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01-18 10:012022年,昭通市坚持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省、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紧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才工作既定目标任务,以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为主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强化政策支持,拓宽招引渠道,优化服务保障,着力破解人才“引、育、用、留”难题,持续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打开新局面、释放新动能、再上新台阶,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邀请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等高端专家开展“同心公益昭通行”心血管疾病治疗培训讲座 。
坚持党管人才
全面增强人才意识
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规则和成员单位主要职责,调整充实成员单位33家。召开市委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对人才支持新政策、新机制进行宣传推介。
及时学习领会。通过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就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印发《昭通市贯彻落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重点任务分解清单》,确定55项工作任务量化目标、细化举措。
强化政策机制保障。印发《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和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初步构建起新时期人才工作“一意见、一规划、一办法、一措施”政策体系。建立引进人才需求、人才招引保障支持和办理情况反馈“3 张清单”,健全工作推进日常督促、平台载体建设定期调度、“求贤台”登记信息快速办理和人才项目申报联动服务“4项机制”,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人才工作。
昭阳经开区挂牌成立省级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 。
坚持引育并重
不断加强人才集聚
搭建平台引才。发布“昭通求贤书”,建立网络“昭通求贤台”,制定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累计招引博士106人,硕士362人,其他人才3753人,实现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博士引进“零的突破”。招聘优秀急需紧缺专业人才233人,其中,国外高校研究生10人,国内双一流高校研究生42人。选派4名苹果产业人才参加中组部“西部之光”研修访学,11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入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争取到中科院院士蔡荣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等高端专家开展科普、心理健康和技术讲座4期,培训专技人才1300余人、学生6.75万人。
多措并举育才。通过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等形式,培养培训各类人才7.35万人次。启动“兴昭人才支持计划”申报评审工作,收到5大类项目申报材料311份,创市级人才项目申报人数新高。实施“技能昭通”行动,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8万人次,认定高技能人才5393人,培养“首席技师”1人,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202次。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66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1项金奖、1项银奖、5项优胜奖。深入推进东西部干部人才交流协作,争取上海市三区选派113名支教、支医人才到昭通开展教育医疗帮扶,选派30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上海开展3个月跟班进修培训。依托省级科研院所优势资源,选派36名基层优秀中青年人才到省级单位开展为期6个月的基层人才对口研修,争取实施1个省级人才团队下沉帮扶项目。
昭阳区举办挖掘机操作技能培训班。
坚持深化改革
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向用人主体授权。审核通过昭通市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机构职业培训资质和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备案。下放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权,云铝海鑫、彝良驰宏等9家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694人。
积极为人才松绑。科学制定“兴昭人才支持计划”申报流程,优化科技项目、人才计划和职称评审等申报程序,减轻人才负担。对长期在基层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论文不作要求、放宽学历和履职年限、不受岗位数额限制申报职称,建立“互联网+职称”评价服务、咨询平台,7万余名教师足不出户申报职称。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破除“四唯”,健全以人才职业道德、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为重要依据的人才评价体系,按专业类别组建工程技术等7个评委会,成立“昭通市高层次专家推荐评议委员会”,实行用人单位推荐公示、评审会前公示、评审结果公示“三公示”制度。建立职称评审监督员制度,对弄虚作假、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全市共推荐10270人申报职称,8642人通过评审,通过率为84%。
绥江县“田间小课堂”走进田间地头。通讯员 马志明 摄
坚持以用为本
不断发挥人才作用
深入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因村因业精准选派人才,围绕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试验示范等重点,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以季度为单位对推进情况开展调度3次,完成新一轮帮扶人才轮换工作。选派1468名人才全覆盖帮扶1402个村(社区),累计为村(社区)制订帮扶计划1451个,开展帮扶47321天,开展各类指导服务19582次、各类培训5348次,培训群众18.7万人次。
加大平台载体创建。成功申报云南省天麻绿色种植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实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成功获批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24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设立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3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
合力帮扶基层。深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人才、教育人才和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工作,争取到269名教育、医疗和农技人才对口帮扶全市10所中学、8家县(区)人民医院和15个产业,结对帮带97名县级医院医师,建立帮扶教师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的帮带关系42对,数学、语文和机电等专业工作室5个,带教体育、生物、化学和数学等专业教研组5个,开展产业培训(讲座)142场次。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建房创业孵化园、建设返乡创业服务站、举办“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组建创业联盟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2022年,共发放创业贷款100427.21万元,带动就业16998人。新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园1个,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园2个,成立返乡创业服务站28个。
265名发达地区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在昭通开展“组团式”帮扶。
坚持软硬结合
不断优化人才服务
推动软环境变“硬”。认真落实分层分类联系专家制度,调整补充市委联系专家87人,开展人才国情(县情)研修5期。制定《昭通市“兴昭惠才卡”实施细则》,提供医疗保障、子女就学、配偶(子女)就业等15方面服务事项,帮助8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问题。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流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开设“一把手谈人才”和“人才支撑”战略宣传专栏,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各类新闻、信息443篇,凝聚起发展靠人才、发展谋人才、发展出人才共识。
推动硬环境变“优”。以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为契机,高水平建设昭鲁中心城市,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制定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专项引才方案,建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从人才最关心的住房入手,筹建人才公寓1104套,并抓好运营管理。设立3000万元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各县(市、区)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工作,强化工作经费保障。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500余人次;建立省级园区人才服务站,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流程代办、帮办、导办服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昭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期待人才、渴求人才。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持续推动昭通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 通讯员:刘涛 文/图