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老挝姑娘陈芳在中国十二载 三重身份下的春节“新”体验

 2023-01-31 09:43  来源:昆明信息港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在昆明年货街上,来自老挝的陈芳正在为回老家过年兴致勃勃地选购年货,一身喜庆的红色行头把她笑盈盈的脸庞衬得更加红润了。

在中国生活的老挝姑娘陈芳。供图

带着采购的年货,陈芳和丈夫一起回到老家。早早准备好的红包也在孩子们一声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欢呼声中分发完了。夜幕降临,阖家团圆,家人团座在桌边,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陈芳看着谈笑风生的家人们,乐在心里,吃着热乎的年夜饭,暖在心上。时光荏苒,陈芳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二年,她的身份也从留学生变成了中国儿媳和大学教师。每逢春节,她都不禁回想起之前的过年场景。望着窗外绽放得无比绚丽的烟花,她的春节“新”体验也年复一年地更迭着。

陈芳和医院里的老师们一起聚餐。供图

“十二年前我在中国过的第一个春节,至今仍觉得温暖”

2010年陈芳来到云南昆明求学,这是她第一次在中国过年,以学生的身份体验春节。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她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路两旁的红色中国结,大街小巷回荡着的‘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的歌曲,到处张灯结彩,扑面而来的节日氛围告诉我,春节到来了。”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那一年的春节学校组织她们一起在教室观看春晚直播。“当时教中国文化的张老师,在那年春节带我们一起看花木兰电影,逛圆通山看樱花,还和我们一起吃了顿年夜饭。”这让陈芳印象深刻,让独自在异乡求学的她倍感温暖,“张老师就是换了个身份,像家人一样陪伴着我。”深厚的师生情谊也一直绵延至今,老师依然记挂着陈芳,陈芳也依然感念老师当初的教导与陪伴。

陈芳在医院实习。供图

第一次身处中国,体验着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春节习俗。2010年陈芳在中国的春节“新”体验比起儿时在老挝的春节“旧”时光也有所不同,“我感觉,在中国的春节氛围更加浓郁。”

陈芳和家人在母校前合照。供图

陈芳回忆儿时在老挝华侨亲戚家过春节,“大家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长辈会给晚辈包红包,不一样的是我们会吃又方又大的粽子。”春节初印象那时就烙在陈芳心里了,也让她真的感受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春节,凑在一起便是一个家”这句话的意义。

虽然年味犹存,但在中国过的第一个春节,让她第一次品尝地道春节风味,第一次体验正宗春节民俗,第一次真正融入春节浓浓的过年氛围中。“尤其看到春运,大家都忙着回家团圆,满街都是卖年货的大篷车,能感觉到整个春节年味都遍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

陈芳在选购新年红包。供图

“结婚后回中国老家过春节,真的归属感爆棚”

2018年,陈芳多了一个新身份——“中国儿媳”。比起学生时期在中国过的第一个春节,结婚后,她和丈夫返乡过年,陈芳又有了不一样的“新”体验。

“乡村里保留的过年传统习俗更多,也更有节日气氛。”大街小巷鞭炮声作响,村里人轮流请吃饭,小孩子拜年讨红包,“陈芳回来啦!好久不见变漂亮啦!”邻里间的关切问候,乡村的房屋和炊烟,这些对陈芳来说是一种温暖的存在。

“发红包、走亲访友、吃年夜饭”是她最期待的春节活动,每每说到在老家过年的景象她都笑得很甜,满眼都是期待和幸福。

陈芳和家人合影。供图

“归属感”是陈芳成为中国儿媳后最深切的春节感触。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陈芳是纯纯的“体验派”,成家后返乡过年,她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参与者”。“因为中国人本身就具备一种怀旧情节,一种家族情怀,所以让我有一种归属感。”

大年夜,陈芳和至亲好友一起围炉取暖、共享佳肴。虽然许久未见,但在话家长里短的时候也将自己这一年生活中的悲欢和家人们分享。

陈芳和云南大学老挝语专业的教师、学生和老挝研究生的合影。供图

“我的学生有一天能向老挝的朋友介绍春节,我会蛮欣慰的”

如今的陈芳是云南大学的一名老挝语外教,“在我刚来中国三、四年的时候就深深喜欢上了汉语和中国文化,心想‘都在中国了,那就一定要把它们学好。’”正是这样的初心和热情,现在的她不仅说着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更将中华文化融入进专业课的教学当中。

“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译者,也期望能够培养出推动中老文化交流的使者。”

言出必行,她在教授基础老挝语的同时,每逢中国和老挝的传统节日会开设专题,将相关的老挝语表达教授给学生。今年春节前,她教了学生们诸如“贴对联”“发红包”“买年货”等用老挝语怎么说,还教了一些祝福语。在老挝新年或者水灯节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带领学生制作水灯、跳传统舞蹈、制作老挝美食......

“我认为教师是需要有一种信念感的,教书和育人同样重要。”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她深受同为教师的父亲的影响。“知道我要去当老师,我爸爸对我说:‘女儿我以你为榜样,你传承了我的职业我很开心,从此教书育人是你的职责所在,你一定要做得很好。’”陈芳声音微颤,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哽咽道。

秉持着教师的信念感,陈芳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度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为她们彼此信任的基石。她相信自己的学生会成长为越来越好的人,她信任学生、期待学生,愿为学生美好的未来去做更多的努力。

陈芳在选购“年味”小饰品。供图

“期待未来的每一个春节,来年依旧迎花开”

十二年一轮回,代表着周而复始。陈芳从一位老挝留学生,变成中国儿媳,也成为了一名中国高校里的教师,随着这种身份变化,春节对她来说,也从一个日历上的节日名,变成了“团聚、传承、归属”的代名词,她从一个春节的“体验者”,变成了“参与者”和“传承者”。

也许春节只是一种符号,但真正让它活起来、生生不息的是千千万万创造、传承、守护它的中国人,和数以万计的中华文化爱好者。透过春节,陈芳眼里的中国人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陈芳说“从小家看大家,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团结的,能聚力办大事的国家”。她期待未来在中国的美好生活。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现在的陈芳已有多重社会身份,说到期望,她腼腆一笑,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同传译员,同时也不会忘记所学的医疗知识,“未来需要医疗翻译人员时,我一定会积极参与,出自己能出的力。”

不畏将来如何,这些角色的总和都将构成更好的她。新的一年陈芳知道,这将是对自己来说更好的一个年景,愿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