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2-08 07:24昭通新闻网讯(通讯员 魏志望)寒冬腊月,行走在生机勃发的永善大地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人振奋,脱贫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一幢幢别墅式新居布满乡间,一个个昔日穷村美丽蝶变,一个个富民产业蓬勃兴起……。勤劳善良的永善儿女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激情唱响一首首“精准扶贫进行曲”,展现出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美丽画卷。
脱贫攻坚传捷报,群众脱贫笑开颜
2016年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永善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锁定脱贫攻坚目标,坚持以安居工程为基础,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素质提升为根本,因村因户施策,在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开展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恢复重建脱贫一批、移民后扶脱贫一批等专项行动,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一场 “十三五”开局漂亮仗,2016年度,短短三百六十多天时间,成功帮助2.2万名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精准扶贫,排除万难,决战决胜。去年以来,面对艰巨脱贫攻坚任务,永善县奋发图强,干群同心,全力以赴“拔穷根”、“摘穷帽”,谱写精准扶贫的永善篇章。
高位推进:健全完善“1463”指挥系统
在脱贫攻坚大战中,永善县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深入一线调研、一线指导、一线抓落实,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率先垂范推动工作。2月起,永善县委书记和县长带领财政、住建、扶贫等部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调研,逐乡逐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逐村逐点制定脱贫规划,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每一场大的战斗,都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指挥作战系统。为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永善县健全完善了“1463”指挥系统。一个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下设“四办”(扶贫办、易迁办、联席办、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六组”(规划指导组、资金整合组、环境建设组、社会事业组、统计认定组、督查考核组)三个片区指挥部,各挂钩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全部纳入各片区指挥部,每个片区指挥部下设规划编制及技术指导、资金监管和督查考核3个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识别贫困户,因户施策开方子
精准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也是问需于民的第一道关口。永善按照“贫困对象不遗漏,扶贫工作全覆盖”的原则,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居住条件、收入来源等情况,建立信息档案,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各乡镇街道、各村成立民主评议小组,严把扶贫对象“识别关”,杜绝出现“关系户”、“人情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据统计,通过2016年动态调整,永善县2016年脱贫5986户共计22773人,返贫142户491人。
整合高效:42个易地搬迁点全速推进
贫困群众要脱贫致富,必须建起安居房。而有的地方山高坡陡、公路不通、失去生存条件,集中易地扶贫搬迁,是唯一的出路。永善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拟建安置点87个;其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85个,项目覆盖15乡镇。永善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2016年,就全面启动实施了85个规划安置点中的42个,启动民房建设3775户,目前已搬迁入住1129户。新建改建村组公路56条302.9公里、安装人饮管道47.52千米、安装输电线路42.5千米、建设文化活动场所13815平方米。
一条1.1公里长的公路穿行在村庄里,两边建好一幢接一幢的新民房;活动广场、停车场、“七彩田园”观光农村产业区等也在加紧建设中,这是记者在溪洛渡镇明子村干海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的喜人情景。明子村,可以鸟瞰溪洛渡水电站大坝与永善县城全景的独特贫困村庄,正被永善县委政府精心打造成一个集美丽乡村、农特产业园区观光和休闲健身、体验、旅游于一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示范点,成为永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明子村,只是永善县46万干部群众在金沙江畔的群山上大战贫穷的一个缩影。
挂钩帮扶促增收,干群携手摘穷帽
“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群众不脱贫,挂钩帮扶大军不收兵。”在扶贫工作中,永善把扶贫攻坚工作责任、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直各部门和乡镇、村,立下军令状、列出时间表、画出任务图,责任倒排、工期倒排,让各责任主体一项一项去抓落实,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扶贫任务不脱钩。
