、环评、水保等重点难点环节,开工建设永盐高速、沿江高速、水富至巧家滨江美丽公路G213永善段、三大电站翻坝转运设施等重点项目。四是抓进度,确保都香、镇七云南段年内建成通车。叙毕铁路、昭阳扶贫铁路专用线、水富港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水富港二期中心作业区建成投运。新改建农村公路153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600公里,危桥改造40座。五是抓融资,将昭通高速打造成全国性公司,资产突破1600亿元,增加银行授信额度,提升融资能力,确保昭通综合交通所需建设资金全部足额到位。六是抓物流,加快打造水富港“海公铁”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开通从水富首发到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的中缅国际铁路班列;加快市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建设,推进3个省级物流枢纽、3个市级物流园区、5个县级物流中心建设,抓好省能投昭阳物流园、省建投镇雄物流园等十大物流项目实施,启动昭阳区永丰镇乡村振兴示范园苹果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七是抓运输,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创建,开通镇雄至威信、昭阳至镇雄、昭阳至彝良3条城际公交。
我就简单介绍这些,感谢新闻界的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昭通综合交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关注到全市近几年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不断上升,特别是2022年,社会面见警率更高了,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请问公安机关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杨建军:
感谢记者的提问。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下情况。
一是我们聚焦风险防范,平安建设整体效能不断加强。2022年,我们聚焦党的二十大安保主线,全年梯次开展社会治安严打整治“惊雷”行动,启动社会面新常态联勤联防,累计组织发动群防群治力量28.7万余人次加入社会面巡逻防控。随后又接续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一体推进打击养老诈骗、命案侦防、特殊群体管理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个专项行动”,组织3轮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行动和破案收网集群战役,通过快新实、稳准狠的高强度打击整治,去年全市警情总量同比下降5.3%,其中刑事警情下降11.49%。
二是我们抓实主责主业,社会治安打击质效深层优化。全市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共打掉扫黑除恶犯罪集团和团伙95个。全年刑事案件破案率达50.87%,同比上升13.7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治安案件查处率达82.11%,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去年又打掉涉黑涉恶集团(团伙)3个;我们深化打防电诈犯罪工作,通过预警、劝阻、止付,直接避免群众经济损失2.4亿元,电信诈骗保持案件、受损数下降,破案、打击数上升的“两降两升”态势,“盗抢骗”、“黄赌毒”、经济案件、环境资源保护案件等破案数实现三年持续上升,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体量逐年下降,社会治安向好局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是我们着眼中心工作,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更见成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落实到位,12345政务热线群众咨询投诉件同比下降40.97%,制定11项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和《昭通市公安机关服务营商环境18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办事时限,139项审批事项落实减时限要求,其中11项由20天压缩至8天;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持续加强易迁安置点社会治理暨平安建设,确保了各易迁集中安置点社会稳定、秩序良好;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创新落实“河湖警长制”“森林警长制”,深入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效服务生态修复保护“排头兵”建设。
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将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从“公安科学技术、警务运行管理、社区警务工作”三个方面着力,落实维护安全稳定各项措施,全力开创昭通公安工作现代化新局面。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中央定点单位对昭通真心实意帮扶,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工作中,昭通如何发挥好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优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服务昭通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郭盛: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昭通中央定点帮扶工作的关心。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东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昭通。
“十三五”以来,这几家中央单位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派出干部170余人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昭通的脱贫攻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我代表昭通市政府对这几家中央单位给予昭通的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随着昭通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我们将进一步利用中央单位资源服务“六大战略”实施,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发挥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作用。进入“十四五”以来,这几家中央单位依然保持对昭通的帮扶,在市政府的统筹下,2023年将聚焦昭通乡村振兴中的教育帮扶,紧贴昭通实际引入资金、引入资源,合力建设一批亮点突出的基础教育设施,继续帮助、支持昭通。
二是中央单位将继续发挥自身科技、产业等资源优势,推动昭通“六大战略”实施。这些中央单位和昭通共同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带上有专利技术的项目来昭通招商兴业,积极参与昭通的国企改革。在乡村振兴的使命中,在“六大战略”的引领下,这几家中央单位将继续和昭通加强沟通,深化和延续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更大共赢。
三是昭通美好的明天将感召更多中央单位参与昭通建设。除了这几家中央单位以外,在“十三五”期间,中央在昭通的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发展、特大型水电站、资源开发、社会福利建设等重大投资项目当中,大量的中央单位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参与了或者说主持了这些项目的建设。未来,昭通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我们欢迎也相信,更多的中央单位将积极参与到昭通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共同谱写昭通发展的新篇章。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壮大特色产业,其中工业经济要加快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请问“三个千亿元”产业分别是哪些?如何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承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昭通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关心关注。
昭通实施“产业兴市”战略以来,全市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先后推动合盛硅业、旗滨光伏玻璃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为赶超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我们将继续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硅铝、新能源电池“三个千亿元产业”,推动工业突破性增长。具体来说:
一、“电”好基础。就是发展以“电”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全力做好电的文章。一是支持保障白鹤滩等三大电站稳定发电,推进向家坝坝后电站前期工作。二是大力推进15个光伏风电发电项目建设,争取光伏风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以上。三是释放镇雄、威信电厂4台火电机组产能,启动华润镇雄2*35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运营好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大关天星、永善细沙2个焚烧发电项目。四是加快9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总装机1570万千瓦。到2025年,全市发电量将达1000亿千瓦,绿色能源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切实为昭通加快发展“电”好基础。
二、从“磷”起步。发挥镇雄磷矿储量将近全国51.48%的独特优势,抢抓动力电池作为当前全球最热门的产业发展赛道机遇,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打造昭通竞争新优势。抓好云南中晟锂离子电池、锂宸负极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盈和磷酸铁锂电池等项目建设,与云天化等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镇雄磷基新材料全产业链。到2025年,镇雄磷矿资源全面开发,全市将形成20万吨正极、50万吨负极及若干上下游配套项目,为建成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硅”模发展。依托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品位优良的硅矿资源,着力打造以“硅”为主导的绿色硅产业。加快建成合盛硅业80万吨水电硅、新安化工10万吨工业硅、旗滨光伏玻璃、杜氏集团凤彝硅产业园等龙头项目,积极引进硅精深加工下游企业,打造硅全产业链。到2025年,全市将形成90万吨工业硅和80万吨有机硅产能,硅产业产值将达到780亿元,加上铝产业产值240亿元,全市绿色硅铝产业产值将达到一千亿元以上。
“电”好基础,从“磷”起步,“硅”模发展,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壮大产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增强经济“体魄”,让发展动力强起来,发展速度快起来,发展效能提起来,将有力支撑昭通加快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优势,全力推动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朱劲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通过刚才的发布和解答,我们对昭通过去一年取得的显著成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昭通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希望我们的各级媒体朋友宣传好、推荐好。
借此机会,让我们再一次感谢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昭通的关心、支持、理解和帮助。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