“动真情、结对子、攀穷亲”。去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共124个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开展“新下乡”运动,主攻贫困乡村,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全年各挂钩帮扶部门共组织49248人次开展帮扶工作,制定帮扶措施1776项覆盖贫困户26715人;落实增收项目179个,培育产业112项,开展四旁植树42092株,环境整治、协助厕所建设2594间,实施安居房建设7699户,帮扶学生就学1105人,指导挂钩村项目建设241个,举办培训237期18953人次,引进技术37项目。全县多渠道筹措精准到户扶贫资金10.3亿元,启动青胜、码口2个整乡推进和36个行政村、70个特困自然村精准脱贫及4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
中材集团驻村以来,紧紧围绕“基础完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三大目标,对挂钩帮扶黄金村的四个村民小组共40户贫困户进行认真、细致地了解,全面准确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和真实想法,收集了意见和建议,制定了精准的帮扶方案,真正做到帮扶群众缺什么就送什么,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用实际行动真切演绎了干群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据中材集团驻村第一书记杨会文介绍,该集团在2015年和2016年先后拨款150万元和200万元,用于帮助黄金村推进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我帮扶的扫关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明友家,妻子长期患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大女儿正在读大学三年级,二儿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家里供两个孩子上学已经欠下近十来万的债务。”杨文会在认真了解他家情况后,建议徐明友搞家庭式养殖,并个人帮扶2500元。目前,徐明友家鸡舍已建好,初定计划养殖半大鸡100只左右,已经采购本地鸡种50只,随后再慢慢壮大规模。
产业扶贫换穷业,增收致富奔小康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终要依靠自身发展来解决。永善要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造血式”发展来支撑,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
永善县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做足“绿”文章,做强“特”产业,在沿金沙江160多公里的县境内,打破乡镇行政区划,规划建设核桃40万亩、花椒40万亩、竹子20万亩、魔芋10万亩的“4421”朝阳产业走廊,打造富民强县绿色产业经济带,“永善产业”呈现磅礴发展之势;“白胜脐橙”、“玉笋枇杷”、“强胜葡萄”等演绎出了一幕幕特色产业发展“大戏”,培育出来的金江白魔芋、金江花椒、马楠半细毛羊等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黄金品牌,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马楠苗族彝族乡是永善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乡,这里是苗族、彝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马楠海拔高,气候恶劣,资源匮乏,地广人稀,经济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且返贫率高。“贫困落后”一度成为马楠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代名词。曾经有句话说“马楠不脱贫,永善不脱贫”。
为啃下马楠这块“硬骨头”,永善县采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办法,大胆探索“红色股份”,逐步提振“集体经济”,实现入股群众“分红”增收致富。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发展种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破解了群众增收致富难的瓶颈。目前,该乡已组建专业合作社共11个,即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冷凉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天麻专业合作社2个。
高坎子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刘玲称,她家现在有200多只羊,50多匹马,没加入合作社前,每天都要抽出一个劳动力去放羊,现在好了,成立了合作社,之前是每家一人放羊,现在是一人放多家的羊。家里有了剩余的劳动力就可以去种冷凉蔬菜,而且在当地就能打工赚钱。
据蔬菜种植大户李加会介绍,因该地海拔高,无法种植洋芋、荞麦,只能种植冷凉蔬菜,蔬菜产量高,一年可以种两季,今年拿到永善县城可买到3元每斤,一亩收入达1万元左右。目前,家里只有自己和丈夫两个劳动力,其余三个孩子都在上学,2个人可管理5亩左右的菜地,种出的菜可零卖,也可批发。加入合作社后,政府不仅提供肥料,还帮助联系经销商,不用担心蔬菜种出来卖不出去等滞销问题。
群众入股,村级集体参与管理,利益共享、发展同步,马楠乡“协会+支部+农户”的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成为永善精准扶贫开发的一个样本。
时下,走进马楠乡,湛蓝的天空下,美丽的山野间,一群群悠闲的绵羊正安静地咀嚼着草,谁处可赏“天苍苍,野茫茫,漫山遍野见羊羊”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